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120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15篇

时间:2022-02-22 19:56:50  来源:网友投稿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15篇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篇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总书记的话激励着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社区防控一线和各行各业万千的普通工作者尽职担当,奋勇向前。

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白衣做战袍,在最危险的阵地上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是抢救危重症病患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的医生护士们已经连续奋战了1个多月。

“女汉子”们不仅要负责翻身、拍背、吸痰,时刻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即使是拉着60斤重的氧气罐也是健步如飞。

尽管每天的工作环境危险大、责任重,但重症监护室的全部48名护士轮流倒班,24小时守候在危重病人身边。

在中部战区总医院,57岁的女军医江晓静已经和同事们奋战了1个多月。1月4日,医院感染科收治了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随后几周,发热门诊的数量迅速攀升。有着34年从业经历的江晓静感到一场战役即将来临,原本过完春节就该退居二线的她第一时间又冲上了第一线。

重症病房是最危险的“红区”。沿着这条不长的楼道,江晓静记录下每一位患者的病情状况、检测指标和治疗方案。疫情发生以来,在江晓静的医院和她一起奋战的战友已经增加到100多人,微信群里记录着各个科室的紧急增援,而这一道道深深的勒痕则见证着她们不分昼夜的工作。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社区的干部们争分夺秒摸底排查、协助转运患者,拉起了联防联控保护网。

夏兰兰是武汉市新洲区汽渡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她所在的社区共有1892名居民,对发热人员进行摸底排查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几经劝说,董女士终于同意去检测。由于她的孩子都在外地,夏兰兰约好救护车陪着董女士一起,安置好她,已经是凌晨2点多。每天都要与发热人员打交道,夏兰兰说,也不是不担心,但只有自己淡定了,居民们才能安心。这是工作,也是责任。

“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和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需要新一批的方舱医院尽快投入使用,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的电力员工们全力投入到了用电设施的保障工作中。

在武汉江岸区的红桥工业园内,陈世雄和他的班组成员正在为新建的长江新城方舱医院搭建用电设备。昨天(2月15日)半夜接到指令后,他们需要在今天一天时间内完成整个园区的供电送电,保证2月17日就能收治病人。从大年三十开始,陈世雄先后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应急照明和低压电源保障工作。短短20多天,这已经是他和同事们接到的第4个建设项目了。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篇2

在湖北省天门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机动队检验组,有这样一个特别的身影:她并非该中心职工,工作单位远在广东,春节回到家乡湖北后得知疫情形势严峻,她毅然选择就地支援,临时加入检验组,参与抗击疫情的斗争。她就是广东东莞市常安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钱珊英。

44岁的钱珊英是湖北天门市蒋湖农场人。1月23日,她和丈夫带着女儿驾车从广东回到蒋湖农场老家过春节。不料受疫情影响,本打算赶回广东工作的她无法出行。

“很多地方医务人员紧缺,而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却在老家不能出力,这怎么行?”钱珊英在家里坐立难安,“身在湖北,请求就近支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钱珊英把想法告诉家里人,家人都表示赞同。她的丈夫说:“与其在家里干着急,不如去一线支援,这样你心里也踏实些。”

“目前,我被疫情阻隔在家乡湖北天门,请求就近支援天门市疾控中心工作。”钱珊英向常安医院写下请战书,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她通过多方打听,联系到天门市疾控中心,表达了自己想要支援前线的想法,市疾控中心当即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

随着疫情的变化,专业检验人员愈发紧缺。经过慎重考虑,2月9日,天门市疾控中心致电钱珊英,邀请她加入检验组。来到疾控中心后,钱珊英开展疫病样本化验检测、核对样本、开展体系配置、结果分析……10余道工序,她与组内其他人员一道,严格按规程检测。

与病毒样本打交道,而样本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感染源,钱珊英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行化验、观察,和其他成员一起完成将近200份样本检测。虽然每天都要起早贪黑,但她仍然干劲十足。

“我们医务工作者不害怕不退缩,这场战役一定能打赢。”钱珊英坚定地说。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篇3

