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120网    > 教学设计 >

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23-05-01 11:20:06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和了解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导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认识吗?(课件出示孙悟空图片)大家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1毫米。

  (1)猜测。

  谈话:同学们,我们试着在刻度尺上找出1毫米,看看谁找的对。

  (课件出示

  :直尺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巩固交流。

  (课件出示:一分钱硬币)同学们,这是一枚一分钱的硬币,它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汇报,然后课件出示银行卡、纸张等物品)

  (3)画出3毫米、5毫米。

  同学们,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3毫米和5毫米。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换,用你手中的直尺测量一下,看看别人和你画的一样吗?如果他画对了,就向他竖起你的大拇指夸夸他;如果她和你画的不一样,请把你的想法告诉他。

  (4)探究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1厘米=10毫米

  (5)动手测量

  先让学生们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厚度,再用刻度尺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课件演示),小组合作完成。汇报结果,给予肯定。

  2、认识1分米。

  (1)猜测。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

  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课件演示10厘米的长度,引出一分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3)动手测量,小组测量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长纸条。

  (4)班内交流,巩固对1分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四、课堂检测:

  1、测量铁钉的长度

  2、测量金箍棒的长度

  3、小马虎写日记

  六.板书设计:

  1厘米=10毫米

  毫米

  mm1分米=10厘米

  分米

  dm七、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吧!

篇二: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2~4。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把,吸管一根,剪刀一把,一小组一把米尺。铅笔、练习本、橡皮。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毫米、分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单位有初步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继续学习,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对加深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和学习建立升的概念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毫米和分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2、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初步的估测能力。

  4、让学生生能在学习中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交流,灵活的选择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长度单位又比较抽象。基于此,本课中我力求创设自主探索环境,让学生在猜一猜、量一量、找一找等实践探索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突破难点。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师:你们猜一猜,周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周老师的身高是1米69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指名回答。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指名回答。

  活动:

  先在小组内估计一下铅笔的长、橡皮的长,练习本的宽和课桌的高。然后再量一量,记录员在记录卡上做好记录。

  小组汇报各种记录的情况。

  师:在刚才的测量中,我们发现,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要想知道它的准确长度,就要用到一个新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

  板书:毫米的认识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1.感知毫米

  (1)拿出直尺,在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指名说说找到的1毫米。

  (2)课件演示放大的直尺,指着直尺上的任意1小格,问学生是多长。小结得出:在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长就是1毫米。

  (3)继续观察直尺,数一数,想一想,还会发现有关毫米的哪些知识?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组内交流,班内汇报。

  引导得出:1厘米=10毫米。【板书】

  (4)感受毫米

  a在直尺上仔细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b.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或周围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汇报。

  (5)通过刚才的研究,你想对1毫米说些什么?有什么样的感觉?

  (6)师:毫米虽然短小,但是它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非常大的。

  课件演示毫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找分米

  (1)引入分米。

  不用直尺,将桌子上的吸管剪成10厘米长。

  师巡视,观察剪的情况。

  剪好后,拿出直尺,量一量自己剪好的吸管,看看自己的眼力准不准。

  汇报:说说你的吸管是多长?还有更接近10厘米的吗?

  如果有刚好是10厘米的,直接引:其实刚才这位小朋友剪的这段吸管的长度就是1分米。分米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长度单位。(板书:分米)

  否则这样引:其实刚才这位小朋友剪的这段吸管的长度只要加上(或减去)多少1厘米就是1分米了……。

  (2)在直尺上找分米,研究分米

  在米尺上找一找分米,看看有哪些发现?

  班内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得出: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3)感受分米

  先在直尺上比划比划1分米有多长?伸出比划的手势来。

  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分米?

  估一估铅笔盒、课本、课桌等东西的长度、高度。

  三、练习巩固,拓展应用

  1、出示表格

  在我们身边或周围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在小组内先估一估他们的长度,再量一量,记录员作好记录。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最多。

  喜欢的物品我们的估计我们的测量我们的评价

  2、班内汇报与交流。

  3、获得大星最多的小组介绍他们的估计方法。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知道了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去测量。如果现在用我们学过的米、分米、厘米、毫米来计量温州到杭州的路程有多远,你觉得怎么样?(不好量,太长了)教师:“那计量较长的路程有没有更合适的计量单位呢?”当然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查一查,看一看。

  通过比划唤起学生对已学长度单位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培养估测能力

  让学生通过测量,发现铅笔的长和练习本的宽用厘米或米作单位都不合适,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让学生举例,可以深化学生对毫米的认识。课件演示毫米的应用,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2、通过测量活动,让学生体验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意识。

  3、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理解分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4、通过估、量的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1分米、1毫米的长度。

  2、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直尺,长尺,硬币、IC卡、银行卡、白纸、字典、测

  量水笔的长、表格、1分米高的本子,1米长的线。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直接引出“毫米”

  同学们,我们知道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到什么?(长度单位)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怎么表示?

  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

  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

  出示一本练习本,谁来说说,要形容这个练习本有多厚,用哪个长度单位合适?

  那它到底有几厘米呢?他说得对吗?

  它不够一厘米,那怎么办呢?

  要想较准确地形容这个本子的厚度,同学们头脑里是否会有一个愿望?(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师:其实你们的愿望科学家、工人叔叔等一些前辈已经帮我们实现了,这个愿望就藏在你们的尺子里。

  小组合作(一):

  师:请同学们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找到了这个更小的长度单位了吗?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生交流)

  师:直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板书:1毫米)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短、小、细)

  师:如果要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测量得更精确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到毫米这个长度单位。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教师板书)我们常用字母mm来表示。

  二、观察实践,探索新知

  1、认识几毫米

  我们再来找找毫米,谁来说说你找到的毫米在哪里。

  不错,每两根短线之间的1小格就是1毫米

  小组合作(二):

  1毫米我们能找到了,在你的尺子上你能找到3毫米、5毫米、7毫米吗?你还能找到几毫米?把你找到的结果跟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学生交流:

  生:3小格就是3毫米吧。

  对,1小格代表1毫米,3小格就是3毫米。那5毫米呢?

  生:5小格就是5毫米。(你能在你的尺子上很快的找出5毫米吗?)

  为什么你能很快地找到?

  师:我们可以发现尺子上除了长刻度线和短刻度线外还有一种,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中线)好的,我们就暂时叫它中线。其实每相邻的长线和中线之间就是5毫米。

  这样有什么好处?

  3、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出示10小格,请问这是多少?

  生:10毫米。

  生:1厘米。

  从刚才这两个同学的回答中,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同桌同学合作,一起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1厘米=10毫米(板书)

  除了0—1是10毫米,你还知道哪里是10毫米?我知道了6—7之间也是10毫米。

  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还可以说生1厘米是1毫米的10倍。

  拿出一本字典,它厚70[],也就是()厘米。

  老师这支笔的长是75[],也就是()厘米()毫米。

  4、感受1毫米

  小组合作(三):

  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1毫米,那么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到

  底有多长吗?

