文秘120网    > 工作总结 >

2023年度市场监管部门年终工作总结3篇(范例推荐)

时间:2023-10-20 17:35:06  来源:网友投稿

市场监管部门年终工作总结近年来,基层市场监管部门越来越重视信息工作,构建了信息工作与业务工作互动互促的新格局。但是基层市场监管部门的信息工作仍然面临着较多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市场监管部门年终工作总结3篇,供大家参考。

市场监管部门年终工作总结3篇

市场监管部门年终工作总结篇1

近年来,基层市场监管部门越来越重视信息工作,构建了信息工作与业务工作互动互促的新格局。但是基层市场监管部门的信息工作仍然面临着较多问题,制约着信息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去注意与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单打独斗”现象突出。在基层市场监管部门普遍存在重业务轻宣传的现象。信息工作人员多是办公室或者市场监管所负责内勤的工作人员,“单打独斗”现象比较突出。从事业务工作的干部责任心不强,认为信息工作只是“业余工作”,手中掌握大量素材却没有及时归纳总结,至使许多重要信息源流失。只为完成任务而写信息,没有营造出政务信息工作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二是信息队伍稳定性差。基层岗位随时轮换,导致基层信息工作人员相对调动频繁,信息队伍稳定性较差。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的信息员,随着其精力、体力的减弱,不愿再从事繁重的信息工作,主动提出换岗到其他部门,严重影响了信息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信息质量无法保证。一方面,基层市场监管部门信息员队伍中除了少部分专职信息员以外,绝大部分都是兼职信息员。特别是基层市场监管所的信息员身兼数职,除了撰写信息,还要负责市场监管、档案整理、统计报表、区域监管、执法办案等工作,所以采写政务信息的时间较少,信息报送量不均,信息质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专职信息员虽然有充足的写作时间,但基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不能长时间的深入基层一线,对基层和业务方面的动态和情况了解较少,找不到信息热点,久而久之容易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

四是信息内容存在“四多四少”。即:动态信息多,综合分析少;一般信息多,新颖信息少;就事论事多,深入调研少;报喜的多、报忧的少。部分基层市场监管所报送的信息不是深入实际、精雕细琢,而是闭门造车忙下载、粗制滥造凑任务;有的信息没有深究根源、反映问题,而是轻描淡写看问题、空洞无物谈建议。

二、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认识上不到位。有部分基层市场监管部门领导认为政务信息是务虚的,或者认为信息工作仅是办公室分内之事,相对业务工作而言微不足道,没有充分认识到政务信息对于服务领导决策、推动中心工作、展示市场监管形象的重要作用,没有树立起信息工作是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业务工作必有信息”的正确理念;

二是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基层普遍缺乏规范统一的信息员选拔、管理、使用机制,信息员队伍建设缺乏标准化、规范化,部分具备培养潜力的优秀人才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埋没在日常工作岗位上,客观上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三是基础保障不充分。

一是时间无保障。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兼职信息员忙于繁琐的日常事务,用于信息工作的时间无法充分保障;

二是设备无保障。基层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所用电脑大多为台式机,兼职信息员未配置笔记本电脑,客观上不利于信息工作的开展;

三是经济待遇无保障。规范津补贴实行“阳光工资”后,信息员没有加班补助、绩效奖励等经济待遇,仅有凭借信息员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来推动工作的开展,长时间以来严重影响着工作的积极性;

四是考核模式标准单一。信息考核模式和标准普遍是以采用量为主,通常给每个股室和市场监管所制定一定的上报数量和采用数量。但基层市场监管部门的信息很难被省级或者国家级信息刊物采用,任务往往完不成。考核制度的单一,大大打击了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信息员缺乏客观分析与深刻思考的主动性,信息质量也随之下降。同时,对数量的规定,又使得大量不真实的信息出现,抄袭现象有所抬头,对信息员的成长和信息水平的提高都非常不利。

三、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基层市场监管部门领导要高度关注信息工作,建立完善信息考核和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市场监管所的领导干部要为信息员开展工作创造便利条件,一些重要会议和公务活动要求信息员一起参加,便于信息员及时了解工作动态、把握工作中心,多报送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要关心支持指导信息工作,定期听取信息工作汇报,帮助确定工作思路和采写重点,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工作中发现的新典型、好做法、新问题,应及时给信息员出点子、提要求,指导信息员优质高效地采编信息;

