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120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抗击肺炎英雄人物名字12篇

时间:2022-02-22 19:59:12  来源:网友投稿

抗击肺炎英雄人物名字12篇

抗击肺炎英雄人物名字篇1

中部战区总医院,从一开始就投入战斗、始终坚守一线,同时还派出医疗队支援地方抗疫。他们与武汉这座城市血脉相连,当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他们挺身而出,成为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护卫师”。

疫情发生后,以江晓静为代表的医院专家组建议,马上启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案》。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专题召开分析会,认真研判形势,形成共识,全力抗击疫情。

1月21日,第一批40人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市肺科医院。当医疗队到达肺科医院时,面临的是床位不够、患者众多。

卸下物资设备,全体队员集体上阵,将普通病房用36个小时改造成ICU。医护人员想尽办法,能加一张床就加一张床,能多收一个病人就多收一个病人。在最紧张的时候,4个护理小组要负责5个护理单元,但在严峻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

疫情当前,中部战区总医院主动向武汉市卫健委申请成为定点收治医院,全院人员自发请战,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成为最动人的颜色和声音。两天后,7个病区全部交付,可以投入使用。

一名怀孕34周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经多次转院,被送到中部战区总医院。专家反复会诊,妇产科主任王晶主动请缨,各种预案和应急措施全部准备到位,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手术,一声清脆的啼哭声缓解了外面专家们的紧张情绪。令人欣喜的是,孩子没有被感染。

为了打赢这场特殊的战役,医院发动全院力量,积极投入战斗。

全院共有6个食堂、30余名厨师,每天要准备两万份盒饭。做好的盒饭要区分不同点位打包分装,病号饭要送到病房,医护人员的饭要送到工作岗位和外住的宾馆,既要有营养,又要求保温,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下来,有时累得自己连饭都不想吃。但是,参加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说:“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我们的亲人和同事,我们为他们做点事,一切都值得。”

一线科室的保洁员吃住在科里,不嫌脏、不嫌累、不怕危险,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活。保洁员朱爱红因为公共交通全部停运,提着个人的一大包生活物品,凌晨5点从家里出发,步行3个小时,回到科室要求上班,她说:“我把被褥和生活用品都背来了,你们救病人,我照顾你们,直到疫情结束。”

抗击肺炎英雄人物名字篇2

疫情初期,武汉就诊发热病人突增,各大医院不断有医务人员感染,急诊科成为重灾区。然而武汉第三医院感染的医务人员相对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护士感染。董芳的职业敏感,保护了许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陈伟工作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现几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诉了董芳。董芳同时参加了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的培训,培训时说不明原因肺炎是一个呼吸道的疾病,没有确定人传人。但董芳敏锐地感觉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类似于肺结核。于是她马上第一个向医院申请给ICU配N95口罩、防护服和空气消毒机。ICU病房原来是大通间,董芳又想办法改造成隔离病房,安装了56台移动灭菌站。她在全院第1个培训N95口罩和防护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视频学习,严阵以待。

“我感觉这就像打仗一样,得先把战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话就会暴露在流弹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没有办法去战斗。”董芳常对科室的同事们说。

董芳自己也几次踏上了生死线。

最危险的事发生在2月24日,天较闷热,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防护服穿了好几层,满头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里。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内层全部打湿。她一吸气,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让她快要窒息,脑袋一阵晕眩。董芳赶快让其他医生接手,而她必须马上从10楼下到1楼清洁区才能脱防护服。她不敢跑快,因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来,便有被传染的危险,因为10楼和电梯里都是污染区。等电梯时感觉很漫长,电梯上到3楼停一下,在8楼又停。饱受煎熬的她感觉没法呼吸,终于等到电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钟,但她还是坚持按顺序脱防护服、鞋子、护目镜、外层口罩,每一个步骤完了都进行手消,最后摘下N95口罩时,董芳长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种可怕的感觉?”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抗击肺炎英雄人物名字篇3

雷子乔是武汉协和医院放射科技师长,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为让病人得到及时救治,雷子乔提出“每天的CT,要一个不落全部完成”。为了保证同事安全,他反复叮嘱技师们“要做好防护,一个不倒”。

作为技师长,他把自己的排班放到了放射科急诊和发热门诊的CT室。这两个地点,几乎要面对全院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是工作量超负荷、风险系数最高的区域,“我是党员,还是支部书记,就应该冲上去,这没什么好说的。”

正月十四下午,雷子乔在武展江汉方舱医院调试设备。“那里原来只是个展览场所,地下一两层也是商铺。需要安装的移动车载CT设备,既要考虑方便病人,又要考虑载重、供电等因素,选址要与其他好几个部门商量协调。”