过年的时候在我们全国范围内里爆发了一种新型病毒,是什么呢?这种新型病毒的名字叫做叫做,新型冠状病毒。

我们可不要小瞧他呀,他甚至比以前的非典还要厉害呢。虽然他现在获得这种病的人,死亡的人并不多,但是他一旦附在了人的身上,就难逃病魔了。

我们平时也要注意,特别是我们学生在外出旅游的时候,避免众多人群,要带上一次性口罩,因为如果你反复戴口罩的话,病毒可能会吸附在口罩上,我们也一定要正确的佩戴口罩,戴口罩时不要用手去碰口罩的内部,直接双手拿口罩,两侧戴在耳朵上就可以了。虽然我是不太喜欢戴口罩,因为戴口罩的话无非是太大或太小,再不然的话就是太闷了,遮住眼睛不好呼吸,虽然这种感受很不舒服,但是为了确保安全,我们一定要出门戴口罩,而且没事的时候不要成天旅游,你没事就不要出门旅游,别在那瞎转悠,为啥呢?因为电视上说,有一个医生出门旅游的时候就被感染了,并现在还在整治呢,我们也是,旅游是旅游,治病是治病,他俩虽然不能弄到一块,但但是旅游弄到治病上的话,那就弄到一块儿了。

我们一定要防着病,而且要勤洗手长换口罩,还要经常给屋内通风通风换气,使我们屋内的空气更好地流动,更加新鲜,呼吸起来也不会有病毒传染。

这个年吧,虽然有了新型冠状病毒,但是呢,我们的白衣天使医生护士们也不甘落后,他们正研制着疫苗呢,希望下一年来临之前把疫苗研制出来,让患上病毒的人们早早的解脱病毒的痛苦。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篇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总书记的话激励着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社区防控一线和各行各业万千的普通工作者尽职担当,奋勇向前。

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白衣做战袍,在最危险的阵地上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是抢救危重症病患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的医生护士们已经连续奋战了1个多月。

“女汉子”们不仅要负责翻身、拍背、吸痰,时刻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即使是拉着60斤重的氧气罐也是健步如飞。

尽管每天的工作环境危险大、责任重,但重症监护室的全部48名护士轮流倒班,24小时守候在危重病人身边。

在中部战区总医院,57岁的女军医江晓静已经和同事们奋战了1个多月。1月4日,医院感染科收治了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随后几周,发热门诊的数量迅速攀升。有着34年从业经历的江晓静感到一场战役即将来临,原本过完春节就该退居二线的她第一时间又冲上了第一线。

重症病房是最危险的“红区”。沿着这条不长的楼道,江晓静记录下每一位患者的病情状况、检测指标和治疗方案。疫情发生以来,在江晓静的医院和她一起奋战的战友已经增加到100多人,微信群里记录着各个科室的紧急增援,而这一道道深深的勒痕则见证着她们不分昼夜的工作。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社区的干部们争分夺秒摸底排查、协助转运患者,拉起了联防联控保护网。

夏兰兰是武汉市新洲区汽渡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她所在的社区共有1892名居民,对发热人员进行摸底排查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几经劝说,董女士终于同意去检测。由于她的孩子都在外地,夏兰兰约好救护车陪着董女士一起,安置好她,已经是凌晨2点多。每天都要与发热人员打交道,夏兰兰说,也不是不担心,但只有自己淡定了,居民们才能安心。这是工作,也是责任。

“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和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需要新一批的方舱医院尽快投入使用,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的电力员工们全力投入到了用电设施的保障工作中。

在武汉江岸区的红桥工业园内,陈世雄和他的班组成员正在为新建的长江新城方舱医院搭建用电设备。昨天(2月15日)半夜接到指令后,他们需要在今天一天时间内完成整个园区的供电送电,保证2月17日就能收治病人。从大年三十开始,陈世雄先后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应急照明和低压电源保障工作。短短20多天,这已经是他和同事们接到的第4个建设项目了。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篇5

“全省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要第一时间担起责任、赶赴现场!”官旭华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官旭华今年49岁,是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所长。2004年,官旭华博士毕业后进入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工作,成为所里引进的第一名女博士。H5N1、甲流、H7N9……官旭华一直战斗在传染病防治的第一线。

传染病的暴发具有不可预测性,官旭华始终认为,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病毒传播是静悄悄的,我们都需要警惕。”上任之后,她首先完善了湖北省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同时通过3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为湖北省培训了70余名传染病防治的专业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官旭华曾经连续工作72个小时,又熬了十几个通宵,有时候她刚回到家,一个紧急电话打过来便又立马出门,“疫情就是考验,我必须冲锋在前。”