二是注重培养专职信息员。专职信息员的写作能力相对较强,对信息的采写经验较多,而且能够保证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发现写作能力较高的人员,重点对其进行培养锻炼。同时,注重对新录用公务员的培养,通过组织参加培训、专人指导、跟班学习等方式,锻炼新录用公务员的写作技巧,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帮助其成长为合格的政务信息员。在提高稿件质量和数量的同时,提升个人能力;

三是强化保障措施。将信息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以组建兼职信息队伍为重点,将信息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同时,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对信息完成得好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提供追加工作经费、评先选优、外出学习考察、上派锻炼等优厚待遇,让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部门和个人有奔头、有想头,以此激发全系统信息工作活力;四是实行计分考核制。按照所采用信息的等级,计算成相应的分数,年终考核以分数高低评优惩劣。计分制更加注重信息质量,好的信息如果被省局、国家局采用,只需几篇即能取得高分数,信息员也能够获得一定的鼓励。计分制可以客观上鼓励信息员踏踏实实写作,认真找准信息热点和焦点,做到写真实情况、反映真实问题,调动了信息员对信息宣传工作的积极性。

市场监管部门年终工作总结篇2

20__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认真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不断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我市在20__年国家营商环境考评中,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上获评全国标杆城市,系全市唯一一个获评标杆城市的指标;在20__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估中,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的三个指标均居全省前三位。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推广地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72条典型做法中,我局有3条措施入选(全市有13条措施入选)。市局被人社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表彰为全国知识产权系统先进集体,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彰为扫黑除恶斗争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和“小个专”党建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连续第五年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函表扬我市网络传销及舆情监测工作“为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推进打击传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延伸打击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登记审批改革持续推进。一是宽准入。在全国率先实施个体工商户智能化登记。简化住所证明文件,以一张《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表》替代所有的场所证明文件,20__年以来受益新设主体超13万户。推行经营范围勾选核定,既规范表述,又有效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二是疏堵点。围绕“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试点“多证合办”和“一照多址”改革,开展厦漳泉企业“异地代收”试点工作。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达128万户,位居全省首位。三是便退出。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开展市场主体强制退出试点。积极探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简易注销改革试点任务,今年以来全市有1.6万户企业申请办理简易注销登记,占注销总数的65%,节约公告费用630多万元。

二、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一是推动质量提升。开展国家、省、市政府质量奖推荐评审工作。有19个品牌跻身20__中国品牌价值评价5亿元榜单,11家企业入选自主创新榜单,全市申报品牌价值评价企业数及上榜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二是夯实质量基础。探索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试点服务。加强民生领域计量器具的监督检查,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推广应用和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对30家小微企业予以认证帮扶。三是强化标准引领。出台《泉州市地方标准管理规定》。推动企业参与或发布各级标准119项。指导泉台两地企业共同参与茶叶机械领域的标准研制。推动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通用分技术委员会获批落户我市。

三、知识产权战略深入推进。一是多措并举,激励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组织编制《泉州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专项规划》,推动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市有效注册商标总量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年度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10年位居福建省设区市首位。二是多点发力,加大工作创新。与市金控集团签署《知识产权金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设立总额2亿元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会同市财政局等4部门联合制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金管理规定(试行)》,在全省率先开展地理标志商标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全市专利商标质押融资总额2.65亿元。三是多元保护,形成工作活力。中国(泉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验收并正式运行,通过中心提交的发明专利审查授权周期平均为53.3天、实用新型专利平均为6.6天,比之前缩短90%以上。联合相关部门出台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意见和知识产权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框架协议。设立厦门知识产权法庭泉州巡回审判庭和泉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四、市场安全底线牢牢守住。食品安全方面。制定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并开展考核评价。深入推进乳制品、肉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在包装饮用水、糕点生产环节试点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质量安全风险诊断评估。严格进口冷链食品监管,查处相关案件214件,查扣处理违规冻品83.97吨,移送公安6件。处置6起其他省市或省局通报涉疫产品流入我市的事件。加强餐饮智慧监管,学校食堂100%实现“明厨亮灶”,供校集体用餐配送单位100%实施HACCP或ISO22000体系认证。完成10多场次重大活动餐饮食品安全保障任务。药化械安全方面。在全省率先出台六条举措支持药品零售企业发展。强化新冠病毒疫苗质量检查,开发购药实名登记小程序,共收集止咳、退热等四类药品购药信息140多万条,居全省第一位,对落实防控措施不到位的171家药品零售企业进行停业整改。在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环节全面推广UDI系统。探索第三方职业调查队伍协助参与医疗器械使用质量风险隐患排查新模式。协助建设“全省药品安全网络交易监测中心”,开展全省药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网络监测。特种设备安全方面。开展“控事故、保安全、迎建党百年”特种设备安全集中攻坚活动。强化南安石材行业起重机械问题整治。组织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对气瓶充装单位开展交叉检查,严厉打击翻新“黑气瓶”。强化智慧监管,实现气瓶和移动式压力容器动态监管、全程留痕、信息可追溯。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深入开展水暖及童装校服行业的“强服务、守安全、提质量”的质量帮扶活动。探索获证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对涉及人体健康、财产安全的儿童学生用品、食品相关产品、危化品、等专项监督抽查。