设备早一分钟投入使用,患者就能早一点得到救治。忙前忙后的雷子乔,一刻不曾停歇。

在狭小憋闷的CT室里,雷子乔常常一待就是12个小时。累了,就在门边靠靠;饿了,简单将就吃两口。前后整整3天,雷子乔带领的团队终于完成了移动CT安装。当看到第一幅图像出现时,雷子乔长出了一口气。“方舱医院接诊的是轻症患者。时间不等人!我们快一点,病人就能早点出院。”

除了院本部、武展江汉方舱医院,雷子乔还带队在西院区、肿瘤中心2号楼以及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帮助安装调试CT设备。“放射科所有技师将近70人,目前分别在这5个地方接诊。”雷子乔说。5个地点的CT设备管理协调联络工作也由他负责,从1月初忙到现在,一天都没有休息。

雷子乔的妻子,是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医生,目前也在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虽是一个单位的,但其实各忙各的,上班碰不着人,下班隔离居住,已经10来天没见面了。”

截至目前,由于他对防护工作的重视,放射科一线工作技师没有人被感染。

抗击肺炎英雄人物名字篇4

_,_农场工业科科长。当庚子新春一场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不期而至,_和众多青年一道,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抗击疫情的志愿者行列中,他主动请缨担任了农场网格防控机制管理下的包片楼道长,冲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进行入户排查,掌握居民基本情况。疫情防控至今,已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余份,居家隔离17人次,现已全部安全解除隔离。为做好从湖北尤其是武汉地区务工求学返乡人员的登记排查监控工作,_带领7号楼各楼道长深入居民家中,深入细致排查人员名单,做到户户底数清、情况明。至今已入户调查48家,共计109人,复工生产离场32人,剩余77人安全居家生活。

在复工复产期间,社区人员流动大,疫情危险程度高,为了帮助职工尽快完善复工离场手续,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离场政策和程序,细心查验填报信息,并在具体办理工作中,只要还有人员办手续,不管多晚他都要完成,因为他太了解这些人员焦急的心情了。到目前为止,已办理复工人员260多人次,装订档案200余册,开具社区居民证明30多人次。

_说,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农场职工感觉心里有底,增强大家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心。而他作为一名党员、网格员、志愿者们的“爱”,群众都看在眼中、记在心里。现在,疫情形势虽已向好但还未结束,做为抗击疫情志愿者的_,仍在和大家一道坚守在一线,只为让_居民从容的面对疫情、静待春暖花开而走出家门。

抗击肺炎英雄人物名字篇5

部队支援武汉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位专家,他自除夕夜出征以来,就奔波在武汉市多个收治新冠肺炎的医院,救治危重症患者,指导院内感染防护。在与病毒较量的过程当中,他不断地为患者打气,和他们一起共渡难关。

正在查房的人是火神山医院综合科主任毛青,走到每个病床时,他都会习惯性地俯下身子与患者交流。作为参加过抗击非典和埃博拉,阻击过禽流感,与高危污染物、烈性病毒打了30多年交道的医生,毛青深知越是严重的传染病,医生就越是要靠近与倾听,让患者感觉到,医生在与他一起战斗。

这位聋哑患者刚住院时由于交流困难,情绪一直不太稳定,毛青自学了这些幽默诙谐的动作,让他慢慢平静下来。

患者离不开他,队员们也把他当成主心骨。身为全军感染病研究所所长,他除了治病救人,还承担了防控感染指导工作。从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感染科,到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病房,再到火神山医院,一个多月时间里,患有严重髋关节炎症的毛青却一直步履匆匆。

现在,毛青每天还要和战友们一起讨论患者的病情,制定诊疗方案,时刻关注患者的点滴变化。

在毛青和战友们的努力下,截至今天(2月29日)下午2点,火神山医院已治愈出院527名患者。

抗击肺炎英雄人物名字篇6

_,_农场工业科科长。当庚子新春一场百年不遇的重大疫情不期而至,_和众多青年一道,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抗击疫情的志愿者行列中,他主动请缨担任了农场网格防控机制管理下的包片楼道长,冲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进行入户排查,掌握居民基本情况。疫情防控至今,已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余份,居家隔离17人次,现已全部安全解除隔离。为做好从湖北尤其是武汉地区务工求学返乡人员的登记排查监控工作,_带领7号楼各楼道长深入居民家中,深入细致排查人员名单,做到户户底数清、情况明。至今已入户调查48家,共计109人,复工生产离场32人,剩余77人安全居家生活。