前期对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需要深入一线隔离病房。为防止病毒流出,官旭华做调查时带进隔离病房的调查物件都不允许再带出来,她将团队成员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人进入现场,将调查结果写在纸质个案流调表上,透过病房玻璃,病房外第二梯队的人用手机拍照,再将照片传给后方第三梯队的人录入电脑。

为节约防护物资,一套防护装备官旭华一穿就是六七个小时,防护服内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就这样,她和她的团队第一时间调查清楚病例的基本信息、病史、接触史、就诊史等诸多关键信息,为疫情研判和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详细而准确的流调信息。

除了完成传染病防治研究所的日常工作,湖北省各地市州上报新冠肺炎疫情报告后,她也要前往现场调查。当相关地市州防控工作步入正轨,她又马不停蹄赶回武汉。同事们怕她累倒,劝她不要这么拼命,她说:“疫情一天不结束,我就一天无法安心睡觉。”

现在,官旭华团队里有75人,许多“80后”研究人员已经成为骨干,去年,她的团队还招了两名“95后”年轻人,“他们有的虽然没有直接面对过传染病防控工作,但是这次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看到团队里的年轻人在不断成长,她感到很欣慰。

下一步,官旭华还要对人群的血清抗体水平进行调查,以便了解不同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从事了十几年传染病防控工作,官旭华感触深刻,“我们对很多病毒了解得很少,人类要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篇6

在湖北省天门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机动队检验组,有这样一个特别的身影:她并非该中心职工,工作单位远在广东,春节回到家乡湖北后得知疫情形势严峻,她毅然选择就地支援,临时加入检验组,参与抗击疫情的斗争。她就是广东东莞市常安医院检验科主管检验师钱珊英。

44岁的钱珊英是湖北天门市蒋湖农场人。1月23日,她和丈夫带着女儿驾车从广东回到蒋湖农场老家过春节。不料受疫情影响,本打算赶回广东工作的她无法出行。

“很多地方医务人员紧缺,而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却在老家不能出力,这怎么行?”钱珊英在家里坐立难安,“身在湖北,请求就近支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钱珊英把想法告诉家里人,家人都表示赞同。她的丈夫说:“与其在家里干着急,不如去一线支援,这样你心里也踏实些。”

“目前,我被疫情阻隔在家乡湖北天门,请求就近支援天门市疾控中心工作。”钱珊英向常安医院写下请战书,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她通过多方打听,联系到天门市疾控中心,表达了自己想要支援前线的想法,市疾控中心当即留下了她的联系方式。

随着疫情的变化,专业检验人员愈发紧缺。经过慎重考虑,2月9日,天门市疾控中心致电钱珊英,邀请她加入检验组。来到疾控中心后,钱珊英开展疫病样本化验检测、核对样本、开展体系配置、结果分析……10余道工序,她与组内其他人员一道,严格按规程检测。

与病毒样本打交道,而样本有可能是病毒含量极高的感染源,钱珊英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行化验、观察,和其他成员一起完成将近200份样本检测。虽然每天都要起早贪黑,但她仍然干劲十足。

“我们医务工作者不害怕不退缩,这场战役一定能打赢。”钱珊英坚定地说。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篇7

在重症监护病区,老年患者占比较高,为了让他们尽早康复,医务人员全力施救,用心陪护;而在病房外,消防员们也在竭尽所能守护医院安全。

张倩: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这是张倩抵达武汉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周前,她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病区,老年医学科的张倩和队友们负责其中61个老年患者。老人们夜间病情变化快,张倩总会提前出发去医院。

这几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况不太稳定,住在同一层楼轻症病区的老伴一直惦记。张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机录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视频,晚上一接班就带给周阿姨播放,让老两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儿住进了方舱医院,想起还在酒店隔离的小外孙,傅阿姨就吃不下饭。张倩查房的时候,就嘱托护士给老人换上了甜味营养剂,在询问病情后总是留下来,多陪着老人聊聊天。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当年张倩备战高考时遭遇非典,医务人员舍身救人的场景感染了她,她报考了医学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张倩的初心。

你守护病人我守护医院

医务人员奋战在病房内,消防员们则全力守护着医院的安全。这是火神山医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练,这支由7名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组成的队伍里,41岁的李长春年龄最大,曾参加过8000多次的灭火救援战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队员们进驻火神山医院,48小时内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调试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医院和普通医院在布局、建筑结构、内部设施上差别很大,李长春和队友们8次深入医院,并利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制作电子沙盘,但要想完全覆盖医院的每个角落,还需要加强培训、群防群控。