五、市场监管效能不断提升。一是加强“双随机”抽查。出台市级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部署75项联合抽查任务。发布《已吊销未注销企业注销登记指引》,开展市场主体出清专项行动。印发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查处工作实施意见及责任清单,推进无证无照综合治理。二是推行包容审慎监管。联合市直六部门在全省率先出台《有效应对恶意索赔恶意举报行为 维护良好营商环境指导意见》,对八种不属生活消费投诉的恶意投诉情形不予受理或终止受理;落实包容审慎,发布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41项清单。三是加强规范化执法。制定公布市场监管权责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聚焦教育、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深入开展“1+N”的“点题整治”。围绕11个领域,深入开展民生领域查办案件“铁拳”行动。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1267件,移送公安机关63件。四是强化公平竞争监管。推动市、县两级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全覆盖。聚焦水电气等公用事业、商业银行等5大领域,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治理专项行动,共清退违规收费2300多万元。针对天价岩茶、茅台酒、校外培训机构、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和节假日等重要时点加大价格监管力度,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139件。五是强化消费维权。共受理各类消费咨询、投诉和举报件27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950多万元。结合节日消费特点及儿童、老年人等特定人群,制作发布各类消费警示,建立“消费教育点”,组织开展现场消费咨询等宣传活动。

市场监管部门年终工作总结篇3

一、xx年工作回顾

xx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深圳市场监管事业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局党组团结带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砥砺攻坚、开拓奋进,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业绩,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决落实战略部署,监管创新继续引领全国。准确把握中央战略意图和省市工作要求,始终弘扬特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我市市场监管各项改革创新继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落实重大战略部署取得新成效。我局多项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双区”建设重点,国家药品和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投入运营,“港澳药械通”政策率先落地,13类在港上市国际新药率先在港大深圳医院获批使用。全面深化前海市场监管领域改革创新,“一业一证”“一照通行”等20项改革任务列入前海总体发展规划,率先试点跨境征信,“信用前海”建设成效显著。

——深化重大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等5项综合改革授权事项全部落地。创新大湾区标准化协同机制、“圳品”全链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等7项创新制度由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公平竞争审查等一批改革举措在全国全省形成示范。

——编制重大制度规划取得新成果。建立健全规划编制实施工作机制,高质量编制发布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报请市委市政府审议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关于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的若干措施》《深圳国际食品谷建设实施方案(-20__年)》等一批重要文件,市场监管制度供给不断加强。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场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紧扣市场主体切身需求,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着力壮大培育市场主体,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市场准入退出进一步畅通。出台知名企业字号保护等政府规范性文件,推出商事登记移动认证“掌上办”,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综合应用,首创公共资源交易“一照通办”,率先放宽港澳企业在深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限制。落地实施歇业登记、除名、依职权注销、个体工商户自愿登记等改革制度,主动除名531户、依职权注销159户,吊销长期停业企业8.1万户。迭代升级企业开办、注销一网通办平台,新增分时办理、部门同步注销等功能,企业办事体验感更优。全市市场主体跃上380.4万户,市场主体活跃度达75.8%,总量和创业密度继续稳居全国第一。

