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120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汉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论文(4篇)

时间:2023-05-05 17:25:03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汉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论文

  

  汉字的议论文700字

  中国的汉字,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中国文化的精华,它是不可替代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汉字的议论文7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论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据统计使用汉字和汉语的人数达到16亿以上。

  汉字是现在仍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文字。现在能看到而又能认读的最早的汉字是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这已是相当成熟、相当系统的汉字了。

  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字像汉字那样历尽沧桑青春永驻。古埃及50XX年前的圣书字是人类最早的文字之一。但它后来消亡了有记载的古埃及文化也被深深的埋藏起来了。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也有50XX年的历史。但在公元330年后它也消亡了。历史上衰亡的着名文字还有玛雅文、波罗米文等等。而汉字不但久盛不衰独矗世界文字之林还不断地得以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

  可是,看现在,由于科学在高速发展,普及着万千家庭,电脑,手机······便捷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忘了每个炎黄子孙骨子里所蕴含的传统----汉字。甚至有人说,只要会打字就行了,还干嘛练习书法,真是多此一举啊!我不禁惊叹,中华民族的传统难道就这样不遭到重视吗?虽然科技便捷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还要坚持把传统延续下去,让每个中国人都知道,我们中国有50XX年的历史,我们自豪,我们骄傲。

  如今,中小学生的汉字令人惊讶据教育局统计,全中国中小学生90%的人不上书法课,41%的中小学生达不到写字标准,学生写字的水平越来越差,字迹潦草,错别字更是成堆,提笔忘字非常普遍。我不禁想:话说“少年强,则国强。未来几年后,中国文化就会被我们给糟蹋,中国还如何生存?我们要好好热爱这份拥有50XX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汉字。

  被亵渎的汉字

  汉字数量多得不计其数,看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汉字,不禁心生感慨:汉字真多呵!若想掌握部分汉字,并非难事,要想掌握所有汉字,难于登天,简直不可能!即使如此,人们也得尽可能地多学汉字,莫因其多而不去学。汉语是我国的语言,若汉语都不愿学习的人,难道不感到羞愧吗?身为中国人,怎能不学汉语?不学外语,并不过分,但国人不学国语,则是一种耻辱,不配为中国人。这并非强人所难,因为汉语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掌握的语言。

  现今社会,有些人,说话时为了伪装自己很有学问,竟无论什么词语,什么意思,脱口而出,说错了也浑然不知,就算知道,也丝毫不脸红,完全不觉得那是一件很羞愧的事。滥用词语已屡见不鲜。

  一些学生汉字掌握情况十分差劲,经常误读误写一些字。譬如,将“道行”(dàohéng)读作dàohang;将“馄饨”(húntun)读作húndùn;将“剖”(pōu)读作pāo;将“着想”(zhuóxiǎng)读作zhaoxiang……这种误读现象层出不穷。误写的现象亦比比皆是。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写错别字,不会写就故意用谐音字代替,丝毫不顾后果。例如,将“宇宙”写成“于宙”;将“不屑一顾”写成“不屑一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写的是错字,以为某些字就是那样写的,譬如,“死板”写成“死绊”;“惹是生非”写成“惹事生非”……可见他们的汉字功底。

  走在大街小巷,常常可以看到商店招牌上的一些错字,例如,衣衣不舍(依依不舍),这个是服装店的招牌;一网情深(一往情深),这个是网吧招牌……为了有新意,为了吸引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店主不惜去亵渎汉字,拿汉字当他的工具,不是写作的工具,而是牟利的工具,真是无耻,简直不配为中国人!种种情况使得汉字被严重冷落严重亵渎,这几乎酿成了汉字的悲剧,也是国人的悲哀!汉字乃中华文化瑰宝,汉语是中国人的语言,绝不容许任何人亵渎汉字,对待汉字,应当严谨!汉字风韵今犹在

  如若说汉字危机真的来临,倒也不完全觉得,只是国人着实应当从中得到些警醒从而更好的去传承这份惊艳的瑰宝。

  就现状而言,其实也有些东西埋在地底而被人忽略。学生这个群体每天手里都握着笔杆子,字儿是想忘也忘了的。作为一个年轻一代,脑子里有着常用的字,偶尔有时又自哪本书摘下些僻字儿备着,也尚可用。汉字墨香里的一笔一划值得咀嚼且令人惊叹不已的。但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生僻字于他们的用处是不大的,在他们的生活里,记得常用字已然是足够了的。至于钻研文字,品读一些不常用的字,或许是有着全凭个人兴趣爱好的,如若强求也有些失了汉字的魅力,竟是需要强迫着去学习却不是有人甘心倾倒而苦苦品读。其实这样的人也不少,毛逐自荐一番取自己做例,则不时喜欢读以作乐。