  下面我们来用实物表示一下1毫米的厚度。同学们把你们准备的电话卡,银行卡,白纸,硬币拿出来。小组内同学分工合作量一量:

  量一量一张IC电话卡的厚度。再把前后同学们的IC电话卡,银行卡集合,看看多少张卡叠起来是大约是1厘米?

  拿了白纸的同学,请你量一量几张纸的厚度是1毫米?

  有扑克牌的同学,看几张扑克牌摞起来大约是1毫米?

  各小组汇报本组量一量的结果。

  用食指和拇指拿着一张IC电话卡或1分钱的硬币,然后把1分硬币抽出,这时两个手指间的距离大约是1毫米。

  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1毫米的特点吗?(短、小、细)

  除了IC电话卡的厚度是1毫米外,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品的厚度或是长度大约也是1毫米?(银行卡…vcd碟片…)

  你知道在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吗??

  师:比如测量降雨量、量小蚂蚁的身长。

  教师小结:我们的新版1角硬币的厚度,打电话的电话卡,银行卡大约都是1毫米。

  你们知道吗?人的手指甲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约20天长1毫米”。毫米就是这样一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但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

  师小结:在我们的知活中,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加深内化

  1、估一估,量一量:

  完成P55的练一练

  2、画一画。

  请画出一条3厘米8毫米的线段。

  请画一条10厘米的线段

  四、认识分米。

  1、师也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在黑板上,出示分米卡,使学生

  认识1分米。说明有时候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我们常用字母dm来表示分米。

  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吗?(可从尺子“0”刻度一端开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除了从“0”到“10”外,还鼓励找从“1”到“11”、从“3”到“13”)

  2、那么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1分米=10厘米)

  3、你能创造一个手势来表示1分米吗?

  请你们将拇指和食指张开,量出1分米的长度,我们现在比画的就是一拃的长度,一拃大约是1分米。

  估一估,我最行: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4、师出示一垛本子,这个垛本子的高是1分米。

  小组合作(四)

  5、估一估,课桌大约宽几分米,再准确地量一量。(小组合作)

  6、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长度或宽度或厚度是大约是1分米。

  插座的边长粉笔的长度

  7、到现在为止,我们已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了,同桌之间一起用米、分米、厘米、毫米4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8、小组讨论交流:1米等于多少分米?1米、1分米、1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解决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准备的1米长的绳子,两人合作,一个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个同学就在纸条上做一个记号,观察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方法二:因为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因此1米=10分米。

  方法三:没有1米线的同学还可以看米尺。在米尺上一分米一分米的数一数,看看刚才的结论是否正确。(板书:1米=10分米)

  总结归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板书)

  五、巩固发展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毫米、分米的认识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和厘米,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而且对即将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许多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是比较丰富的。“毫米的认识”,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作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因此,教材安排了让学生估、测、议等活动,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中应讲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直尺、一元硬币、橡皮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

  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1号本的长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师:1号本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1号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到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到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指出: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6)小组合作,每位组员挑一样身边的实物,量一量它的长度。汇报

  (7)共同完成书P45页(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

  2、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少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dm”(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用直尺量1米长的绳子,每1分米做一个记号,问: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练习质疑。

  讨论完成:书本下面部分。

  三、利用知识,解决问题

  1、书本练一练

  2、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蜡笔长6()

  跳绳长2()

  课桌高7()

  粉笔长75()

  钢笔长14()

  小明的身高是140()

  一块橡皮厚12()

  旗杆高9()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4教材分析:

  本课是测量系列的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厘米、米及简单估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千米、认识周长、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面积的基础。

  本课的数学本质是: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和硬币的厚度,使学生感受引入新单位的必要性,通过比画、量一量、画一画、测一测、比一比和估一估,认识分米和毫米,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单位长度的线段的"比较引导学生理解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合理选择使用长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能估计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课前调研:

  1.你知道分米、毫米吗?知道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吗?

  2.填空:200厘米=()米

  3.请用尺子画一条长度大约为10厘米的线。

  4.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米

  结果:

  1.不知道的占90.9%。

  2.正确的88%3.正确的64%。

  4.桌子长10人,铅笔长6人,门高12人,不知道5人。共33人。

  结论:

  学生知道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部分知道分米和毫米,但对实际意义不理解,也不知道关系。

  后测(考试)情况:学生对45厘米=()毫米,这一题的错误较多,原因是对45个10是多少有些陌生。

  成功案例:

  活动一:制造疑问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出示课件)

  请你们猜一猜哪条绳子长?为什么?

  生:第2条绳子长,因为它拉直以后就长了。

  2.我这还有两条线段,你们想不想猜猜它们的长短呢?(教师出示2条线段的课件)

  蓝色红色

  猜一猜这两条线段闪烁的地方哪个长、哪个短?

  生1:蓝色的线段长

  生2:红色的线段长

  用什么办法能准确的知道这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生:用尺子量

  请每个同学量一量,结果如何呢?

  生:一样长。

  活动二:认识1分米、1毫米有多长。

  1.量一量

  动手量一量,把数据写在表上。

  (汇报时请个别上台展示)

  小朋友量出了这两条线段都是10厘米

  通过这两次估测,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要想知道物体的准确长度要用尺子量。

  你们知道10cm还可以用一个新的长度单位表示,是什么呢?

  生:分米,你对分米有什么了解吗?请向大家介绍一下?(在数学上,10厘米我们也说是1分米。)

  分米也可以用dm表示。

  谁能用字母来表示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生:1dm=10cm2.找一找。

  小朋友都带有尺子,快拿出来用手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1分米,然后说给同桌听。

  生:从1厘米到10厘米之间这段

  生:从4厘米到14厘米之间这段

  小朋友们已经能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有多长了,现在请你估计然后测量一下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学习用具中哪些大约有1分米。(自己不好测量的可以找同学帮帮忙)

  生:手的长度

  生:衣服上扣子之间

  生:头发的长度

  小结:小朋友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找到了很多大约长1分米的东西。

  3.小组讨论找关系。

  老师有个问题请小朋友思考:1米是多少分米?可以看看米尺,动动脑筋想一想看!(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汇报时,请两名学生上台帮拿尺子数给大家看)

  生:1米=10分米

  用字母又怎么表示呢?

  生:1m=10dm同学对分米认的很清楚了,能不能用的很清楚呢?(出示练习课件)

  铅笔盒长2(分米)

  操场跑道长200(米)

  教室门高2(米)

  一支钢笔长约12(厘米)

  1分硬币大约厚1(毫米)

  方案一:呦,这位同学用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你能向大家介绍毫米的有关的知识吗?

  1毫米有多长?在尺子上找一找,拿一分硬币体会一下,你对1毫米有什么感觉?