——行政审批效能进一步提升。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告知承诺制覆盖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工业产品和畜牧业5大领域。试点药械零售综合许可,实现“一证准营”。全局行政许可事项即办率超70%,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办理时限压缩50%,147个许可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全面缩短。

——市场监管方式进一步创新。创新“人工智能+双随机”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全市随机抽查市场主体11.5万户,政企双向减负率达14%,改革经验被省委深改委向全省推广。推行监管事项“编码式”管理、专项任务全链条统筹,专项统筹减负达48%。区块链、智慧巡查在疫情防控、企业信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领域深度融合应用,市场智慧监管效能更加显现。电子商务第三方信用评价经验向全国推广。强化广告监管和发展指导,监测移动互联网广告逾7000万条,举办广告创意技能竞赛,有效促进广告产业健康发展。总结试点经验,全面推行“管办分离”改革,推广“扫街纳管”,基层监管效能显著提升。

——信用体系构建进一步完善。上线全市统一信用服务平台,数源单位扩大至73家,归集各类信用信息达22亿条。在全国率先推行破产信息共享公示,实现破产与信用联动。在行政许可、评优表彰、资助奖励审批等领域全面应用信用奖惩措施,严重违法失信企业信用修复1327户。深圳征信服务有限公司正式运行,信易贷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1620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我市城市信用状况跃居全国第2名。

(三)加大竞争执法力度,市场竞争生态持续改善。鲜明释放反垄断、护公平的强烈信号,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

——平台经济发展更加规范。成立局加强互联网平台经济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稳慎有序9家头部平台开展专项整改评估,对29家网络交易平台企业进行行政指导,集中整治电商领域借庆祝名义从事商业炒作行为,坚定立起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的规矩意识。

——公平竞争政策深入实施。推进全省首个公平竞争独立审查试点城市建设,建成首批公平竞争审查专家库,在全市开展招投标领域政策抽查,全面提升全社会公平竞争合规意识。发布《企业商业秘密管理规范》地方标准,南山商业秘密保护基地加快建设。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顶格处罚4家头部校外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行为,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81宗,其中4宗入选国家总局、省局年度典型案例。

——重点领域执法有力有效。深入开展民生“铁拳”行动,房地产市场、非法成品油、校外培训机构等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全年查处各类案件2.5万宗,罚没金额1.6亿元,移送公安161宗,从严从重查处益康元食品违法案、“11.9”特大伪劣柴油案等一批重大典型案件,集中销毁610吨走私冻品等罚没物品,发布民生领域执法十大典型案例,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消费权益保护持续强化。全年接收投诉举报65.8万件,前端处置近20万件,投诉举报处置源头减量20%、基层减负60%的“双减”目标基本实现,“12315”效能评价全省第一。大力开展消费者满意度提升工程,健身、美容美发等重点领域预付式消费侵权问题整治成效明显,高效处置消费投诉21万宗,消费纠纷和解率达91%。

(四)加快质量强市建设,服务质量变革更加高效。坚持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推进深圳质量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质量强市战略向纵深推进。编制《深圳市建设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工作方案》报国家总局。组织实施146个质量标准提升项目,开展12个领域公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全市质量工作考核和质量指数测评,深圳质量指数90.95分,全市246家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持续增长,中兴通讯、华大基因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标准化创新实施成果显著。推动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创新联盟,新增国际标准(含国外先进标准)267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42项、地方标准92项,其中《国际人才街区评价指南》、无线充电器团体标准等一批标准全国首创、国际先进。向全国开放深圳标准认证,35家企业上榜全国标准“领跑者”。获批筹建机构治理、协作业务关系管理2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动IEC首次直接发布中文版产品国际标准。

——计量认证工作成效突出。率先建立“农贸市场智能计量监管系统”,获国家总局通报肯定。获批全国贸易结算用计量器具强制检定改革试点。上线计量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首次举办机动车检验检测行业技能验证。携手香港成立大湾区(深港)计量检测认证发展联盟。落实强制检定收费停征,全年为企事业单位减免费用2.5亿元。

——质量基础建设加快布局。中国计量院技术创新研究院确定选址,国家民用无人机产品质检中心、国家医疗医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新材料石墨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深圳)、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智能光电传感)获批筹建,在线控制质谱仪等多项技术产业化落地,生物医药安评中心企业化运营获市政府同意,为我市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奠定扎实基础。