  至少来说,民众即使在网络上打字更多,但当看到那个字时,民众也是能较为准确地用对字。不如说这也是个进步,刚解放时,只有所谓知青会些文化,老百姓大多不识字。这已然是国家教育普及后取得的成果了。要说现在大多提笔忘字,写错别字,但及时纠正后则好。古时底层百姓几乎不识字,比起此情此景,岂不是更糟糕?那么那时汉字危机岂不是更重?但却也照样也是将这瑰宝传承了下来。所以说我想如此夸大其实有些多余了,不是所有人都要把所有东西都精通。那显然是完全不可能的,真正传承一门精深的奥义是少数人做的,而非大众。如《我在故宫修文物》里那些维修文物的绝活人人精通?大家都随时可以捏个精致到完美的陶瓷出来?那更是不可能的。如若是文学再没人钻研,没人承这古韵,我想才是真正的汉字文化危机。

  但国人也是需要警醒的,我们提笔忘却的是常用字,这些作为生活中一部分的字。我想这些是不应忘却的,是需要我们加以改善的。其实方法我觉得也很简单,看书,多看些书,抑或最差是在网络上打出时,多看一眼。

篇二:汉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论文

  

  汉字文化论文

  “汉字文化”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汉字的使用。历史上,日本、朝鲜(韩国)、越南都使用汉字,阅读汉籍经典(文言文),并以此作为通往上层社会的通行证。而且,这几个国家许多保存至今的历史典籍都是用汉字和文言文书写的。普通民众使用的语言文字,则是借用汉字元素与本国语言相结合而创制的各种文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汉语是汉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汉字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信息的载体。何九盈先生在《汉字文化学》中指出:“文字是文化的产物,又服务于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它自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对于汉字的研究,离不开文化的阐释,因为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中国文化,特别是汉民族文化的研究,汉字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语言艺术的精品,而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与记录语言的汉字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根据汉字的单音节性、部首可拆解等特点,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诗体,如离合诗、回文诗、数字诗、神智体、宝塔诗等。

  离合诗是先把字拆成偏旁,然后把两个偏旁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字。最早的离合诗当推后汉孔融作的《离合郡姓名字诗》(其首句为“渔父屈节”)。此后历代都有一些名家的离合诗问世。如晚唐诗人陆龟蒙写了《闲居杂题》五首离合诗,诗为七言四句,将前一句的尾字和后一句的首字合起来,组成另一个字,即用此字作为诗题,如其中的一首:《鸣蜩早》“闲来倚杖柴门口,鸟下深枝啄晚虫。周步一池销半日,十年听此鬓如蓬。”南宋刘一止作了一首《山中作拆字语寄江子我郎中》:“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破仍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詠黄鹤,志士心未已。”这是一首典型的离合诗,全用拆字为句,“日月”为“明”,“山风”为“岚”,“石皮”为“破”,“古木”为“枯”,“可人”为“何”,“千里”为“重”,“永言”为“詠(现写作咏)”,“士心”为“志”。在小说中也有利用离合诗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如《红楼梦》第五回:“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里把凤姐的“凤(繁体作鳳)”拆成“凡鸟(鳥)”。而“二令”则是“冷”,“人木”合为“休”,委婉表明贾琏对凤姐由听从到冷淡,最后休弃的故事情节。

  回文诗是一种可以倒读或反复回旋地阅读的诗体。如宋代李禺夫妻互忆回文诗:“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正读是夫思妻,倒读是妻思夫。而宋人钱惟治的《春日登大悲阁》诗:“碧天临阁迥晴雪点山亭夕烟侵箔冷明月敛闲庭”,二十个字以任何一个字为起点,不管是顺读,还是倒读,都可以成诗,这样可以组成五言诗四十首。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以四季景色为题创作了回文诗《四时山水诗》。春景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夏景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秋景诗(秋

  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冬景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诗歌创作的技巧很多,数字入诗也是技巧之一。有意识地把一首诗的大部分句子都用上数字,就是数字诗了。据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婚后不久,司马相如即赴长安做了官,五年不归。文君十分想念。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丈夫寄来的一封信,自然喜不自禁。不料拆开一看,只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数字。聪明过人的卓文君立即明白了丈夫的意思:数字无“亿”即无“意”啊!于是,她满含悲愤,写了一首数字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欲乱,三月桃花随流水,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司马相如读后羞愧不已,于是用驷马高车,把卓文君接到了长安。清人王士祯作过一首《题秋江独钓图》,是有名的数字诗:“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这首诗连用九个“一”,把渔人一边歌唱、一边喝酒、一边钓鱼的潇洒之态刻画得活灵活现,如在眼前。再如清代诗人纪昀的《咏雪》:“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片片飞,飞入芦花皆不见。”此诗全诗咏雪,将数字一至十巧妙地嵌入诗中,人们回看诗题才恍然知是咏雪。另外还可以把数学运算以诗谜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清人徐子云《算法大成》中有一首特殊的数谜诗: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遭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这是一首很奇特的数谜诗,此诗如果用现在的代数方程来解答,设寺僧为x,则可以列出如下算式:x/3+x/4=364,可得出x=624,即寺里六百二十四个和尚。神智体则更为奇特。宋代桑世昌《回文类聚》载:“宋神宗熙宁间,辽使至,以能诗自夸。帝命苏轼为馆伴,辽使以诗诘轼,轼曰:‘赋诗易事也,观诗难事耳!’遂作《晚眺诗》以示之。??辽使观之,惶惑不知所云,自是不复言。”苏轼所作诗即为神智体,也是苏轼首创。它通过改变汉字的位置和形状,寓意隐藏于字形当中。其特点是:以意写图,令人自悟。将文字巧作安排,字形有长有短,有横写,有侧写,有反写,有倒写。因其设想新奇,启人神智,故名神智体,又名长亭体,后广为流传。下面这首诗是这样读的:“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还有一首也贴出供大家欣赏,按其字面及字形应读作:“斜月三更门半开,夜长侧枕意心歪,短命到今无口信,望断肝肠(长)无人来。”写的是一女子在家里等待与情人偷偷相会,然而等到了三更天,那个短命的还没来。虽然内容俚俗,但在形式上颇得神智体要旨。