  1mm特别特别短,你们可别看它短,在很多精密的零件上可都用到1mm长的物体。

  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厘米=10毫米1cm=10mm方案二:学生没有说出正确的单位

  这个单位就是我们今天要新学习的单位,它叫毫米(出示课件)

  在尺子上这样的一个小格就是1mm1)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一找1毫米都在哪?指给同组同学看

  2)毫米有多长?在尺子上找一找,拿一分硬币体会一下,你对1毫米有什么感觉?

  3)1mm特别特别短,你们可别看它短,在很多精密的仪器上可都用到1mm长的物体做零件,它们的用处可大着呢!

  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1厘米=10毫米1cm=10mm活动三:实际测量:

  同学们,通过你们努力和动脑筋的思考,咱们已经学会这么多知识了,那你们想不想利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来进行实际测量呢?你们可以测量桌面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也可以测量你手中的物品

  要求:

  1)先估计你想测量物体的长度,填在表中

  2)进行实际测量,写出准确的长度

  3)拿出信封中的表格

  小结: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哪些新的长度单位?

  生:今天我学会了分米和毫米

  成功案例二:(一)复习旧知

  通过“猜身高”的游戏复习“米和厘米”的知识。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设计意图】教师先以游戏、谈话的方式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回忆起认知结构中对于已学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解释。从而为后面教学的顺利展开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我们已经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除了这两个长度单位外,你还知道有哪些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微米、公里等)

  1.认识毫米。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先研究毫米mm。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起点,在了解学生认知起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创造认知上的矛盾冲突,使探究活动成为一种需要。从而加深对“1毫米”的直观体验。

  ③告诉学生:科学家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④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⑤请学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老师给学生准备了一些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进一步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⑥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谈一下自己的感受。(1毫米太短了;两个手指头都差点碰到了。)

  【设计意图】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有机结合。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再次在尺子上找1毫米的长度、理解与上位知识“厘米”的关系、举例生活中1毫米长的物体以及动手测量电话卡的厚度、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的长度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毫米”的理解,从而深刻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表象。

  (2)理解引入长度单位“毫米”的来由。

  ①设疑: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有“毫米”这个长度单位吗?(学生思考、讨论)

  ②在大家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除了一些物体因太短而需用“毫米”作单位外,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个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也需要“毫米”作单位。(通过测量光明牛奶盒子宽度的实验来加深体验。)

  【设计意图】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不仅明确了引入“毫米”的意义,而且为展开精确测量、读准测量结果的后续教学作好铺垫。

  (3)读准测量的精确刻度。

  ①现在有‘毫米’来帮助,你能不能读出这个光明牛奶盒子的精确宽度?(5厘米6毫米)

  ②提问:你怎么这么快就读出来了?你是怎么读的?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来是5厘米多6毫米啊?(引出在尺上的半厘米数刻度线。)

  ③追问:在尺子的相邻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中间都有一条略长点的刻度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有什么好处?

  ④估测数学书的厚度。再用尺子测量验证。

  (4)画规定长度的线段。(相互检查、交流)

  【设计意图】巧妙地引入了“半厘米数刻度线”,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牢牢抓住“半厘米数刻度线”这一有效的学习资源,不仅展开了读准精确刻度的方法研究,而且延伸到了估测与测量,帮助

  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了“毫米”。

  2.认识分米。

  (1)介绍分米可以用字母dm来表示。再请学生先谈谈对分米的了解。

  (2)引出1分米=10厘米,请学生先想想1分米大概有多长,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3)再到尺子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长。再来用手势表示一下。

  (4)估计我们的1张课桌长大约是几分米。然后用手势去比一比。最后用米尺来测量验证。(不断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和体验。)

  【设计意图】传统的数学学习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总是被简单枯燥的条文所取代。这个环节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大胆展示自己的思维,与应答性学习环境进行对话的平台,使学生对于“分米”的认识过程既快速有效、又生动有趣。从而为后面的“整理”这一环节奠定了良好的认识基础。

  3.整理四个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设疑:现在我们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整理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有从高到低进行排列,也有从低到高进行排列,还有分析他们之间的进率等。)

  (三)巩固练习

  1.阅读明明的一则日记。

  2005年3月16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厘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吃完早饭上学去。在上学的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毫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1)学生看完后哄堂大笑,教师装傻:笑什么?

  (2)请学生把认为不恰当的单位进行改正。

  2.思考题:

  电脑情景:小明想去测量铅笔盒的宽度,但现在手上只有一把断尺,怎么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注重了综合性、生活性,而且也突出了趣味性和挑战性,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了他们对四个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深刻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学好数学的现实意义。

  《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认识分米

  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

  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

  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问:1分米可以从刻度0画到刻度10,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2开始呢?从3呢?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比划给同桌看,让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7、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剪下1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计得对不对,还差多少。

  8、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回答。

  数一数,米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出示:1米里面有()个1分米。回答后演示:10。

  指名说说米和分米的关系。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导入。

  师:你能说说数学书厚多少吗?

  师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合作量一量。得出结论:数学书厚度不到1厘米。

  2、揭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拿来了一个放大镜(出示),发现数学书的厚度连一厘米都不到,说明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毫米。板书:毫米。

  3、认识。

  放大1厘米。

  师:在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比较短的刻度线,把1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演示从刻度线0到第一根小短线就是1毫米。

  4、进率。

  一格一格数,数到5毫米时停下,问:这根刻度线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出:从刻度线0到这根刻度线就是5毫米。演示5毫米。继续往下数。填空: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

  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板书:1厘米=10毫米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你感觉1毫米比较怎样?怎样数比较方便?(用笔尖数)学生数一数。

  5、举例。

  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

  师示范量1分硬币的方法,学生同桌合作。用同样的方法量1元硬币、银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

  汇报交流。

  (3)第3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1)学生测量,记录数据。

  (2)汇报交流。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2)床长2()。

  (3)大米宽2()。

  (4)黄瓜长2()。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教后反思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或估计物体、线段的长度。在三年级(下

  册)学生还将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学习用千米作单位描述公路、铁路及河流的长度,描述常见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可见,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旧知与新知的有效衔接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已有认识,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帮助学生明确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

  二、操作与思考的有效合作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物体长度的把握能力。让学生剪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让学生找出接近1分米长的铅笔,借助银行卡的厚度让学生体验1毫米等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像这种概念教学的课堂,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动手测量,亲身经历,用心总结,才能学得会,辩得请,记得牢。

篇三: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会使用合适的单位来表示长度,会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

  学生准备:1分硬币、直尺、橡皮、磁卡、大头针、订书针

  教师准备

  :磁卡、直尺

  、米尺

  、测量记录单、1分硬币、卡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回顾1厘米和1米:

  师:大家好,今天这节课就由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完成,如在上课中有什么不会的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举手问,让我们一起来帮你解决。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你记忆的宝库,回忆一下我们在二年级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呢?请举手说一说。

  生:厘米

  、米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找一找1厘米,并且用手势比划一下?