(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更具活力。加快打造知识产权标杆城市,为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能。

——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加强。出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办法,首次对全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各区开展考核。率先试点知识产权分级分类信用监管,知识产权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试运行。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纠纷诉讼、行政裁决、仲裁调解工作衔接机制。先行禁令制度首次落地执行,我市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试点经验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司法部先进典型。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评价规范》,编制专业市场、电商直播平台等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指引。指导4家企业开展海外知识产权维权。

——知识产权运用成果更加丰硕。推动知识产权融入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组织开展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出台若干措施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金融赋能,新增发行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31只,累计融资规模近70亿元,数量及金额均居全国首位。

——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继续领先。新增高端装备制造、珠宝加工2个专利预审领域,国家商标业务前海窗口揭牌运行,在全市6区设立市知保中心分窗口。全市专利授权和商标注册稳居全国第一。第22届中国专利奖深圳获奖101项,其中金奖5项,我局荣获最佳组织奖。

(六)严格落实“四个最严”,市场安全底线筑牢筑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和“四大”安全监管,市场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市场监管疫情防控再立新功。进口冻品“互联网+集中监管仓”模式在全国全省推广,新建运行盐田监管仓,100%纳管在深首次开箱作业进口冻品,首创“不贴码”追溯,首站拦截阳性进口冷链食品160批次,全面高效阻断传播风险。实行农贸市场专人驻场,落实落细农贸市场疫情防控“三强化三覆盖”,完成七类重点行业人员“七天一检”核酸筛查1050万人次。会展国际酒店、坝光生态国际酒店食品安全等保障得到市领导肯定。在全市药店安装疫情防控数据分析平台,筑牢药店“哨点”监测防线,帮促康泰新冠疫苗获批使用、实现量产。建立疫情防控及春节期间蔬菜临时储备制度,用心用情保障好全市生活和防疫物资需求,有力服务全省全市疫情防控大局。

——食品安全水平继续向好向优。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十大攻坚行动,校园食品安全守护、网络订餐质量提升、反餐饮浪费等成效明显。29家特殊食品经营单位获批省级示范店。开展湿粉生产企业升级改造试点,加大米酵菌酸毒素风险防控。大力推进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建成智慧农贸市场219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获省领导批示肯定,全省现场会在我市顺利召开。深入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顺利完成国家验收。组建我市首批专业化职业化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全市餐饮从业人员线上培训率达100%。创新开展线上生鲜电商源头抽检,全年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9.3%,稳居国内前茅。

——药品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严格疫苗全过程监管和安全性监测,不间断驻场监督康泰新冠疫苗,有力保障全市820家接种点疫苗质量安全。加快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改革试点,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UDI追溯平台”。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延伸至高校,圆满完成全国化妆品备案量化分级管理试点任务,化妆品产业纳入我市“20+8”产业集群布局。深入开展高风险药械专项检查,华强北化妆品市场专项整治受到全国打私办表扬,全市药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达99.9%。我市在全省药品安全责任考核获评最高等级A级。

——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不断深化。深入推进燃气气瓶、压力管道等专项整治,实施气瓶充装全流程智慧监管,有效遏制充装翻新瓶等违法行为。试点电梯“保险+服务”和按需维保改革,上线“电梯一码通”小程序,首创“10+10+4”电梯应急救援维修服务指标机制。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评价6、7万台,监督抽查公共场所电梯1.3万台,安全评估老旧电梯632台,全市特种设备定检率达99.5%。

——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持续加强。实施重点产品“随检随报”制度,扩大监督抽查目录范围,抽检品类同比增长15%。创新成品油质量“快速检验+执法联动”监管机制,狠抓电动自行车、家用燃气器具、电源适配器等专项整治,强化学生用品、老年人用品等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深入开展质量问题“巡回问诊”行动,全市1402家企业完成10年历史存量问题产品100%“清零”。

(七)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质量效益显著增强。坚持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农业抓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科技现代化提速推进。

——初级农产品实现高质量供给。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任务18项,全年蔬菜储备进货1.4万吨,“点对点”调运直供生猪453万头,全市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农产品量足价稳。全年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超98%。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有效提高农业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圳品”线上线下进农贸活动扎实推进,新增供深食品团体标准62项,新上市“圳品”131个,共567个品种覆盖24个省.172个县,“圳品”模式获评全国消费帮扶优秀案例。