消防队还与医院建立了24小时消防直联直报秒级响应机制,每个病区有一位负责人,以便第一时间处置火情。从进驻以来,大家24小时备勤,收集数据5700个,制定应急预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医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的一线。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篇8

“全省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要第一时间担起责任、赶赴现场!”官旭华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官旭华今年49岁,是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所长。2004年,官旭华博士毕业后进入湖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工作,成为所里引进的第一名女博士。H5N1、甲流、H7N9……官旭华一直战斗在传染病防治的第一线。

传染病的暴发具有不可预测性,官旭华始终认为,传染病防治工作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病毒传播是静悄悄的,我们都需要警惕。”上任之后,她首先完善了湖北省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同时通过3类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为湖北省培训了70余名传染病防治的专业人才。

新冠肺炎疫情刚开始,官旭华曾经连续工作72个小时,又熬了十几个通宵,有时候她刚回到家,一个紧急电话打过来便又立马出门,“疫情就是考验,我必须冲锋在前。”

前期对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需要深入一线隔离病房。为防止病毒流出,官旭华做调查时带进隔离病房的调查物件都不允许再带出来,她将团队成员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人进入现场,将调查结果写在纸质个案流调表上,透过病房玻璃,病房外第二梯队的人用手机拍照,再将照片传给后方第三梯队的人录入电脑。

为节约防护物资,一套防护装备官旭华一穿就是六七个小时,防护服内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就这样,她和她的团队第一时间调查清楚病例的基本信息、病史、接触史、就诊史等诸多关键信息,为疫情研判和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了详细而准确的流调信息。

除了完成传染病防治研究所的日常工作,湖北省各地市州上报新冠肺炎疫情报告后,她也要前往现场调查。当相关地市州防控工作步入正轨,她又马不停蹄赶回武汉。同事们怕她累倒,劝她不要这么拼命,她说:“疫情一天不结束,我就一天无法安心睡觉。”

现在,官旭华团队里有75人,许多“80后”研究人员已经成为骨干,去年,她的团队还招了两名“95后”年轻人,“他们有的虽然没有直接面对过传染病防控工作,但是这次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看到团队里的年轻人在不断成长,她感到很欣慰。

下一步,官旭华还要对人群的血清抗体水平进行调查,以便了解不同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率和发病率。从事了十几年传染病防控工作,官旭华感触深刻,“我们对很多病毒了解得很少,人类要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篇9

今年的春节和往年的春节一点也不一样,爸爸早就制定好的旅行计划,取消了;往年人来人往热闹的大街,冷清了;噼里啪啦喧闹的炮声,没有了;往年春节常来聚会的亲戚,也不来了;而我,爸爸说:不能出门,只能在家,只能在家……我问爸爸为什么,爸爸说,今年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我不懂,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什么它让一向热闹、好玩的春节变得如此冷清,电影院不开门、游乐场不营业、连电视里也没有了好看的动画片,只有什么疫情,疫情……爸爸告诉我,这个病毒会传染,会死人,所以每个人都要安心的呆在家里,勤洗手,多喝水,尽量不出门,出门戴口罩。

我最不高兴的就是,每年也只有春节的时候会有时间陪陪我的爸爸妈妈,今年春节反而更忙了,家里只有奶奶陪我,我很不开心。那一天,在电视上看到很多医生叔叔、护士阿姨到武汉去,到最危险的地方去,我害怕了,因为爸爸妈妈也是医生,我知道了,这个春节,他们为什么没有在家陪我了。其实年前,身为医生的爸爸,妈妈就收到了所有医护人员都要坚守岗位取消春节轮休的通知,加入了抗击肺炎的战斗。

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吧,我不再闹着出门了,我每天会在家里看看书,练练字,听奶奶给我讲她们小时候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我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会结束,但我相信爸爸妈妈,相信所有的医护人员,科研人员,你们都很棒!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春天不是来了吗?