  (学生比划)

  师:在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米尺,伸开你的双臂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

  (学生比划,教师举起1米长的米尺验证)

  2、故事设疑:

  师:好的,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了1厘米和1米长度,今天森林里的动物也开展了测量身长的活动,可是粗心的狐狸大姐忘记了写长度单位,你能帮他填上吗?

  动物身长

  (幻灯2)

  长颈鹿身长5鸽子身长2蚂蚁身长5蜜蜂身长1师:谁愿意说一说?

  生1:长颈鹿5米,鸽子20厘米,蚂蚁5厘米,蜜蜂10厘米。

  师:有不同意见吗?蚂蚁和蜜蜂的单位你们同意吗?

  生:5厘米的蚂蚁太大了,不可能的。

  是的。(你是一个会借助比较发现问题的小朋友,这种学习方法老师非常喜欢。

  师:那同学们就在直尺上找一找5厘米有多长?

  生:在直尺上找5厘米。

  师:是不是太长了呀,在第一排中的动物身长可以准确的用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来表示,但对于第二排一些动物的身长来说,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就不能表示了,需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

  3、量数学书的宽的,引出课题

  (幻灯3)

  师:在学习新的长度单位前先请同桌合作用直尺量一下数学书的宽的。(同桌合作测量18厘米多一些)

  师:在你测量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不够整厘米。

  师:那怎么办?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要用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来表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认识毫米这个新朋友吧。

  板书:认识毫米

  二、毫米教学

  1、借助硬币感知1毫米,认识1毫米。

  师:请看,张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硬币

  师:几分的硬币?请你看一看

  生:一分硬币

  师:这个1分硬币的厚的就是1毫米。(出示一分硬币,指出一分硬币就是1毫米。)

  同学们拿出你的硬币,让我们一起感知一下1毫米,请将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右手抽去硬币,手指的缝隙就是1毫米长。

  师:你能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吗?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看大屏,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幻灯4)

  生:直尺上两个相邻的较长刻度之间是1厘米,两个最短刻度之间的一小格就是1毫米。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毫米的长度,就是直尺上最小得1小格。也就是直尺上的每小格都是1毫米。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在请你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找一找身边的1毫米吧?(幻灯5)

  教师提示:在在学具带的橡皮上开一开

  生:

  大头针、订书针的宽度,磁卡、直尺的厚度。

  2、同桌合作:验证1张纸的厚度。

  师:

  1张纸的厚度呢?你们怎么看?

  生:我觉得一张纸的厚度没有1毫米,可能3张

  师:同桌合作拿出数学作业本验证一下,看一看几张纸叠放在一起约是1毫米呢?

  生:叠好了以后汇报4张,8张,12张,7张.

  师:看来1毫米不只1张纸或3张纸的厚度,大概在8--10张左右。

  师:老师也找了一些身边的1毫米。请看大屏幕。(幻灯6)

  人的手指甲大约10天长1毫米。

  铅笔尖的宽度大约1毫米。

  光盘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电话IC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找5毫米,并画线段(幻灯7)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毫米,现在开始画一画,画毫米比较难画,那么大家能画一条5毫米长的线段吧?画之前老师有个温馨提示:

  a:一般从0刻度起。b:数5个小格。c:画完线后不要忘了点两个小实点。

  现在咱们开始画吧。

  生:画5毫米的线段。

  4:求证1厘米=10毫米,画线段45毫米

  师:我们再画10毫米的线段。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

  生:10毫米就是1厘米。(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小朋友。)

  师:真的吗?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幻灯8)

  请看大屏幕,这里出示的是一个从0到1刻度的1厘米,让我们一起来随着铅笔的跳动数一数吧。

  生:学生数。

  师:从0到1的刻度1厘米里有10个小格,那其他相邻刻度的1厘米是不是也是1厘米呢?那么就请同学们在直尺上任意选1厘米,数一数中间有()个小格。(幻灯9)

  生:每1厘米中间也就是每1个大格中间都有10个小格。

  生::刚才我们验证1厘米=10毫米时,发现尺子上面每厘米中间都有一条稍长一点的刻度线,它的左边有5毫米,右边也有5毫米,这样数起来快。

  师:你的回答真精彩!同学们,人们在尺子上每厘米中间设计一条稍长一点的刻度线,就是为了方便看尺子

  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师: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再画一条45毫米长的线段,最先画好的请起立描述一下你的画法。(幻灯10)

  生:学生开始画,并描述画的方法。45厘米=4厘米5毫米(你的语言组织能力真好,描述的非常清楚。)

  5、达标练习

  师:现在已经会画线段了,那么我们开始测量物体了,测量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幻灯11)

  生:比较小的物体。

  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测量得非常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幻灯12)

  请看大屏。

  测量之前先判断一下上述两种量法对吗?

  (幻灯13)

  师:测量环形针

  铁钉的长度

  (幻灯14)

  6、小组合作估测实测

  (幻灯15)

  请用厘米为单位先估测下列物体的长度或宽度。在实际测量一下。完成物体测量记录单。(幻灯16)

  (幻灯17)注意合作要求:

  1、先请每个组员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再用手势比划一下。

  2、估一估物体的长度,在小组内商量一下,由组长在表格内填上一个合适的数。

  3、小组长合理分配测量物体,由组长填写测量结果。

  4、测量结束的小组请保持安静,耐心等待。

  数学书的宽度

  橡皮的长的卡纸的长度

  估测:

  实测:

  师:(幻灯18)那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最后两个小动物身长应该填哪个长度单位?

  生:

  蚂蚁5毫米、蜜蜂10毫米

  四、练习:(幻灯19)

  小狐狸为了感谢我们,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刚坐下,他又滔滔不绝的讲起了今天他上学的情况。听!

  早上,我们坐在长约8毫米的教室里,等着老师来上课。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毫米的认识”,老师来了后发给每个人1枚厚度约是1厘米的1分硬币。我估计了一下老师手里拿的粉笔的长度约为7米,我手里刚开始用的铅笔长度约为15毫米,我估计铅笔盒的高度大约为20厘米。老师让我们量一量橡皮的长度,约为4毫米。

  学生读完后可能会大笑,你们为什么笑啊?那就请你来帮他师:同学们都笑了,说说笑得理由吧?可以边说边比划。(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小朋友,观察的真细心。)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幻灯20)

  师

  :

  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说一说你的收获?生1:认识了毫米

  生2:知道1厘米=10毫米。

  生3:学会了根据物体的实际数据填写恰当的长度单位。

  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知识,那我们应该感谢谁呢?

  生:老师。

  师:不是的,我们应该感谢这位同学,是他借助比较的方法发现了蚂蚁、蜜蜂的长度单位不对,一起带领我们学习了今天的新知识。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这两位同学。

  六、布置作业:师:今天有一项特殊的作业,请同学们看,这是我儿子在科学课上为了了解种子发芽、生长过程而种的,这颗小小的种子给他带来很多的惊喜和快乐。(幻灯21)

  我想请同学们也回去用纸杯和豆子在家人的帮助下一起种上几颗种子,等种子开始冒芽,然后每天记录一下他们长得高度。三个星期后将你们记录的结果叫给你们的数学老师,并把你的惊喜和快乐介绍给大家,好吗?