——农业科技建设迈上新台阶。支持大鹏新区建设国际食品谷科创先导区,中国(深圳)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揭牌建设,我市农业科技“两园区两中心”建设全面启动,千亿级“国际食品谷”迈进落地实施阶段。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深圳国际食品谷常德产业园同步加快建设。基因组所“优薯计划”入选国家农业科学重大进展项目,杂交水稻等育种水平居全国前列。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净增23家,其中新增国家级3家,全市“粤字号”农业品牌达79个。

——畜牧兽医工作稳步推进。积极推进生猪屠宰行业转型升级,白条猪肉集散中心加快规划建设。建成全国首个动物产品检疫证明无纸化城市。做好重大动物疫病联防联控,切实保障屠宰环节出厂肉品质量安全。光明晨光乳业养殖场兽用抗菌药减量化成效突出,获评“全国试点达标养殖场”。

(八)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履职担当能力不断提升。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全面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市场监管事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党史的学习教育成效扎实。把开展党史的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列入党组重要议事议程全面部署推进。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主流媒体和局内网开设“党史的学习教育”“学党史、践初心”“老党员述变迁”等专栏,通过开展党史知识竞赛、党组书记讲党课、专家专题辅导、党性专题培训、“深调研”等活动,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我为群众办实事”100项民生项目100%完成,“圳品”入选市“十佳为民服务实事”。

——党的建设全面强化。坚决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的工作方案》,切实把“两个维护”落实到市场监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全年党组会议落实第一议题学习30次,理论中心组学习15次,不断提升“政治三力”。全力抓好“小个专”党建工作,促进党建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和作风纪律建设,加强和完善市局、区局、基层所“三级一体”廉政监督体系建设。

——法治建设不断完善。出台包容审慎监管指导意见,修订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促进新经济发展。创新疑难案件远程会诊,案件繁简分流制度落地实施。强化重大执法决定和规范性文件法制审核,从源头筑牢依法行政基础,全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率分别为2.8%.1、79%,均再创历史新低。在前海开展联合普法试点,“以案说法普法大篷车”等特色普法活动深入民心。

——机构队伍建设持续优化。推进“三农”和乡村振兴体制改革,强化了我局农业产业发展职能。理顺食药协调、投诉举报、消费维权和安全生产职责,提升了机构运行效能。整合组建质安院、信用中心,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试点效果明显。开展“知事识人,序事辩材”全覆盖深调研,构建4类18个市场监管人才库。全市首批试点公务员平时考核,试点实施机关处室岗位说明书,干部队伍活力持续激发。

——宣传政务工作再创佳绩。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各类载体发布新闻报道8400余份,微电影《仓生》荣获中央网信办网络精品和中央政法委“平安中国”优秀作品奖,知识产权公益广告宣传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一等奖。局官微公众号位列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政务微信城市排行榜第一。全局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扎实,舆情监测处置平稳高效。依申请公开系统集约化迁移顺利完成。政务信息在全国、全省系统及全市机关名列前茅。

二、全力以赴抓好20__年重点工作

做好20__年全市市场监管工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胸怀“国之大者”,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坚持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一体推进,坚持监管规范和支持发展更好结合,坚持激发活力和维护秩序统筹并进,加快监管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奋力谱写深圳市场监管事业新篇章,着力抓好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着力推进市场监管改革创新,全力服务重大战略。

1、加快市场监管综合改革。组织实施好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产权等“十四五”专项规划,推进“特种设备安全检验测试基地”等18个重大投资项目建设。深化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任务成果,抓好第二批授权清单落地生效,落实《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2、推进大湾区市场监管创新。争取承担更多市场监管省级权限,联合港澳优先开展大湾区统一大市场建设试点,推进市场监管规则和标准“软联通”。完善大湾区标准化协同机制,培育发展大湾区标准创新联盟,推动大湾区标准接轨、互认互通。扩大“港澳药械通”政策品种范围。

3、服务前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在前海实施商事登记确认制。开展前海现代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开展检测认证管理制度改革,创建前海信用经济试验区,探索设立议事协调机构性质的公平竞争委员会,健全前海知识产权“一站式”协同保护平台,加快前海国家版权创新发展基地建设。