  宝塔诗,顾名思义,即形式上排列如宝塔的一种诗在《儒林外史》

  第二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中,梅玖在申祥甫家吃饭时读的则是一首一字七言的塔形诗。这首单塔的宝塔诗每句都押(ai)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是说一个不修边幅的秀才,构思精巧,风趣幽默。

  日本学者川本皓嗣(1939―)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提到:“东亚的所谓汉字文化或者说儒教文化有时会与西方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以来的拉丁语文化相提并论。但二者之间有三大不同。第一,把拉丁语作为公用语的罗马帝国早在公元4世纪前后就已经开始衰落,不再是欧洲的中心势力了。与此相反,在东亚一直到19世纪中叶中国一直占统治地位。第二,与欧洲会拉丁语的知识分子的数量相比,东亚会汉文的文化人要多得多。第三,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其结果在欧洲不仅仅使用书面语言(或者神圣语言)的拉丁语,而且同时使用‘本国语言’(vernacular),如意大利语、法语、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德语等,依靠这些语言进行的各国间的交流也相当活跃。可是在东亚,作为文言文的汉文尽管各地的发音和读法有异,但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以它为通用的公用语。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交流来看,基本上是从中国这个中心向周边国家进行单向辐射的。而且各国语言之间极端缺乏交流的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在世界上也是史无前例的。”这实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有趣现象。那么,为什么拉丁语“死去”而汉字却“活”了下来?其原因固然复杂,这里仅从汉字本身推究,是汉字的特点和优势所造成的。

  第一,方块字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对比,汉字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魅力。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的哈拉本文字,虽然我们今天从博物馆和遗址中能够欣赏到这些古老文字的残片遗迹,但它们都是已经死去了文字。而汉字作为人类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不曾中断的文字,至今仍在继续使用,这一现象本身即足以说明汉字的独特性与生命力。

  腓尼基人发明的22个字母,经东罗马帝国发展为拉丁语,再经西罗马帝国发展为希腊语,然后经过漫长的中世纪直至文艺复兴,在欧洲遍地开花,形成各自国家不同的语言文字。而汉字则恰恰相反,不仅在中国本土得到统一和发展,而且传播到周边许多国家,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广大的汉字文化。今天,我们在日本、韩国乃至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看到大街小巷和商号店铺触目皆是方块汉字。这是汉字和中华文化神奇魅力的具体体现。

  第二,汉字的内涵极为丰富,所体现的文化博大精深。

  由于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特有而丰富的含义,这是刻板而枯燥的拼音文字所不可比拟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部大书,就是我们的祖先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经验总结。譬如,冬天的“冬”字,本意是一段绳子的两端打个结表示结束,后来再引申为一年四季的最后一个季节,这才有了“冬季”和“冬天”的含义。再如,力量的“力”,原本是一种农具,上面有一个便于着力的把手,是一个象形字。如果把这个象形字“力”字与另一个象形字“田”组合起来,便成为一个新的会意字:“力着于田是为男”。由此推衍,“女

  之执帚是为婦(简化字为‘妇’)”??这些都反映了农耕时代“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是我国第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字典(此前虽有解释字义的《尔雅》),许氏提出的540部首延用至今,他所归纳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对汉字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由于汉字具有规律性和科学性,不仅在中国本土南腔北调、方言丛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文字进行交流,而且就是在东亚和东南亚各国之间,甚至在正式的外交场合,彼此语言不通,毋须通过翻译,仅用汉字“笔谈”就能互相交流和沟通。

  第三,进入计算机时代以来,古老的汉字仍呈现出无限生机。

  当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时代,曾有人断言: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墓人。然而,事实粉碎了对汉字持有偏见和悲观论调的说法。据统计,现有1000多种汉字输入法,无论从速度还是准确率上看,方块汉字的计算机输入丝毫不逊色于其他拼音文字。联合国现行的6种通用文字,即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和中文。在这些文本中,汉语总是其中最薄的那本,这表明汉语是最凝练的。目前,世界上已有23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约有5亿多外国人在学习使用汉语和汉字。我国近年在全球78个国家建立了300余所孔子学院和课堂,以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要求。由此可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古老的汉字又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依然显示出无限的生机。

  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了文字改革运动,即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取得了相当的成效。而台湾、香港、澳门一直沿