  (幻灯22)

  第二篇:《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探究和了解分米、毫米的含义,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导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认识吗?(课件出示孙悟空图片)大家

  喜欢孙悟空吗?谁能介绍一下孙悟空的本领?有一个小朋友叫甜甜,他也很喜欢孙悟空,晚上在梦中还和孙悟空比本领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在比什么?(出示情境图)

  2、搜集信息: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1毫米。

  (1)猜测。

  谈话:同学们,我们试着在刻度尺上找出1毫米,看看谁找的对。

  (课件出示

  :直尺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

  1毫米)

  (2)巩固交流。

  (课件出示:一分钱硬币)同学们,这是一枚一分钱的硬币,它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汇报,然后课件出示银行卡、纸张等物品)

  (3)画出3毫米、5毫米。

  同学们,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3毫米和5毫米。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换,用你手中的直尺测量一下,看看别人和你画的一样吗?如果他画对了,就向他竖起你的大拇指夸夸他;如果她和你画的不一样,请把你的想法告诉他。

  (4)探究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思考一下毫米与前面我们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有什么关系呢?(板书: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1厘米=10毫米

  (5)动手测量

  先让学生们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厚度,再用刻度尺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课件演示),小组合作完成。汇报结果,给予肯定。

  2、认识1分米。

  (1)猜测。

  谈话:后来,孙悟空又把金箍棒变长了,变到10厘米长了,你认为

  现在的金箍棒有多长?把它在练习纸画下来。

  (2)课件演示10厘米的长度,引出一分米。(认识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

  1分米=10厘米)

  (3)动手测量,小组测量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长纸条。

  (4)班内交流,巩固对1分米的认识。

  谈话:同学们想一想或观察一下周围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厚、高、宽)约是1分米呢?(学生交流)请同学们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四、课堂检测:

  1、测量铁钉的长度

  2、测量金箍棒的长度

  3、小马虎写日记

  六.板书设计:

  1厘米=10毫米

  毫米

  mm1分米=10厘米

  分米

  dm

  七、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什么?说说你的收获吧!

  第三篇: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

  【教材分析】

  本课为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中信息窗1,以甜甜梦到齐天大圣为情境,以金箍棒的变化引入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

  常规:米尺、卷尺、小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

  多媒体:

  课件

  【学生用具】

  直尺、卷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谈话:有个小朋友叫甜甜,他特别喜欢看《齐天大圣》这本书,每晚必读。这天晚上,甜甜读着、读着就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到谁了?

  预设:齐天大圣。

  教师谈话:对,孙悟空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它可以变长??.变成1千米长,还可以变小,变成1分米长,放在手心里。还能变得更小,变成5毫米,放在耳朵里。

  观察图上呈现的数学信息,根据图上信息对话,变成1千米长,变成1分米,变成5毫米。

  教师引导:可甜甜这时急了,她不知道1毫米有多长,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预设:厘米、米。

  (板书:厘米、米)

  教师谈话:用字母怎样表示?

  预设:Cm、m。

  教师谈话:请用手势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

  学生用手势表示,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指尖的距离大约是1厘米。

  教师谈话:1米大约有多长呢?

  学生两臂展开的距离大约是1米。

  教师谈话:厘米和米有什么关系?预设:1米=100厘米

  教师谈话: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预设:直尺上0-1的距离是1厘米,1-2的距离是1厘米,4-5的距离也是1厘米。

  设计意图:复习长度单位厘米、米

  二、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师谈话:(出示1分硬币)请看我手中的1分硬币,请你测量一下,它的厚度是几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发现:不能用厘米表示,没有1厘米厚,刚好够1小格(即1毫米),教师谈话:你知道1小格是多少吗?

  教师谈话: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毫米(板书:毫米的认识。)

  教师引导:请在尺子上找找1毫米

  实物展台出示尺子: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指着不同的小格问)

  学生认识到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教师引导:请你用铅笔尖指着小格的中间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

  学生数后发现有10个小格。

  教师引导:观察这10个小格有什么特点?(相同之处)

  预设:一样大,平均分。

  教师引导:1小格是1毫米,1大格是1厘米,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教师引导: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1厘米=10毫米。请和同位说一说。

  同位互相说: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教师谈话:毫米可以用小写的mm来表示(板书)

  设计意图:以一分硬币的测量为设疑,引入毫米的认识,创设问题情境发现以前知识不能解决遇到的问题,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在测量中感知1毫米有多长,认识毫米和厘米之间关系以及用字母表示毫米。

  教师谈话:1分钱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让我们再来感受1毫米有多长。

  学生用手捏1分钱的厚度,进一步感知1毫米。

  教师谈话:你能在直尺上找出5毫米吗?并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找一找后画下来。

  教师引导:原来5毫米这么小,怪不得金箍棒可以放在耳朵里呢。

  我们周围或生活中的哪些长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

  预设:蚂蚁、米粒、书本厚度、指甲厚度等。

  设计意图:通过画进一步感知长度单位毫米,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

  教师引导:金箍棒还能变成1分米长放在手心里,1分米有多长呢?

  请在直尺上找出1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

  同位相互说一说

  学生同位相互说一说:1分米=10毫米

  10毫米=1分米

  教师引导:用手势表示1分米大约有多长?

  预设:1分米大约一拃长。

  教师引导:一拃长大约就是1分米,金箍棒当然可以放在手心里。

  请用皮尺量一量同位的手腕一周的长度。

  同位相互量,发现大约12—13厘米。

  教师引导:大约10厘米。我们手腕一周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让我们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分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用手势表示一下1分米大约一拃长。

  教师引导: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呢?

  预设:课桌高、书本长、粉笔盒高、椅子高等。

  教师引导:分米可以用小写的dm表示(板书)

  教师引导:(出示米尺)这是一把1米长的米尺

  请你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实物展台出示)

  一起在手中的卷尺上找一找1分米。

  学生自己在卷尺上找出1分米。

  教师引导:让我们1分米1分米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1米=10分米。

  教师谈话:对,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就是1米=10分米(板书)快和同位说一说记住它们的关系。

  同位相互说一说:1米=10分米

  10分米=1米

  设计意图: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厘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进一步运用身体的感知以及一拃长的经验,形成对长度单位分米的认识。通过观察米尺,找出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以及用字母表示分米。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又认识了2个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请翻开书32页。

  学生看书并画出本课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渗透看书的学习的途径,同时加强认识,先估后量,检验对长度单位的感知和借用身体上隐藏的尺度来估测。

  三、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选择适合的长度在()里打√

  黑板长

  3厘米()3分米()3米()毛巾长

  7厘米()7分米()7米()口盅长

  16厘米()16分米()16毫米()2.在括号里填上长度单位

  (课件展示)3.括号里填的单位对吗?