在复工复产期间,社区人员流动大,疫情危险程度高,为了帮助职工尽快完善复工离场手续,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离场政策和程序,细心查验填报信息,并在具体办理工作中,只要还有人员办手续,不管多晚他都要完成,因为他太了解这些人员焦急的心情了。到目前为止,已办理复工人员260多人次,装订档案200余册,开具社区居民证明30多人次。

_说,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农场职工感觉心里有底,增强大家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心。而他作为一名党员、网格员、志愿者们的“爱”,群众都看在眼中、记在心里。现在,疫情形势虽已向好但还未结束,做为抗击疫情志愿者的_,仍在和大家一道坚守在一线,只为让_居民从容的面对疫情、静待春暖花开而走出家门。

抗击肺炎英雄人物名字篇7

加强重症患者救治是降低新冠肺炎病亡率的关键,目前,全国已经调集11000多名重症专业医务人员汇集武汉,协同攻坚。今天(3月1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重症专家、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邱海波。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一天内要跑三四家医院,巡诊危重症病例,给出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刚到武汉时,他发现重症病例每天快速增长,但重症病房却一床难求。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建议,增加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迅速扩充重症病床,这个意见很快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在重症病房,邱海波不仅是指导组专家,还是临床大夫。他和同事们在一个个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寻找着治疗的突破口和诊疗路径。

俯卧位通气是邱海波和同事们总结出来的对重症患者明显有效的一种呼吸治疗,目前已经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但是要将插管的患者翻身,还要避免病人身上各种插管的脱落和损伤,既是技术活又是力气活。

白天临床治疗,晚上研讨诊疗方案,这是邱海波这一个多月来的工作节奏。

在专家组成员夜以继日地努力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更新了六版,现在又即将更新第七版。

各地精锐医疗力量汇聚武汉,不同学科协同作战,邱海波奔波在各个重症医院间。在最近几天的巡查中,邱海波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在好转,ICU开始出现了“床等人”的现象。

抗击肺炎英雄人物名字篇8

中部战区总医院,从一开始就投入战斗、始终坚守一线,同时还派出医疗队支援地方抗疫。他们与武汉这座城市血脉相连,当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而至,他们挺身而出,成为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护卫师”。

疫情发生后,以江晓静为代表的医院专家组建议,马上启动《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方案》。医院党委高度重视,专题召开分析会,认真研判形势,形成共识,全力抗击疫情。

1月21日,第一批40人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市肺科医院。当医疗队到达肺科医院时,面临的是床位不够、患者众多。

卸下物资设备,全体队员集体上阵,将普通病房用36个小时改造成ICU。医护人员想尽办法,能加一张床就加一张床,能多收一个病人就多收一个病人。在最紧张的时候,4个护理小组要负责5个护理单元,但在严峻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退缩。

疫情当前,中部战区总医院主动向武汉市卫健委申请成为定点收治医院,全院人员自发请战,一页页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一声声铿锵有力的誓言,成为最动人的颜色和声音。两天后,7个病区全部交付,可以投入使用。

一名怀孕34周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经多次转院,被送到中部战区总医院。专家反复会诊,妇产科主任王晶主动请缨,各种预案和应急措施全部准备到位,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手术,一声清脆的啼哭声缓解了外面专家们的紧张情绪。令人欣喜的是,孩子没有被感染。

为了打赢这场特殊的战役,医院发动全院力量,积极投入战斗。

全院共有6个食堂、30余名厨师,每天要准备两万份盒饭。做好的盒饭要区分不同点位打包分装,病号饭要送到病房,医护人员的饭要送到工作岗位和外住的宾馆,既要有营养,又要求保温,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送下来,有时累得自己连饭都不想吃。但是,参加服务保障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从来没有抱怨过,他们说:“一线的医护人员都是我们的亲人和同事,我们为他们做点事,一切都值得。”

一线科室的保洁员吃住在科里,不嫌脏、不嫌累、不怕危险,一个人干着几个人的活。保洁员朱爱红因为公共交通全部停运,提着个人的一大包生活物品,凌晨5点从家里出发,步行3个小时,回到科室要求上班,她说:“我把被褥和生活用品都背来了,你们救病人,我照顾你们,直到疫情结束。”

抗击肺炎英雄人物名字篇9

2月22日晚,一场“火线上的支部大会”在武汉召开。

“经支部大会表决,对孙雪峰、王玉娥、张颖三位同志入党的赞成人数均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正式党员的半数,同意接收其为预备党员!”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一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刘正印郑重宣布。