  用正体中文汉字(繁体字)。目前,海峡两岸正在协商编写繁简兼收、两岸适用的汉语字典。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也有自己的汉字简化方案。日本则采用新字体,采纳了大部分简化汉字。

  “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汉字文化,是指书面语使用汉字,并形成一定文化体系的地域。

  文字与书法又是分不开的,西方现代心理学当中把字体当作人性格最鲜明的体现,记得福尔摩斯都在他的探案中对字体作过精辟的演绎推理。二十六个字母在不同的人笔下或张扬、或犹豫、或坚定、或迟疑。今天考察字体已经成为招聘职员的重要参考,一个人的性子或急噪、或起伏、或深谋远虑、或小心翼翼,都直白地流露在笔尖的墨迹里。

  但字体作为一种艺术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羲献父子、颜筋柳骨、颠张醉素,使书法作为文人的技能登入大雅之堂,也早早地跻身“琴棋书画”四技的行列。今日,锻炼书法已经是提高文化修养、修身养性的途径,甚至书法已然是国人礼仪的基本要素。

  汉字的字形本身就是艺术。每一个汉字方方正正、筋骨扎实、结构严谨,但又易于个性的驾驭。昔日象形的甲骨文早已中庸成了今天文件的文字,但汉字作为象形符号的表意功能始终未变。然而更令人称道的是,每一个汉字似乎都有精巧的构图,恰当的比例,使这个符号被赋予了太多的艺术内涵。当“京”字被抽象成一个奔跑的运动员形象之时,它的灵动,它的刚毅与柔美的融合打动了六十亿人。当中

  国字被作为文身在欧美流行之时,这些符号,我们在乎的已不仅仅是它的含义。汉字是最美的。

  正因为有艺术的汉字才能有艺术的书法。春秋战国时苍颉的文字已经被各国变换成了互不相象的异体。战乱可以滋生一大批忧国忧民,奔走各国的纵横家,也可以滋生一大批一心想拯救社会、扶助国君的诸子,却无法使文人们琢磨如何改进他的字体。即使老庄、钟子期余伯牙这类耳根清净者,也未必会放弃通行官方的大纂。加之此时字都写在竹简或帛上,比起在纸上创作的游刃有余,是颇显困难的,但大纂从字体繁间来讲已经比甲骨文和祭祀器皿上的金文已是很大进步。汉字从这时候起,已经与绝对意义上的象形文字说再见。这是由书写器具上的革新决定的。我们必须承认字体和书法是逐渐发展起来的,每一次字体的出现,都是一定基础的成果,是衍变得到的。一个朝代的历史条件通过对人的生活思维的影响来影响着字体的衍变速度。我们可以翻一翻《尔雅》或是《说文解字》来找找汉字衍变的足迹。

  秦朝因大纂笔画复杂,不适应统一后繁忙的公务需要,于是在统一文字改用省去了很多笔画的小纂。但这样仍不方便,于是程邈在监狱里创立了隶书来帮助他抄写公文。秦始皇闻讯大悦,免其罪,封御史。隶书得以广泛流行。这样历史条件的成熟,即统一的国家催生了字体的革新。魏晋时期,士人减省隶书的波磔,狂用楷书。这种规范、铿锵有力的字体时至今日都被视作是字迹工整、书写规范的典型并被作为范本,令广大“不拘一格”的同志唏嘘不已。但不管怎样,楷书的笔锋和筋骨,一股严正之风却是足以担当正统的名号的。

  这时庆祝官体字的时代结束。很快东晋王羲之就以独具个性的行书震撼了古今。这样的行书,抛弃了楷书的规范,却继承了它的浩然正气。屏弃了草书的放肆,却遗留了它的癫狂。行书笔画连贯流畅,不拘泥于点滴,足是写字者自信和自主的性格体现。既打破了楷书的礼仪规范,又不肯像草书那样随意,却是大家风度。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米芾,用他们的洒脱写下了一幅幅气势恢弘的书卷。

  草书即章草、今草、狂草较之行书出现更早,因为早有狂人不喜欢楷书或隶书的格套迫不及待想要直抒胸臆了。章草始于汉初,是隶书的草体,今草之后的狂草,由唐人张旭所创,其狂野放纵似游龙一般的连书将书者狂放不羁的个性显露无遗。但草书虽然无定法,但它的落笔、起承和结构都恰倒好处,极具美感,决不像某些人以为字迹潦草的就是草书,这是对艺术的亵渎。汉代以后各大书体相继出现,既是越来越扩大的国家的公务需要,同时也是文景“黄老无为”影响下的产物,还是晋代隐士之风的杰作。总之只有这样一个中国才能产生这样的书法。它属于“士”这个中国特色的阶层,属于汉字,更属于中国文化。

  .汉字文化蕴含在汉字的形体和本义之中。解释汉字的形义来源,必然涉及该字的文化特点。

  尽管朝鲜(韩国)和越南都先后进行了文字改革,但汉字文化的影响至深且巨。现在,朝鲜语、越南语和日本语词汇的6成以上都是由古汉语派生出的汉字词组成的。韩国于1991年和1994年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