  (对

  的打“√”,错的打“×”。)圆珠笔长14分米。()床铺长2厘米。()饭桌宽100毫米。()课本长2分米。()

  设计意图:不断提升难度来综合诊断对长度单位的感知。

  4、长度单位的换算

  2分米=(20)厘米

  1米=(10)分米

  7厘米=(70)毫米

  80毫米=(8)厘米

  设计意图:订正答案时说说怎样换算,进而内化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5、生活处处有数学

  世界上最长的昆虫,27厘米。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约8844米。

  我国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千米。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有趣的知识,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强趣味,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

  四、本课总结

  教师谈话: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收获?

  预设:认识了毫米、分米

  知道了......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了解学生的收获,反馈教学的所得。

  第四篇: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淮阴小学:卢婷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52~54页的例

  1、例2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能灵活运用观察、比较、推理等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表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么?量身高,你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吗?

  预设:120厘米

  还有其他的说法吗?1米20厘米

  我们之前学习过米和厘米,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朋友分米。

  二、认识分米

  新课教授:请你给小吸管量一量他的身高

  量出来是多少?10cm10cm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做1分米

  谁能说说小吸管的身高是多少?

  1、指一指一分米。从哪到哪是1分米?同桌互相说一说。组织交流。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所以我

  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1分米=10厘米

  感受一分米的长短。我们直接来比划出1分米,不能动喔!请同桌用直尺量一量,哪些人比划得准呢?感受到1分米了吗?那赶快把它画下来。

  2、画一画一分米,交流易错点。

  3、找一找,请你静静地观察,谁先找到就送给你。(学生说出第1个,老师验证;第二个学生自己验证,找对肯定,找错说建议。)

  4、数一数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回答。板书:1米=10分米

  5、估一估。小朋友们对1分米啊,已经很有感觉了。有了这个1分米,我们就能估出身边很多物体的长度。比如说我们的课桌,请你用自己身体尺创造出的1分米去估一估课桌的宽、课桌的高大约是几分米呢?用手势告诉我,谁估得准呢?

  6、量一量想要知道刚才估的数据对不对我们就要准确的测量,再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学生量,交流。

  三、认识毫米

  过渡我们今天还有一个新的朋友他有点害羞,我们一起把他找出来好不好

  出示降雨量图

  适当解释降雨量

  完善板书

  认识分米和毫米。

  1.指一指:1mm有多长呢?想一想,哪里可以找到1毫米?

  结合学生的发言,通过课件演示,小结:是啊,尺上有很多小格,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课件在不同小格闪红线)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尺上指一指,同桌互相指一指。都找到1毫米了吗?

  2.找一找:小朋友真棒!在自己的尺上找到了1毫米,那我们桌上还有这么多材料,你能不能也找到1毫米呢?请你来找一找,用尺子量一量。(板书:指、找、量)

  学生交流、展示、验证、体验,感受1毫米:

  例:学生说磁卡的厚度是1mm,5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mm。

  3.过渡:小朋友真厉害,找到这么多1mm!不过,老师还要继续考考你,你记住了1mm了吗?请把手放平,请你用手指很快比划出1毫米,比划得准不准呢?请用找到的1毫米的物体比一比。(板书:比)

  请你跟着老师做一做,捏磁卡,抽磁卡,捏硬币,抽硬币??现在你记住1毫米有多长了吗?闭上眼睛想一想。好,我们直接比划出来,同桌量一量。

  4.小结:小朋友们真厉害!不仅知道1毫米有多长,还把1毫米牢牢地记在了脑子里,那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是怎么学习1毫米的呢?(手指板书,回顾方法)

  5.认识几毫米。

  现在再来看数学书的厚度,你知道是多少了吗?(课件呈现放大图)追问:你怎么知道是6毫米的呢?

  学生资源:

  1格1格地数

  (带领学生一起数一数);

  5格加1格(找适当的机会介绍5毫米线);

  1厘米减4毫米。(小朋友知道1厘米是10毫米吗?我们一起来数数看。先在屏幕上一起数。用10毫米减去4毫米就是6毫米了。)

  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我们一起再来数一数。从0开始,1毫米、2毫米??10毫米,是不是1厘米呢?

  (板书:1厘米=10毫米)

  四、回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的收获。

  第五篇:“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长度的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并提高估测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课件、尺、软盘;

  2、学生准备:彩纸条、剪刀、1分硬币、电话卡或银行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演示课件)有一次课间,几个小朋友在一起讨论什么兵器最厉害。

  红红说:“我觉得宝剑最厉害。”

  明明说:“不,我觉得孙悟空的金箍棒最厉害,你看它能伸缩,可长可短,它可以短的只有1厘米,也可以伸长到1米,甚至几百米、几千米,还可以伸到天上去呢!”问:在刚才他们的谈话里,你能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吗?(米、厘米)

  师:对!我们已经学过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板书:米

  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吗?1厘米呢?我们测量教室门的高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好?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该用什么单位呢?[评析: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量物体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又用孩子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引出新知,让学生觉得有趣,促进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师:(课件演示)然后,红红问了一个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还短,或是比1厘米长但比1米短,我们怎么来知道它的长度呢?”所以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

  二、探索实践

  (一)认识分米

  1、量一量师:请你用直尺量一量你的文具盒的长边和短边大约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师:一般来说,文具盒长约是20厘米,宽大约是10厘米。(边说边板书:10厘米)师:(示10厘米的彩条)像这样10厘米长的线段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长度——分米(板书课题: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在“10厘米”后板书:是1分米)那么,20厘米就是多少?(2分米)学生齐读:10厘米是1分米

  2、认一认(1)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1分米可以从哪里到哪里呢?(请学生上实物投影指出)也就是说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问:你的尺上有几个1分米?你是怎么知道的?(2)体验:①

  请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划出1分米。我们现在比划的就是一柞的长度,一柞大约是1分米。比划给同桌看。②

  一人比划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③

  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断,一起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评析:让学生大胆估测,并把估测与实际测量相结合。通过在直尺上比划、空手比划和估计彩纸条上1分米的长度,从借助测量工具到直接估测长度,逐渐加大了测量难度,使学生一步步加深对分米的认识,初步培养估计的能力和意识。虽然学生估计的1分米并不十分准确,但只要是较接近的,都应予以鼓励。]

  3、画一画(1)师:你能用尺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吗?你准备怎样画?先和同桌说说,再画在纸上。(2)交流:你是怎样画的?请学生上实物投影展示汇报。(3)师:(边说边画)1分米我们可以从刻度0画到10的地方,可不可以从1开始画起呢?这样应该画到哪里了呢?(11)为什么?如果从2开始画呢?从3呢?