(二)着力筑牢市场监管安全底线,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4、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加强龙岗、盐田2个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建设管理,守牢首站拦截关,严防境外病毒流入市场。继续牵头全市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做好七类重点人群“七天一检”核酸检测和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强化药店“哨点”监测,健全完善闭环管理工作。加快落实2.57亿只口罩等防疫物资储备,做好封闭封控区生活物资保障供应,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5、严格抓好食品安全监管。持续建设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启动食品安全战略二期,落实党政同责,推动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推进全市智慧农贸建设,持续开展农贸市场综合治理。实施食品生产行业“诊脉”工程,推进食品生产信用监管。深入开展“湿粉统一查”,以及特殊食品、餐饮质量、校园食品安全守护提升、网络餐饮“互联网+明厨亮灶”等行动,加快构建全链条可追溯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加大监督抽检力度,不断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强化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

6、持续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出台实施药品安全战略五年行动方案,推动修订药品零售监督管理办法。实行“两品一械”生产企业风险分级分类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强化疫苗、高风险药械和网售化妆品监管,建立健全药品(疫苗)全程电子追溯制度、医疗器械唯一标识追溯平台。加快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建设。争取国家在疫苗生物制品批签发、首次药品进口检验等方面给予深圳更大授权。完善药械警戒制度,建设社区公共用药安全示范基地。推动深圳美丽谷建设,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7、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完善特种设备信用监管,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人首负责任。深化电梯保险+服务机制,推进按需维保试点。上线运行电梯智慧监测预警系统,提升电梯安全应急救援、透明维保和实时预警监测效能。强化风险防范,推进移动式压力容器、气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进全市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大修。强化重点设备现场监管,开展全市在用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全覆盖安全隐患排查。持续开展高风险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叉车、气瓶、锅炉等专项监督,落实整改闭环。

8、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深化产品质量“快速检验+执法联动”监管机制,扩大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覆盖率。建立触发式监管应对机制,完善严重质量问题“随检随报随查”制度。推进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实施工业产品获证企业全覆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应急重要物资质量监管“白名单”。开展“清无”“治伪”行动,深入推进危化品及其包装物、容器,以及电动自行车、燃气器具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大成品油(燃料油)质量监督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着力优化改革市场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

9、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市场主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实施“极简注册”服务,让市场主体准入更便捷。加快“一照多址”“一证多址”等改革,便利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深化简易注销改革,健全市场主体退出制度,促进市场新陈代谢。扎实推进“个转企”,20__年新增商事主体50万户、新增个转企不少于2500户。

10、优化企业准营审批服务。牵头开展“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进一步简化程序压缩时限。拓展告知承诺制许可范围,推广远程视频审查,探索食品经营等高频许可跨城互认。加快一体化智慧审批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许可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

11、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方法。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深化“互联网+监管”,建成一体化智慧市场监管平台,探索建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数字监管链条。协同运用“扫楼机器人”防范虚假地址登记,建立市场主体活跃度监测分析机制,打造“随信齐查查”执法品牌。实施市场监管权责清单动态管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化特色普法项目,将普法融入执法全过程、各环节。推动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社会信用条例》,促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深度融合。推进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建设,推行失信惩戒、守信激励,建立市场主体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信用修复机制,让市场主体安心发展、更好发展。

(四)着力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保障市场公平竞争。

12、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加快公平竞争等重点领域特区立法,推动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反不正当竞争条例》,坚持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争取率先试点独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动设置独立的公平竞争审查机构,加快清理违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存量政策,破除市场壁垒。加大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突出商业秘密保护。配合上级强化反垄断执法,加大平台经济反垄断规制力度和合规辅导,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13、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深化民生领域“铁拳”行动,持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成品油、房地产市场、认证和检验检测、网络传销等专项整治行动。规范线上线下市场秩序,开展网络交易专项治理,重点打击刷单炒信等虚假宣传行为。规范广告市场秩序,加快全国移动端互联网广告监测(深圳)中心建设,加强重点媒介、重点行业广告监测监管。加强重要民生商品和资源性产品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