  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韩国政府还规定中学生要认识1800个常用汉字,作为必修教育。日文中的当用汉字还有1000多个,且有增加的趋势。这些都充分说明,汉字自其产生以来5000年绵延不绝,永葆青春,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预示着未来的发展前景。

篇三:汉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论文

  

  第30卷第6期

  Vol.3No.6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Journal

  2020年11月Nov.2020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加晓昕1,王嘉仪2(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四川达州635000;宁波诺丁汉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000)摘要:汉字作为世界上少有的表意文字,它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从未间断。汉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它凝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基因。如果没有汉字,就没有汉民族独特的民族心理和精神。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汉字塑造了自觉的中国人,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汉字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汉字凝固和蘊含中国文化的独特的智慧和价值判断。当今,在汉字和西方表音文字体系的对话与碰撞中,汉字顺应历史,通过简化和调整,更趋向简洁、逻辑、精确。汉字必将会成为世界舞台上最美丽的景观。关键词:汉字;中华民族;文化价值;基本精神中图分类号:H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248(2020)06—0041—04_、民族形成:汉字塑造了文化自觉的中国人(一)汉字从未间断记录中华文化理标志得非常清晰而完备。中华民族幅员辽阔,地分南北,时分古今,但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读懂中

  国字,听懂中国话,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文化内核。

  这里,我们不由地想起古代一位非常有远见卓识

  的皇帝,鲜卑族孝文帝拓跋弘,他作为君主,他最伟大之处,莫过于他的汉字政策。他可以统治一

  个民族,却没有创造出一个民族的文字,他深深地

  感受到文字的重要和必须,下令抛弃鲜卑族的语

  言,让三十岁以下的人都说汉话、写汉字、着汉服。

  甚至杀害了他十五岁的儿子,只因为他反对父亲

  的废除鲜卑语言的执政方略。从此,历史上的鲜

  卑族与汉族融为一家,血脉相连。中华文字不但

  未间断地记录了中国文化,还凝聚形成了中华基

  因。以史为鉴,罗马帝国都遭遇了这样的问题,语言发生了变化,民族文化和心理就会发生变化。

  (二)汉字是凝聚中华民族的最重要的纽带

  汉字是世界历史上唯一没有间断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少有的表意文字体系。它记载着中国的历史,也表现着中国的历史。古代四大表意文字

  都消失了,而汉字却依旧为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人

  口所使用。汉字记录着中华民族几千年凤凰磐涅

  的过程,这其中凝固和传承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

  走过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一种共同的民族心理和

  民族精神。中国国君似乎早已窥破了这些机妙,秦朝统一六国的时,李斯发2020年第6期同的文字,即将会失去共同的文化心理,一个国家

  也会随之分裂,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依靠什么凝聚,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要素就是文字,是我们的共

  同的文字和语言,即:汉字和汉语。“汉字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它应文化的需要而

  产生,并在文化洪流中演变发展。因此,我们既可

  以通过汉字记载的文献来了解中华历史文化,也可以通过解析汉字的结构和系统,来捕捉中华文

  化的精神。”[2]我们的文字里,凝聚了中国人共同

  的仁爱、写意、重礼。造字思维映射和传承着我们

  民族的整体独特性。许慎《说文解字》:“古者包羲

  氏之王天下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

  八卦……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滋乳而浸多

  也”。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文字的造字方法

  是象形、会意、形声、指事。我们的汉字追求以形

  表意,我们的祖先善于感性地认知事物,通过画图

  的方式表达概念,创造文字。当一副画面不能表

  达时,我们便通过两个画面或者几个画面组合起

  来,共同表达。但如何让人们在多维的意义中寻

  找和固定汉字的概念意义。我们的祖先善于通过

  隐喻的方式来表达意义,比如孙:绳绳也。什么是

  孙子?就是如同绳子打结那样,一个接一个的,绵绵不绝,隐喻子孙后嗣兴旺发达。在中国人心中,人多力量大是传统观念。比如明,日月相互辉映,就是如同日月在天一样,就是明亮。中国人创造

  汉字的过程,也是不断认知事物,表达概念的一种

  思维方式,这是一种表意、感性、隐喻、辩证、重礼的思维方式,随着汉字地广泛运用,已经成了一种

  稳固的思维方式,深刻地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大

  脑中:施爱及人,崇文尚礼,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阴阳辩证。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及人之幼”“人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

  门,行不履阈”“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万物之

  始,有,万物之母”……不一而足,汉字给予了中华

  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

  的精神和心理基因。(三)汉字塑造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正是历史上汉字的凝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的基因,汉字让各民族的心理得以统一和一致。匈奴、突厥、党项、蒙古族这些民族无一不是在汉字

  的影响.汉语的浸润下,才融人到中华民族大家庭?