  [评析;让学生知道从尺上的任意刻度起,都能画出1分米的线段,培养思维灵活性。]师:只要画满10大格,就是10厘米,就是1分米。(4)请你帮同桌量一量,看看画的线段是不是1分米。

  4、找一找

  4人小组相互说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全班交流。(插座边长、软盘边长、粉笔长……)

  5、数一数

  师:(示米尺)谁来数一数,1米有多少厘米?你是怎样数的?结果怎样?(板书:1米=10分米)学生齐读。

  6、实践操作:“想想做做”第4题(示课件)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厘米,再说说接近几分米。先让学生目测一下几分米,再测量。[评析:学生目测的数据与结果有差距,但通过目测再让他们去实际测量,学生又一次感知长度,培养了估计能力。]

  (二)认识毫米

  1、师:我们以前量过数学书的长边和短边,现在老师想请你帮个忙,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同学们有的说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厘米,有的说1厘米不到,老师还想知道得更准确,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接着板书课题:和毫米)

  2、小组学习(1)师:在学习毫米时,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自己去发现关于毫米的知识。示学习步骤:①

  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请你在尺上找出来。②

  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有多少毫米。③

  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量一量。(2)学生4人小组学习。

  [评析:学完分米再来学习毫米,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因此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由于二年级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还较弱,出示具体的学习步骤,让他们能进行有效的学习与讨论,从而体验毫米的含义。](3)汇报:你知道了什么?总结:①

  直尺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②1厘米中数出多少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所以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学生齐读。

  ③(示实物并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电话卡或银行卡的厚度、书上数出10张纸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问:还有别的物体吗?

  3、师:现在请你用手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教师演示)同桌互相比划,用一分硬币插进去量一量对不对。

  4、(示课件)你知道哪些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吗?请学生说一说。师:比如测量降雨量、量小蚂蚁的身长。(教师适当解释)

  三、总结

  1、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分米和毫米)师:加上前面学习的米和厘米,我们已经认识了4个长度单位,从大到小分别是:米、分米、厘米、毫米。今天我们还知道了这些单位之间的一些关系。(学生齐读: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评析:在教学中已经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沟通了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十进关系,进一步总结使学生形成概念。]2、师:那么现在再来看看前面红红提出的问题,要是金箍棒缩得比1厘米短该用什么单位量?(毫米)比1米短但比1厘米长呢?(分米)超过1米的长度也可以用分米做单位。

  [评析:联系导入的故事复习,前后呼应。]四、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2题同桌相互说长度,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3题小组讨论、交流,然后请1-2组汇报。

  3、“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回答,说说怎样想的。

  4、“想想做做”第6题(1)学生判断,集体反馈。(2)学生用尺量。

  5、量自己的拇指宽大约是多少毫米。

  [总评:本课从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到进行实际测量,学生均以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方式完成。教学分层次展开,教学分米的认识通过量一量、认一认、画一画、找一找、数一数等几个步骤,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在此基础上教学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放手让学生用眼观察、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考,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篇四: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认识与技能:

  1.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毫米、厘米、分米、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的估计、测量、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合作、探究中形成集体荣誉感,在探究验证活动中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体悟数学学的价值,逐步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2.通过测量,提升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品质。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毫米、分米产生的意义及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3.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一分硬币等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产生联系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你能比划一下1米和1厘米有多长吗?

  3.1米等于多少厘米呢?

  二、毫米的认识

  1/(一)体会意义,动手测量

  1.估计数学书的长,动手量一量

  (1)们每天都接触的数学书,它有多长呢?你能估计一下吗?指名汇报

  (2)怎么知道谁估计得更准确些呢?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放在哪个位置测量会更准确呢?(在投影仪上演示.)

  (3)赶快动手量一量吧!每个人都试着量一遍。

  汇报交流:数学书的长度为21厘米。

  2.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宽并测量验证

  (1)每个人先估计数学课本的宽度。

  (2)量前先思考:尺子应该放在哪里测量比较准确呢?

  (3)动手量一量

  测量时,如果发现了什么问题,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一下,把测量得到的结果先记在脑子里。

  (4)汇报交流:宽:14厘米多,14厘米多8小格

  3.设疑揭题

  这多的8小格在数学上是怎么表示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毫米的认识。

  (二)探究关系,建立表象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要用到毫米这个单位。

  1.请大家拿出直尺仔细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请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2.课件演示,建立直观的表象。

  2/0——1厘米之间是1厘米,有10小格,每一小格表示1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毫米可以用国际通用字母mm表示。

  除了0——1厘米之间,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呢1厘米就是10毫米呢?能不能用1句话来概括一下?(相邻的两个厘米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也就是10毫米)

  3.用毫米单位量数学书的宽。

  用什么单位表示数学书的厚度,更准确呢?(毫米)为什么要用到毫米这个单位呢?你估计它有几毫米呢?量一量吧!

  (8毫米是哪一部分?再多几毫米就是15厘米了?)

  4、建立观念,实际应用

  (1)学生在尺子找出1毫米

  (2)请你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动手比划:用拇指和食指夹住1分硬币,再轻轻将硬币抽出,看拇指和食指间的空隙有多大,就是1毫米有多长。同桌互相比划1毫米,看谁比划的准确?1毫米的长度给你什么感受

  (4)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5)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呢?

  提供资料:自动铅笔芯的粗细,圆珠笔芯粗细,降水量等

  (三)、分米的认识

  1、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测量课桌的长度

  如果老师让你估计出我们所使用的课桌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它的长度是多少?你认为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呢?(厘米)为什么不选择米为单位呢?(因为桌子的长度不够1米)为什么不选择毫米为单位呢?(因为毫米的单位比较小,测量出来的数会比较大)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直尺进行实际的测量,要求:四人小组试着用厘米作单位量一量课桌面的长是多少?并思考: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汇报方法,让个别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的情况。

  (我们是这样测量的:用直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9厘米;我们组是这样测量的:用10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量,一共有5个10厘米,还多出9厘米,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9厘米……)

  比较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刚才测量的三种方法,说出哪种方法比较好?(第三种方法)为什么?