14、强化市场消费维权。加快推进特区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健全部门协调机制。优化市场投诉和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继续实施消费者满意度提升行动,力争20__年全国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排名靠前。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强化重点消费领域监管执法,助力深圳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五)着力推动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提高质量发展效益。

15、加快打造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制定我市贯彻《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方案,前瞻性谋划布局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市长质量奖评审制度体系,拓宽覆盖面,增强代表性。深入开展行业质量提升,完善质量技术“一站式”服务网络,着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质量竞争力,增添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16、构建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落实《深圳标准“十四五”规划》,加快构建深圳先进标准体系。推进全域标准化建设,推出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深圳标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推进深圳标准认证,实施团体标准培优计划和企业标准“领跑者”计划。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机制,重点推动宽带网络、超高清视频、装配式建筑等专利转化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加快国际标准组织集聚,推进标准国际化。

17、推进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家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中国计量院技术创新研究院运行保障,加快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深圳)、国家数字电子产品质检中心、石墨烯国家级产业计量中心、市药检院光明分院建设。稳妥推进贸易结算用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推动筹建全国大中城市首个计量文化公园。

(六)着力打造知识产权示范高地,推动社会创新创造。

18、强化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贯彻落实《深圳市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深化新型法律保护试点,推进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和检验鉴定体系建设,研究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严格执行和落实行政禁令等制度,着力解决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等问题。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在各区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分窗口。深化知识产权领域国际合作,加强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协作。

19、强化知识产权高水平创造。深化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改革,持续压缩预审受理周期。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布局培育一批高价值专利。优化知识产权发展指标体系,实施专利、商标、版权一体化管理,提升创新主体管理效能。深化专利奖评选工作,修订专项资金规程,不断提升企业发明专利、国际专利拥有量。

20、强化知识产权高效益运用。制定我市促进专利转化实施方案,深化战略性产业集群专利导航,推动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线上办理,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行动,推动代理服务机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

(七)着力抓好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助力农业产业振兴。

21、强化初级农产品供给保障。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提早研判自然灾害和疫情等影响,落实蔬菜肉类储备计划,确保量足价稳。推进肉类智慧市场、冷链仓储总部等项目建设,新增市级菜篮子基地62个。构建优质农产品供给体系,推动成立“圳品”运营公司,新增“圳品”不少于150个。加快推进生猪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做好“非洲猪瘟”“红火蚁”等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严控常规药物残留超标。

22、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支持“优薯计划”、建设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抓紧抓实国际食品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国(深圳)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数字菜篮子”改革,成立深圳市数字农业促进会,实施“5G+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完善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23、加强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推进耕地分类管理,加大耕地安全利用,实施化肥农药实名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维持在100%。修订《深圳市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办法》,实施基本农田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进完成我市2.173万亩粮食种植硬任务,力保粮食产量只增不减。

(八)着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24、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深入学习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面落实“两个维护”各项制度机制,把讲政治、抓政治的要求体现在时时事事处处。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持续抓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巩固深化党史的学习教育成果,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入推进政治机关建设,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抓主抓重,持续推进模范机关创建,促进党建和市场监管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全面开展基层党建“标准+质量+示范”建设,推进实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党建四级四岗责任清单》,推动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制,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推进平安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继续推进“小个专”党建工作。

25、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坚持严的主基调,健全管党治党履责机制,层层传导、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和完善市局、区局、基层所“三级一体”廉政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深化廉政警示教育,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作风建设,常态化、专项化开展作风纪律社会监督,大力整治各种隐形变异“四风”问题。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好执纪审查工作,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压倒性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6、以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建设高素质监管队伍。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统一干的指向和选的风向,重用对党忠诚、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的干部,不用信念不牢、不守纪律、碌碌无为的干部。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推进领导干部考核工作规范化,强化平时考核结果运用。全面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加快市场监管各类优秀专业人才培养引进。更加注重把干部放到吃劲负重岗位、艰苦复杂环境摔打磨练,努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市场监管干部队伍。

推荐访问:工作总结 年终 监管部门 市场监管部门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市场监管部门年终工作总结报告 市场监管部门年终工作总结汇报 2020年市场监管部门工作总结 市场监管局年终总结 市场监管局年终工作总结个人 市场监管局年度总结报告 市场监督管理局年终总结 市场监管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2023年度市场监管部门年终工作总结3篇(范例推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