爸爸加油!武汉加油!祖国加油!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篇10

2020年一个特殊的数字,在这一年新型肺炎的到来给整个中国蒙上了一层阴影,它就像一朵“黑云”笼罩着中华大地, 突发的疫情,让这个冬天的寒冷无限延长。 但我们没有退缩,众志成城,各行各业用自己的行动去抗击疫情。

医院里,医生们不停的穿梭在病患之间,不少医护人员因此患病,但她们没有一个人会退缩,勇敢奔走在疫情一线,不会因为病人的病情而远离他们,反而细心地照顾他们;在武汉医护人员不足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医院纷纷组织医护人员前来援助,没有一个人退缩,甚至是军区医院也全员出动,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84岁高龄的钟南山老先生也毅然投身于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在网上有这样一张图片,钟南山老先生在飞机上睡着了,桌子上还放着他在研究的疫情资料......他们,选择在疫情抗战的第一线为我们保驾护航。

不仅仅是医护人员,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为这次抗击疫情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即使现在的出行很不方便,也没有人去抱怨,不少企业家、明星、海外华侨都在为一些重疫情区捐款,有物资的捐物资,再由专人开卡车运往重疫情区。爱与善良无关阶层、无关贫富,在灾难面前,他们都是大美之人。

中国,这是个充满爱与力量的国家,在这个美好的国度,纵使每个人力量薄弱也可汇成江海。我希望我们每一名中学生都能安心呆在家里,关注疫情,心系前方安危;不聚会不出门,不给国家添乱;按部就班,努力学习,砥砺奋进。这便是我们最大的贡献,这样才能不辜负无数人的奉献与期望。

我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新型肺炎的“黑云”终会消散,武汉终归安宁!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篇11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统统都吹散。”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行动,这首《你笑起来真好看》就是那些坚守站位、为人民筑起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的生动写照。疫情来得突然,疫情来得迅猛。在大灾大难面前,总是有那些美丽的模样浸湿着我们炙热的双眼,也触碰着我们敏感的神经,更颤动着我们温暖的心灵。

与时间赛跑的一线英雄们,你担当的样子真好看。靠着这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召唤,一批批无名英雄们选择逆风而行,把“小家”放在心里、把“大家”扛在肩上。有84岁高龄、两度与病毒作战的钟南山院士,是他的“疫”无反顾让我们看到了希望,鼓舞了信心,增进了斗志,在他的精确研判和分析下,病情正得到及时有效地抑制;有身患渐冻症的张定宇院长,是他的“疫”无反顾让我们看到了即便自己身体状态不好,却毅然战斗在抗击疫情、救治病人最前线的那份担当和责任;有夜以继日挥汗如雨的火神山建筑工人们,是他们的“疫”无反顾让我们在这场与疫魔竞速的较量中取得最终胜利,让世界见证了“基建狂魔”式的中国速度。

与病魔抗击的基层党员们,你奔波的样子真好看。“我们在救死扶伤这件事上可能发挥不了什么大作用,但是宣传防控知识、入村摸底排查,我们最适合不过了!”这就是基层党员在面对严峻疫情后的第一反应。他们冲锋在前,“疫”无反顾递交必胜“请战书”,入村入户开展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无论是“霸气喊话”“温柔劝返”这样“花式”的防疫措施,还是“地毯式”搜索、“网格化”排查这样“接地气”的防疫举措,体现的是“共赴时艰”的初心使命,绽放的是“我将无我”的信仰力量,凝聚的是战“疫”斗争的必胜决心。即便他们没有专业的隔离衣、救援服、“N95”,但却依然立志于守好家门口“最后一米”的疫情防线,“疫”无反顾地甘为“孺子牛”,让我们看到最美“守门人”的样子。

与死神搏斗的白衣天使,你防疫的样子真好看。在网上,你肯定被这样的画面所感动:女护士的双手被消毒液、滑石粉伤得满是血口子;医生的鼻梁被护目镜、口罩磨得掉皮出血;为了省一件防护服,忍8小时不上厕所;无数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在支援武汉的“请战书”上按下手印……这一幅幅令人心疼的画面,定格了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的诸多付出。他们加班加点、轮番作战、24小时待命,以满腔赤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场战“疫”中,誓言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他们用“坚守”为我们守一方平安,彰显了扶危渡厄的医者担当,也彰显了舍小我救大我的奉献精神,让我们看到当之无愧的新时代最可爱的样子。