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这是协和医疗队驰援武汉以来第一批火线入党的同志。

“我想成为这个英雄集体中的一员。”1月27日,抵达武汉前线的第二天,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孙雪峰、王玉娥、张颖就庄严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北京协和医院党委对此高度重视,经过认真研究和充分酝酿,向国家卫健委直属机关党委进行了汇报,得到上级党组织大力支持。随后,三位队员的入党程序正式启动。

“他是那种关键时候一定能冲上去的同志”

“一直以来,党员就是我工作、学习、生活的标杆。此时,能和他们共同奋战在前线,非常光荣。我已经做好为党和人民随时牺牲自己的准备!”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孙雪峰说。

得知医院正在组建援鄂医疗队,孙雪峰第一时间报名。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爱人刚刚怀孕。这是他埋藏在心底最深的牵挂。

“他是那种关键时刻一定能冲上去的同志。”呼吸内科主任、党支部书记王孟昭这样评价孙雪峰。

刚到武汉,孙雪峰就一连值了五个夜班。“他经常扎在病房细致地查看病人情况,一进去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次出来脱掉防护服,连鞋垫都是湿的。”刘正印印象深刻。

在人员紧缺的时候,他主动承担起组长职责,一边负责病房管理,一边继续一线管床。外科医生徐源说:“孙老师每次值班的6个小时都一直在患者床旁,反复检视,调整呼吸机参数。对拔管等有风险的操作,他都毫不犹豫地冲在前面。”

“医院需要我在哪儿,我就在哪儿”

接到出征的电话时,王玉娥一口答应:“我可以!医院需要我在哪儿,我就在哪儿!”

“2003年‘非典’时,我刚成为一名护士,目睹敬爱的师长冲向了前线。我的职业理想就是由这群无所畏惧的党员前辈点亮的。当疫情再度来袭,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像他们一样,冲锋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最前线。”王玉娥说。

一到武汉,她就一头扎进病房,细致入微地照护重症患者。虽然包裹得严严实实,但她绝不让厚重的防护服影响业务操作,扎针一针见血,插管一步到位。在和病毒厮杀的战场上,她紧握着自己的枪。

与医院第二批医疗队会师后,王玉娥主动对新队员进行防护指导和心理疏导,让他们安全而安心地走上岗位。“工作主动不怕苦,敢于冲锋陷阵”,是同事们对她最多的评价。

“请组织在战场上考验我”

张颖是一名护士,在感染内科、血液内科、CCU病房工作多年。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第一时间报名支援前线。

“请组织在战场上考验我!”递交入党申请书时,张颖如是说。

医疗队初到武汉时,第一次进入满是危重症患者的病房,大家多少有些担心。张颖自告奋勇,第一批走进了重症病房。当天,结束了在病房的紧张工作,从污染区出来的同事们却找不到张颖。过了很久,才看到她从病房走了出来。

原来,细心的张颖在交接班时发现,接班的其他医院的几位年轻护士穿脱防护服显得并不熟练。如果在这个环节出了岔子,后果很有可能是致命性的!张颖决定留下来帮助她们,确保队友防护万无一失。在污染区停留越久,被感染的风险就越大,而当时张颖似乎并没有想这些。

“张颖那么小的块头,做的事情却很了不起。”内科学系副主任严晓伟为她点赞。

“我想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会上,副院长韩丁回忆起第一批医疗队初到武汉时忘我奋战的情形:用了不到48个小时建成病房,一次性收治了18个危重病人。“面对困难,大家二话不说,通宵忙碌,体现了协和人的奉献与担当。”

“为有这样的队员同志而骄傲,为我们大家骄傲!”刘正印说。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北京协和医院参加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的三批184名队员中,有一多半是共产党员。他们在抗击疫情最前线成立了6个临时党支部,探索出党建引领战“疫”的“战地经验”。

截至2月22日,医疗队中又有19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他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声音:“我想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初心使命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成为预备党员只是一个开始,党组织还会持续关注大家、考验大家。”医院党委书记张抒扬说,“救治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还需要同志们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为医疗队全体队员树立榜样。”

抗击肺炎英雄人物名字篇10

“口罩用完了吗?消毒水还够不够?还需不需要温度计?”现在刘健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询问武汉市黄陂区李家集街六家砦村消毒用品的使用情况。

刘健今年52岁,是武汉市硚口区公安分局民警,2019年被派往六家砦村做驻村扶贫干部。这段时间的精准扶贫工作让刘健和不少村民成为朋友。由于他的谨慎和严格,自疫情防控以来,六家砦村1505名村民目前没有一人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

在疫情防控刚开始时,刘健也犯了不少难。1月23日,武汉宣布暂时关闭所有离汉通道。刘健和同事来到村里,直接到20多个从武汉中心城区务工回来的村民家里,给他们挨个测量体温,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并要求他们每人都在家隔离观察14天。