  (因为它是以10厘米为一段进行测量的,又好记又好算,不容易出现错误。而第一种方法里,直尺的最大刻度有的是15厘米,有的是20厘米,有的是25厘米,这样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

  引入并板书课题。

  用10厘米来测量很方便,其实它还有1个新的名称叫分米(板书课题)。

  2、教学1分米有多长

  想一想,1分米里有几个1厘米?(10厘米)10个1厘米,就是10厘米,也可以说成是1分米。

  3、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然后试将大拇指和食指叉开成1分米。再用直尺量一量是否准确。同桌互相看1分米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的大小。(反复两次)

  (2)画一画

  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的大概长度,请同学们用尺子上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的线段。画完后,同桌交换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画得准不准。

  (3)想一想

  4/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学生思考后汇报:一根粉笔的长度;一段铅笔的长度;吸管的长度等)老师介绍身边一些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

  4.教学1米=10分米。

  (1)我们已经知道了1分米=10厘米,那么1米有几个1分米。

  (让学生思考猜测)请同桌两人观察软尺,数一数1米有几个1分米。

  (2)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汇报:我们小组观察了米尺,我们知道了1分米=10厘米,就以10厘米为单位,一段一段地数,一共有10段,也就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

  (3)

  如果给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排队的话,分米应该在什么位置?(在米的后面,在厘米的前面)

  三、知识应用

  1.填一填。

  附答案:2厘米8毫米

  附答案:4厘米2毫米

  5/2.量一量

  附答案:8毫米13毫米25毫米

  3.选择适合的长度在()里画“√”。

  附答案:3米

  附答案:7分米

  课堂小结

  到今天为止,我们学习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几个长度单位中,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多少?(都是10)你有什么办法来区分它们?(在这些长度单位中,米是最大的,依次是分米、厘米和毫米)

  板书

  毫米、分米的认识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6/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内容总结

  (1)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认识与技能:

  1.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2.通过测量,提升学生自主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品质

  (3)(二)探究关系,建立表象

  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要用到毫米这个单位

  (4)(我们是这样测量的:用直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9厘米

  (5)画完后,同桌交换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画得准不准

  (6)吸管的长度等)老师介绍身边一些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

  7/7

篇五: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三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篇1教材与学生学习起点分析:

  本课《分米和毫米》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全单元内容分二部分编排,先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千米的认识。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认识了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头脑中也建立了1米,1厘米有多长的表象。

  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已经掌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所以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较难建立。

  教学目标:

  1、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2、借助硬币厚度、吸管感受1毫米、1分米的长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运用已有长度单位的模型表象,合理估计实际物体的相关长度。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积极验证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正确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

  掌握各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换算。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灵活应用合适单位估计并测量物品的长度。

  五、教学准备:

  学生(尺子、硬币或游戏卡、一根10厘米长的吸管、6厘米3毫米的牙签、两人一根米尺);教师(课件、米尺、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1、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位?

  2、关于米和厘米你还记得哪些相关的知识?

  (二)导入新课并质疑

  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室黑板的长是4()。

  一支铅笔的长是18()。

  一张光碟的厚度是()。

  引导学生思考:仔细观察这张光碟,它的厚度有没有1厘米呢?那聪明的小朋友一定在想有没有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呢?

  对,有一个比厘米更小一点的长度单位,那就是毫米(板书),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个新的长度单位(引出毫米的认识。)

  质疑:关于毫米的认识,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

  问题1:1毫米有多长?

  问题2:1厘米有多少毫米?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篇2教学内容:

  教材22--23页,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认识国际通用长度单位毫米与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2、理解毫米与厘米、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掌握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的换算。

  3、培养学生估测和实际测量以及熟练使用测量工具测绘的技能。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毫米和分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

  每生一把尺子,一张测验纸,同桌一套学具材料(纸条、牙签、小棒。)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前面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下面以2人小组回顾复述以下内容:1米=()厘米

  床长2()

  铅笔长15()

  二、设问导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情境图)昨天晚上有一位小朋友叫甜甜,他做了一个有趣的梦,你们想不想知道他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甜甜的梦里看一看吧!大家看,他梦见谁了?

  生:齐天大圣孙悟空。

  师:齐天大圣在向小朋友们展示他的金箍棒呢!变小小变成1分米长了!可以放在甜甜的手心里了。还能变得更小呢,小小变成5毫米长了,放在了齐天大圣的耳朵里了。

  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发现了数学信息,那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5毫米有多长?

  生:1分米有多长?

  师:想要知道5毫米有多长,那我们只要知道1毫米有多长就可以了,所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分米和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2、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认识毫米

  (1)猜测

  师:孙悟空可以把5毫米的金箍棒放进耳朵里,说明了什么?(毫米很小)

  师:那1毫米有多长呢?你来猜一猜。(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

  篇3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

  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认识分米

  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

  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

  5、你能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指名在实物投影仪画线段。

  问:1分米可以从刻度0画到刻度10,还可以几开始画?如果从2开始呢?从3呢?

  6、用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比划给同桌看,让同桌用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对不对。

  7、拿出彩纸条,估计一下1分米的长度,剪下1分米,再量一量,看看自己估计得对不对,还差多少。

  8、我们知道了分米和厘米的关系,那么分米和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回答。

  数一数,米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出示:1米里面有()个1分米。回答后演示:10。

  指名说说米和分米的关系。板书:1米=10分米

  (二)认识毫米

  1、导入。

  师:你能说说数学书厚多少吗?

  师演示操作方法,学生合作量一量。得出结论:数学书厚度不到1厘米。

  2、揭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老师拿来了一个放大镜(出示),发现数学书的厚度连一厘米都不到,说明我们还需要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毫米。板书:毫米。

  3、认识。

  放大1厘米。

  师:在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一些比较短的刻度线,把1厘米分成了一些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演示从刻度线0到第一根小短线就是1毫米。

  4、进率。

  一格一格数,数到5毫米时停下,问:这根刻度线有什么不同之处?指出:从刻度线0到这根刻度线就是5毫米。演示5毫米。继续往下数。填空: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

  你知道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了吗?板书:1厘米=10毫米

  在你的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你感觉1毫米比较怎样?怎样数比较方便?(用笔尖数)学生数一数。

  5、举例。

  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

  师示范量1分硬币的方法,学生同桌合作。用同样的方法量1元硬币、银行卡的厚度,再量一量多少张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题。

  (1)说出橡皮和回形针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数的?想想怎样看更方便。

  (2)第2题,量出下面图形每条边的长。

  学生独立测量。

  汇报交流。

  (3)第3题。先估一估自己的课桌和凳子的高大约是几分米,然后小组合

  作量一量课桌和凳子的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几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题。

  先估计,再测量,把数据记录下来。

  (1)学生测量,记录数据。

  (2)汇报交流。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铁钉长2()。

  (2)床长2()。

  (3)大米宽2()。

  (4)黄瓜长2()。

  让小朋友独立选择,在交流时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自己选择的长度单位,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为何选这样的长度单位。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都是什么单位?它们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吗?读一读。

  五、课堂作业

  六、板书设计:

  认识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厘米=10毫米

  教后反思

  在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也初步学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或估计物体、线段的长度。在三年级(下册)学生还将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学习用千米作单位描述公路、铁路及河流的长度,描述常见交通工具行驶的速度。可见,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旧知与新知的有效衔接

  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已有认识,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由此

  帮助学生明确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

  二、操作与思考的有效合作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并借助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对物体长度的把握能力。让学生剪出1分米长的纸条,让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让学生找出接近1分米长的铅笔,借助银行卡的厚度让学生体验1毫米等活动都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1分米、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像这种概念教学的课堂,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动手测量,亲身经历,用心总结,才能学得会,辩得请,记得牢。

推荐访问: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分米 教学设计


[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