当然还有无数的华夏儿女们,即便“宅在家要长蘑菇了”也不出家门半步,人人不信谣不传谣,用自己微小的力量抗击疫情,用爱与勇气直面困难,用信心与责任心共克时艰。我坚信,待春暖花开时,风是甜的,阳光是温暖的,万象更新,阴霾当愈,我们携手,繁花与共。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篇12

“爆竹声中 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这个欢乐而又祥和的春节寒假里,我们却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

它主要来自于人们贪婪而又愚蠢的念想——吃野生动物。原本只想吃个新鲜,却不知一吃,吃出了一场大灾难。

这病毒一次又一次,不顾人们的警告,越发肆虐地剥夺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只要一人感染上,那么与它近距离接触的人,一个也跑不掉。邪恶、狡猾的病毒,还通过风的传播叫醒了其他的伙伴。就这样,被感染的人越来越多,它也越来越猖狂。

这病毒一次又一次不顾人们的强势压迫,给人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不便。许多药店里的医用外科口罩一抢而空。感冒药,退烧药通通不卖。所有的景点,门店所一律关闭。所有的高速公路全部封闭。进超市还要量体温、做登记。而人们小心翼翼做的这一切,目的只有一个:防止病毒散播。

为了与病毒抗争,与生命赛跑,无数逆行者“舍小家为大家”,毫不犹豫走上抗疫一线。

一位84岁的老人,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却在第一时间奔赴最危险的地方。他用行动激起了国人的血性,告诉了全世界:中国,你能行,他,就是钟南山院士。

一个本该在职业场上拼搏的歌手,却把自己赚下的每一分钱,毫不犹豫地捐给了那些需要的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那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身影。她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无私奉献,让我们在无情的灾难中感受到了人间真情。她无数次地累倒在了重灾病区,却又保持着清晰的意志,继续用行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像一颗拼命顽强生长的野草,向世界诠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她,就是韩红。

还有无数冲锋在前的医疗人员,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奋勇向前的子弟兵……他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平凡或伟大,汇成一股抗疫大军,昂首挺胸,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带着必胜的信念,向病毒挑战。他们人美心善,是最美逆行者,值得我们敬佩。

这病毒来自何处,何时才能被打败?我们无法预知。眼下,我们要做好防护措施,安心在家里听好每一节课,认真做好每一次作业,耐心的等待胜利归来的那一天!

让我们携起手来!用自己必胜信念,把最美逆行者的无私奉献,当成我们最大的动力,一起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吧!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篇13

在重症监护病区,老年患者占比较高,为了让他们尽早康复,医务人员全力施救,用心陪护;而在病房外,消防员们也在竭尽所能守护医院安全。

张倩: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这是张倩抵达武汉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一周前,她所在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整建制地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病区,老年医学科的张倩和队友们负责其中61个老年患者。老人们夜间病情变化快,张倩总会提前出发去医院。

这几天,3床的患者周阿姨情况不太稳定,住在同一层楼轻症病区的老伴一直惦记。张倩知道后,就提前拿手机录下一段周阿姨老伴的视频,晚上一接班就带给周阿姨播放,让老两口都能安心。

5床的傅阿姨女儿住进了方舱医院,想起还在酒店隔离的小外孙,傅阿姨就吃不下饭。张倩查房的时候,就嘱托护士给老人换上了甜味营养剂,在询问病情后总是留下来,多陪着老人聊聊天。

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当年张倩备战高考时遭遇非典,医务人员舍身救人的场景感染了她,她报考了医学院。生命至上,努力救更多的人是张倩的初心。

你守护病人我守护医院

医务人员奋战在病房内,消防员们则全力守护着医院的安全。这是火神山医院消防救援站的一次消防演练,这支由7名党员和1名预备党员组成的队伍里,41岁的李长春年龄最大,曾参加过8000多次的灭火救援战斗。1月31日下午,他和队员们进驻火神山医院,48小时内完成了消防救援站所有消防器械的调试并投入使用。

火神山医院和普通医院在布局、建筑结构、内部设施上差别很大,李长春和队友们8次深入医院,并利用无人机进行测绘,制作电子沙盘,但要想完全覆盖医院的每个角落,还需要加强培训、群防群控。

消防队还与医院建立了24小时消防直联直报秒级响应机制,每个病区有一位负责人,以便第一时间处置火情。从进驻以来,大家24小时备勤,收集数据5700个,制定应急预案115份,保障了火神山医院的消防安全。目前在湖北,共有208支3560名消防救援人员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的一线。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篇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要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总书记的话激励着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社区防控一线和各行各业万千的普通工作者尽职担当,奋勇向前。