  42?加晓昕,王嘉仪: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中,成为具有文化自觉的中国人。在考古发掘中,我们也惊奇地发现很多地方.都阃有相同的文字

  符号,这些文字符号无论地域多么加晓昕.王嘉仪: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衍文化是以父系血缘为依凭的。(三)汉字包含的宗教祭祀观念汉字仓颉一夜之间创造了文字,仓颉造字时,天象大变:天雨粟,鬼夜哭。从这段传说可以看

  出:文字是一种可以沟通天地鬼神的符号。我们从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妇好生子时,请了贞人占

  卜,说妇好要生女孩,果然三个月后,妇好就生了

  女孩。关于文字的威力,我们可以看到民间的讳

  语、巫语、咒语、祈祷语,不管如何,在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价值中,汉字是有神圣地位和灵性的,不能轻易去冒犯汉字,不能污损汉字,对它怀着一份

  敬畏和热爱。(四)是汉字追求的价值判断汉字体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价值取向.

  汉字一路走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虽然汉字字体在演变的历程中,以隶书为分水岭,逐渐向汉字实用简洁发展,但汉字蕴含的精神结构从来没有改变,汉字体现了中

  华民族追求真善美的价值取向,汉代之后,汉字字

  体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千姿百态,几千年来,汉字形

  体在无数读书人的坚守和致力下,书法逐渐成为

  了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形成了蕴含中华民族智

  慧和精神内核的一种艺术形式,虚实气韵雅俗好

  恶静燥等精神状态,均可在字中体现。所以我们

  认为:字品如人品,“鄙其人而恶其书”,许慎《说文解字》:“书或不正,则举劾之”,官员如果书写不规

  矩,是会被惩罚的。汉字是中华民族追求内在超

  越、完善个人修养、追求精神价值、实现文明的不

  可缺失的重要支柱。三、文化凝固:汉字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价值和智慧(一)汉字是汉民族精神价值的构成它通过形象很清晰地告诉你:什么是好坏、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我们的汉字表达了中华民族

  的道德伦理,仁,二人也。仁者爱人,两个人像一

  个人一样,把对方当成自己,没有你我之分,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好情怀?妻,我们看到为人妻,则需要每日打理好自己的形象,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精神。“夫”是一个男

  子,已经束发成年。成年男子的身上自然散发着2020年第6期成熟男人的雄性和魅力,他是顶天立地的,因此“夫”和“大”很接近,都是天地之间修为很高的人,让人敬仰?大人、大丈夫是中华民族男人追求一生

  践行一生的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

  夫。”对大人、大丈夫的崇拜在言语和文字中体现

  出来了,比如:“夫天地之悠悠”等句子.都有夫作

  句首发语词,作为发语助同,似乎在提醒人们,言说时候,2020年第6期加晓昕,王嘉仪: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族,一个充满着生命力和生命意趣的黄土地生养

  出来的生民,这是我们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我们热爱生命,率真且直接。“且”,男性生殖器的白描.

  我们的先民会在宗庙里放置象征雄壮的生殖器的物具,进行祭祀。希望先祖保佑一族人根脉永续,香火旺盛,后嗣繁荣。《诗经》:“道阻且长”,不去破解文字的内核,我们将“且”按照连词理解,则是:“道路崎岖又漫长”,但我们力透文字去解读,则跟上述句子一样粗犷,一样俏皮,“道路啊真他

  爹的崎岖又漫长。”类似地还有而、焉、雄等字。了世界文明成果,也促进了很多民族的文明发展

  的方向选择。汉字是一套有机系统,又是一套机巧的系统,这其中充满着智慧,也体承着中华文化和文明,是中华精神的体现。“仁”代表着伦理价值,“法”涵盖着政治结构,“理”象征着宇宙秩序,但汉字讲究

  意合感性,这跟中华民族重情重义的民族心理,离开了汉字就没有具有共同民族心理和精神的中华

  民族,离开了中华民族,汉字也不可能是汉字。曰

  本、越南等国家借去了汉字的形,但借不去汉字内

  在的核和精神。结语汉字,凝固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基石。

  汉字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中的地位独树一帜,不可替代。汉字在人类文明史中也作用非凡,记录目前,全世界已经掀起了“汉语热”,世界各地

  的孔子学院,昭示着汉字的魅力和光芒,以及这背

  后传递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汉字,世界上最

  悠久和美丽的文字符号,必然会走向世界舞台,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参考文献:[1]

  汤可敬.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8:2.[2]

  王宁.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M].北京:三联书店,2018:92.[3]

  王玉鼎?汉字文化学[M].西安:西安出版社,2010:9.[4]

  周有光.汉字和文化问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207—213.[5]

  周简段,冯大彪.字里乾坤[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7:11.[责任编辑加晓昕]OntheInfluenceofChineseCharactersonChineseCultureJIA

  Xiaoxin1,WANG

  Jiayi2(1.EditorialDepartmentofJournalofSichu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DazhouSichuan635000;2.BusinessSchoolofNingboNottinghamUniversity,NingboZhejiang315000,China)Abstract:

  Asarareideographintheworld,ChinesecharactershaveneverbeeninterruptedinthehistoryofChinesecivilization.TheinfluenceofChinesecharactersonChinesecultureisfar-reachingandhuge.Itsolidifiesthecommoncul-turalgeneoftheChinesenation.IftherewerenoChinesecharacters,therewouldbenouniquenationalpsychologyandspiritoftheHannationality.TheinfluenceofChinesecharactersonChinesecultureismainlymanifestedinthreeaspects:

  ChinesecharactersshapetheconsciousChinesepeopleandformtherealChinesenation;

  Chinesecharacterscastthespiritu-aledificeoftheChinesenation;

  ChinesecharacterssolidifyandcontaintheuniquewisdomandvaluejudgmentofChineseculture.Nowadays,inthedialogueandcollisionbetweenChinesecharactersandWesternphoneticwritingsystem,Chinesecharactersconformtohistoryandtendtobemoreconcise?

  logicalandaccuratethroughsimplificationandadjustment.Chi-nesecharacterswillbecomethemostbeautifulsceneryontheworldstage.Keywords:

  Chinesecharacters;

  Chinesenation;

  culturalvalue;

  basicspirit?