不同于城市,村里人住得比较分散,逢年过节喜欢互相串门。为了让大家都安心待在家里,刘健挨家挨户地上门劝导:“这个病毒会人传人,今年春节大家都不要互相串门,也不要走亲戚。”刘健建议,大家都在网上拜年。

虽然村里可以自己种菜,可是油盐等基本生活用品和消毒用品依旧没办法保证。对此,刘健让村干部打电话询问村民的生活需求,每三天一次派几名村干部和志愿者去集镇,集中购买生活用品送到村里,然后再往每个村民家里送。

1月29日,刘健去看贫困户,发现村民没有口罩、酒精等防护用品。回到驻村地点后,他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去采购,另一方面向硚口区公安分局紧急筹措一批消毒液、红外体温计和一次性口罩。

“太及时了。”当刘健将这些用品送往村里时,村党支部书记余和楚非常激动。

“管得严一点,大家就放心一点”,说起疫情防控的经验,刘健说,在他心中保证村民健康是第一位的。下一步,刘健还要继续帮扶贫困户,了解他们疫情过后的生产生活安排情况。同时还要帮助村民联系春耕备耕的种子和化肥。刘健说,“春天已经到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抗击肺炎英雄人物名字篇11

加强重症患者救治是降低新冠肺炎病亡率的关键,目前,全国已经调集11000多名重症专业医务人员汇集武汉,协同攻坚。今天(3月1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重症专家、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邱海波。

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邱海波一天内要跑三四家医院,巡诊危重症病例,给出有针对性的诊疗建议。刚到武汉时,他发现重症病例每天快速增长,但重症病房却一床难求。邱海波和专家组成员建议,增加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迅速扩充重症病床,这个意见很快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在重症病房,邱海波不仅是指导组专家,还是临床大夫。他和同事们在一个个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寻找着治疗的突破口和诊疗路径。

俯卧位通气是邱海波和同事们总结出来的对重症患者明显有效的一种呼吸治疗,目前已经写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但是要将插管的患者翻身,还要避免病人身上各种插管的脱落和损伤,既是技术活又是力气活。

白天临床治疗,晚上研讨诊疗方案,这是邱海波这一个多月来的工作节奏。

在专家组成员夜以继日地努力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更新了六版,现在又即将更新第七版。

各地精锐医疗力量汇聚武汉,不同学科协同作战,邱海波奔波在各个重症医院间。在最近几天的巡查中,邱海波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在好转,ICU开始出现了“床等人”的现象。

抗击肺炎英雄人物名字篇12

疫情初期,武汉就诊发热病人突增,各大医院不断有医务人员感染,急诊科成为重灾区。然而武汉第三医院感染的医务人员相对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护士感染。董芳的职业敏感,保护了许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陈伟工作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现几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诉了董芳。董芳同时参加了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的培训,培训时说不明原因肺炎是一个呼吸道的疾病,没有确定人传人。但董芳敏锐地感觉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类似于肺结核。于是她马上第一个向医院申请给ICU配N95口罩、防护服和空气消毒机。ICU病房原来是大通间,董芳又想办法改造成隔离病房,安装了56台移动灭菌站。她在全院第1个培训N95口罩和防护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视频学习,严阵以待。

“我感觉这就像打仗一样,得先把战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话就会暴露在流弹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没有办法去战斗。”董芳常对科室的同事们说。

董芳自己也几次踏上了生死线。

最危险的事发生在2月24日,天较闷热,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防护服穿了好几层,满头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里。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内层全部打湿。她一吸气,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让她快要窒息,脑袋一阵晕眩。董芳赶快让其他医生接手,而她必须马上从10楼下到1楼清洁区才能脱防护服。她不敢跑快,因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来,便有被传染的危险,因为10楼和电梯里都是污染区。等电梯时感觉很漫长,电梯上到3楼停一下,在8楼又停。饱受煎熬的她感觉没法呼吸,终于等到电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钟,但她还是坚持按顺序脱防护服、鞋子、护目镜、外层口罩,每一个步骤完了都进行手消,最后摘下N95口罩时,董芳长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种可怕的感觉?”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推荐访问:抗击 肺炎 英雄人物 抗击新冠肺炎英雄人物 抗击肺炎的英雄 肺炎英雄人物和事迹 抗击肺炎的英雄事迹 抗肺炎英雄资料 抗击肺炎先进典型人物 表彰大会抗击肺炎四位英雄 抗击新冠肺炎模范人物 抗击肺炎先进人物事迹 对抗新冠肺炎的英雄人物


[抗击肺炎英雄人物名字12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