抗疫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白衣做战袍,在最危险的阵地上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是抢救危重症病患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的医生护士们已经连续奋战了1个多月。

“女汉子”们不仅要负责翻身、拍背、吸痰,时刻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即使是拉着60斤重的氧气罐也是健步如飞。

尽管每天的工作环境危险大、责任重,但重症监护室的全部48名护士轮流倒班,24小时守候在危重病人身边。

在中部战区总医院,57岁的女军医江晓静已经和同事们奋战了1个多月。1月4日,医院感染科收治了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随后几周,发热门诊的数量迅速攀升。有着34年从业经历的江晓静感到一场战役即将来临,原本过完春节就该退居二线的她第一时间又冲上了第一线。

重症病房是最危险的“红区”。沿着这条不长的楼道,江晓静记录下每一位患者的病情状况、检测指标和治疗方案疫情发生以来,在江晓静的医院和她一起奋战的战友已经增加到100多人,微信群里记录着各个科室的紧急增援,而这一道道深深的勒痕则见证着她们不分昼夜的工作。

“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按照总书记的指示精神,社区的干部们争分夺秒摸底排查、协助转运患者,拉起了联防联控保护网。

夏兰兰是武汉市新洲区汽渡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她所在的社区共有1892名居民,对发热人员进行摸底排查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

几经劝说,董女士终于同意去检测。由于她的孩子都在外地,夏兰兰约好救护车陪着董女士一起,安置好她,已经是凌晨2点多。每天都要与发热人员打交道,夏兰兰说,也不是不担心,但只有自己淡定了,居民们才能安心。这是工作,也是责任。

“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和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需要新一批的方舱医院尽快投入使用,国网武汉供电公司的电力员工们全力投入到了用电设施的保障工作中。

在武汉江岸区的红桥工业园内,陈世雄和他的班组成员正在为新建的长江新城方舱医院搭建用电设备。昨天(2月15日)半夜接到指令后,他们需要在今天一天时间内完成整个园区的供电送电,保证2月17日就能收治病人。从大年三十开始,陈世雄先后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应急照明和低压电源保障工作。短短20多天,这已经是他和同事们接到的第4个建设项目了。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篇15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众人也一如既往地忙碌。但好景不长,新型冠状病毒像我们袭来,大家响应号召,都把自己封禁在家中。新型冠状病毒是SARS病毒的近亲,是从湖北武汉出现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后开始肆虐。虽然全国都开始了努力,但只有旁人的作用是远远不及的。因为这个病毒具有极强传染性,一旦染上,便会一传十,十传百。这便更需要他们的自律。武汉人民把自己锁住在家中或医院中决不离开武汉。其他的患者更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且安静的待在隔离区内。所以疫情得以控制,部分的人更是成功康复出院。

针对这漫天的疫情,上至党中央,下至各自然村村民,便开启了一级戒备。各省各市各区乃至各村的医院几乎都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组成不同的部队,奔赴前线。习近平亲自组织召开抗击疫情的大会,商讨对策;李总理深入武汉,巡查指导;无数科研人员奋战在一线;政府更是派出大批的军医去往一线;医护人员、工作人员逆行前往重灾区武汉参加工作。

更多的志愿者请命参与,志愿者张钺到:“我刚失去了女儿,没有了牵挂,所以我愿意去面对更加凶狠的敌人。”不仅如此,她还在与丈夫李侯昊的微信中说到:“前往一线若能成功,我很庆幸我帮助了很多人。不成功,我也不怕,这样我就能再见女儿。下一站天门南见!”看到这里我仿佛见到了一位浑然不怕,无所畏惧的母亲。像这样的母亲其实还有不少。就如王护士长口中的几位护士。她们都纷纷放下孩子,放弃产假,提前上岗。

疫病其实并不可怕,但是所有人不积极配合才是可怕之处。所以我呼吁大家要做到: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不去人多的地方,积极配合,宅家生活!掐断疫情传播途径,为战胜疫情而努力!

推荐访问:对抗 英雄 冠状病毒 关于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有哪些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人物 致敬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 新型冠状病毒抗病毒英雄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事迹 新型冠状病毒抗议英雄的故事 新型冠状病毒的人民英雄 关于抗战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故事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故事


[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英雄1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