  44?

篇四:汉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论文

  

  关于汉字的优秀议论文800字

  关于中国汉字的优质作文五篇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的生活,学习是离不开的,那么关于汉字的作文,我们要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高二作文关于中国汉字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高二作文关于中国汉字1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汉字的出现,对后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汉字是中国古文化的精化,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汉字有着古老的历史,从最早的1000多年前甲骨文,到如今处处可见的楷体等等。这可是经过了几个时代的演变。

  真的,它们可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着不同的风韵。望见朝阳这两个字,你能感受到一丝明媚的阳光照耀着你,而看见崇敬这个词,你又会感受到一股神圣的力量。喜字马上让你想到笑逐颜开,哀字一望而皱眉;哈字使人脸上浮现出笑容,呜字一见就仿佛听见哭泣声;怒字,估计你好想把身上的怒火全部发泄出来;芬芳好像散发出花的香味,无忧无虑这个词一出现,你就如自由的小鸟一般快乐。它们,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它们,记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历史。当你用笔写出一个个生动的汉字时,一定会感叹它们的奇妙。它就如一位技术精湛的魔术师,时而轻如鸿毛,时而重如泰山,时而飘若游丝,时而娇若惊鸿。每个字都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是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它们还有悠久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金文到隶书、楷书,哪一样不值得我们去感叹呢?

  正是有了中华民族先人的记载,才让我们了解到了汉字的千年历史,百年沧桑。望着这些富有灵性的文字,怎能不使你拿起笔,尽情想象,尽情书写呢?像观赏着傍晚的红霞,为那绚丽的色彩而迷醉,我无限沉迷于那神奇的汉字,而它的魅力,将会使更多的人为它而迷醉!汉字,为我们中国的文化锦上添花。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作,是中华民族的光辉荣誉。汉字使我们中国的文化更上一层楼。汉字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手中流传,他见证了我们这个民族一次又一次的分和合,;记录下一一个朝代的天灾人祸,歌舞升平。在中国人的眼里,它是神秘的兵马俑,它是雄伟的长城,它是孔子忧虑的眼神,它是李白写下的不朽的诗篇!

  汉字具有强大的魔力,优雅又直白。它时时呼唤着我,使我不由自主地去亲近他,去亲近中华文明那博大精深的魅力。汉字,你让我离不开你,不能忘记你,不能失去你

  高二作文关于中国汉字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论是物质上的四大发明,还是思想上的百家争鸣,中华文化都凸显了她的优秀。而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成份,也是汉文化最具魅力的一方面,那便是汉字了。

  中华汉字文化源远流长。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到现在已横亘六千多年的历史;从半坡出土的陶器上的图纹到殷商时的甲骨文;到后来的铭文,汉字在不断简化、普及,它伴随著中华文化的发展,记录著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也推动著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有了汉字,我们才能了解祖先的生活,探索中华文明的发展,了解古人的思想,汲取先人的精华,丰富人们的生活。汉字的神奇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有了汉字,中华文明才会源远流长;有了汉字,我们的历史才不会一片空白;有了汉字,我们的思想才不会空虚。汉字有著神奇的组词能力,几个汉字组成一起,便是一篇篇情感流动、思想丰富、能让人产生共鸣或者是让人费解的文章。于是汉字便跳到了锦帛上、竹简上、纸张上,它们带著人类的情感跳出人们的脑海,像一个个乐符,自由地组合便成了一篇篇美文,一卷卷古文,一本本著作。

  小时候,我对汉字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欢,每次妈妈买练字本回来给我练字时,我便欢天喜地地捧著练字本到书房专心地写起字来,我写著写著,常常为我面前的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像一群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耍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中华儿女对汉字的感情是无法形容的,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亲切,一种由衷的崇敬。汉字是最优秀的艺术,唯有它能发展成为一门书法艺术,在各位书法家的笔下,神奇汉字更是魅力四射。

  在当今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应该热爱自己的文字,传承自己的文字,传承自己的文化,让汉字这个中华文化的瑰宝永远闪烁著它那迷人的光辉。汉字的飘逸、整齐、轻盈、欢快,像中国人,坚韧不拔、端端正正,是中国百年来的文化精髓。

  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不但要牢记历史,更要热爱自己的文化,最爱那先生教的方块字儿,如同做人一样,横平竖直,堂堂正正。

  高二作文关于中国汉字3每当动笔时,不禁要疑惑:为什么这些可爱而又让人动情的小方块字,被定格在纸上呢?要是一个汉字就是一束鲜花,那么,中国就是花的海洋。这可不是夸大其词,真的!它们可以愉悦你的眼睛。

  每个汉字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平凡的册字,原来是竹条连在一起。删子是用刀削去错误的地方而得来。就连字这个字,也是由宀和子造成,意思是说:汉字会永远繁衍下去。每当这时,我会为祖先的洞察力之强而钦佩;也会为祖先的创造力之强而五体投地。

  在书法家笔下,汉字有生发出千姿百态的变化。可以连笔,可以断裂,可以工整,可以奔放。自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字体又岂止这一种呢?从尧舜至殷商,用甲骨文;先秦时期的篆书;西周时期的金文;汉代的隶书;唐代的楷书,还有行书,草书。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探究者,才有了汉字漫长的演变过程。一个汉字可以有三个,甚至三个以上的字体。

  汉字,可真是中华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的一大发明,一大瑰宝。有人扬言,中国有五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汉字。尽管有点天方夜谭,但可见汉字已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了,而且必不可少。可以想象,人类没了汉字,就如同雄鹰没有了辽阔无垠的天空;猛虎没有了郁郁葱葱的森林;也如同鲨鱼没有了一望无际的海洋。没有了汉字,人类将无法沟通,无法交流,人类也就无法生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汉字给了人类生存的空间,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是用汉字筑成的。

  像漫步在秋天的树林里,为那纷纷扬扬落下的树叶时的情景而迷醉。可以坚信,在不可预料的未来,许多东西都会消失,唯独汉字,它将永远屹立在世界的最上方,做那颗最亮的星星。

  高二作文关于中国汉字4汉字,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力量,横平竖直,端庄大方,更有一种文字的生命之美。

  古代的文人书写底蕴颇为深厚,提笔落笔,墨色便在纸上浮现。一笔墨,分隔了墨白,分隔了阴阳,分隔了虚实。笔法的时而轻墨,时而疾徐,汉字的深厚刚劲表达得漂流尽致。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一个个汉字是丰富的书法瑰宝。它们是中国五千年古老文化的结晶,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疑聚力量。

  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写下每一个笔画都是拉长历史镜头的过程。古人写书法是从临摹法楷体开始的,数千张纸的练习追求书法之道。古人曰:正者,冲和之谓也。练字以中和之道为内涵,做到身正、笔正、纸正。以正的立意书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用内心对书法的尊崇表现汉字之美。大多数书法家都有自己独具一格的字体,或许飘逸,或许柔美,当每个人的内心沉淀下来去倾诉时,语言学会有自己不同寻常的生命特质,字体也便不同了。字体形状有别,灵魂始终是一致的,汉字带给人的洗涤与净化是不会改变的。

  真正用心灵触摸一支毛笔,体会墨汁落于纸上,轻轻渲染开来的韵味。临摹一篇美文,感知那春风拂过柳叶的雅致,亦或是临摹一篇经典,感知古风古韵,如同欣赏那红墙黄瓦间,一位手撑油纸伞的女子。写下端端正正的一笔一划,细细体味书法之美,汉字之美。当笔尖轻轻落于纸上,悠悠墨韵染,当每一撇一捺划过,都是在诉说。你听到了吗?那是在与纸墨的细语,它柔情又细小的声响,在笔尖,在纸上,在墨里。

  汉字之美,是无法言说的,满心的欣然和崇高的敬意,只能化作空中的墨香回荡去表达。

  高二作文关于中国汉字5中华文化,源远流传;中国的汉字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字拥有它独特的韵味。

  题记

  汉字是维系中国文化的纽带,由横竖撇捺组成的汉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今,汉字已经成为了冷门,已经没有多少人去书写它,去品味他。我们必须勤写字,让中国独特的文化延续下去。

  汉字由简单的笔划组成,却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细细品味,你会发现他们生机勃勃,截然不同,犹如调皮小孩般。当用笔写下一个个汉字时,你一定会感叹汉字的独特。时而轻如鸿毛,时而刚劲有力。每一个字都犹如一幅精彩的画面,犹如一个跳动的音符,使我们心中一阵感动。一个日字,让人感觉到了太阳的温暖,一个月字让人感受到了月光的柔和。一个喜字使人笑容满面,犹如沐浴春风,一个衰字使人眉心一皱,轻轻叹息。一个恕字使人气上心头,火冒三丈。这何尝不表现了汉字独特之美?

  汉字拥有悠久的历史,持续至今已经有了两千年: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草书、行书到至今的汉字有哪样不值得我们去感叹呢?

  汉字,它们像一个个跳动的小精灵,在纸上跳着、唱着。多么迷人啊!无论是谁都会沉迷于其中。每看每个字都如此平凡,其实它们都是深藏不漏的高手,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思想。当我们烦恼时,看看汉字,心情也会变好起来吧,毕竟它是多么美丽!

  每个汉字都经历了一段道路,才流传至今,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最重要的是:它,很美好!

  【关于汉字的优秀议论文800字

  关于中国汉字的优质作文五篇】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推荐访问:汉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论文 汉字 中国文化 影响


[汉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论文(4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