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120网    > 专题范文 > 事迹材料 >

贫困户个人脱贫事迹8篇

时间:2022-02-22 00:31:32  来源:网友投稿

贫困户个人脱贫事迹8篇

贫困户个人脱贫事迹篇1

__是__市委政策研究室派驻铁山港区南康镇__村驻村工作队员。驻村以来,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脱贫、推动乡村建设、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五大职责,大力推动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致富,扎实开展驻村扶贫各项工作,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__村脱贫46户181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4.45%下降至2019年底的0.87%。

加强调查研究,掌握村情民意

驻村以来,__不断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实地查看、入户调查等方式摸清村情,遍访全村所有贫困户掌握民意。对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致贫原因、子女上学情况、务工情况了熟于心,主动协调精准解决贫困户面临的实际困难。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按照分片管理原则,__与村委文书一起对管片的缸瓦窑村、海路村、广和村、仓面垌村等4个自然村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综合管理,多次遍访该片区所有贫困户,对每一户贫困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做到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撰写《关于__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__村多措并举力啃“硬骨头”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快创建“三员新九有”示范村打赢__高质量脱贫攻坚战对策研究》等多篇调研报告;参与撰写了《2019年南康镇__村开展“三员九有”创建活动实施方案》、《__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发展规划(2018-2020)》、《__村2019年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规划》、《南康镇__村委关于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总结》等文稿,为谋划推动__村整村脱贫提供参考。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认真履职尽责

__村是__市唯一的深度贫困村,__深知__村基础设施落后、“两不愁、三保障”等方面的短板。一是积极协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投资50万元修建手巾冲村村中道路910米,投资19.8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36盏,分别投资71.5万元、42.68万元修建深冲村机耕道路1.3公里和手巾冲村机耕道路776米。2019年投资62.27万元修建戴屋村道路0.958公里,投资65.52万元何屋村道路1.008公里。二是大力推动精准脱贫。聚焦突出问题,补齐工作短板,较好地完成年度脱贫摘帽目标任务。2018年实现34户161人脱贫,2019年实现46户181人脱贫。三是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集中发力,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四包”工作机制,跟踪落实全村176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上学情况,确保全村无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辍学。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全村基本医保参保率98.22%。其中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100%。组织全村150多名疑似患慢性病贫困对象到医院进行慢病筛查鉴定,共认定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93人并发放了慢病卡。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对全村贫困户房屋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并主动协调住建部门予以解决相关问题。2017-2018年全村落实48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并通过验收,2019年落实10户贫困户实施危改。2019年,__和驻村工作组完成220户贫困户的以奖代补项目验收工作,每户贫困户获得以奖代补资金900-1300元。

多方筹措资金,真情为民服务

2018年,__向后盾单位市委政策研究室争取资金1.2万元支持__村委亮化工程建设,为__村委购置太阳能路灯2盏;2019年,协调后盾单位市委政策研究室出资约2万元修缮__村委缸瓦窑村和瓦窑冲村两段破损严重的道路,排除安全隐患,方便群众出行。此外,__还联系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等帮扶单位,协调解决贫困户危房改造资金困难。同时,__积极通过“农事网通”“阳光红页”等平台为民办事服务,认真把让“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腿”落实到位,提升了办事效率,得到了群众认可。

策动产业发展,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__一直心系产业发展,一是落实“以奖代补”政策推进特色产业脱贫。2019年,和驻村工作组完成220户贫困户的“以奖代补”项目验收工作,每户贫困户获得“以奖代补”资金900-1300元。二是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村集体经济主要有分布式光伏电站、肉牛养殖、农贸市场、梦想创业孵化基地(大棚种植)等项目。截止2019年11月,__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86万元,同比增长16.2%。首先,共有217户贫困户获得光伏发电项目分红总计9.07万元,平均每户400多元,村委投入光伏项目股金10万元,每年获得股金分红约6000元。其次,肉牛养殖场通过场地出租、入股合作经营方式获得股金分红3万元;此外,__村委利用自治区财政投入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建设占地5亩的村级农贸市场,共有铺面6间,2019年通过铺面出租获得收入0.9万元。此外,__村梦想创业孵化基地于2019年11月份启动,基地建设总投资534万元,建设有面积为200亩的果蔬大棚,可带动60多户贫困户创业,直接带动就业150人。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创业孵化基地+金融+贫困户”模式运转,入驻的贫困户每户可获得3亩的大棚使用权,享受两年的国家创业补助资金,还可以学到科学的大棚种植技术,带动年纯收入提高3万元以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__和驻村工作组的共同努力下,__村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和增收的渠道进一步拓宽,日子越过越红火,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贫困户个人脱贫事迹篇2

“我从党员的投票中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更从村民的眼神中感到了期盼和压力,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时刻,我一定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彻底摘掉贫困村帽子。”2018年4月,__再次当选为城山村支部书记时,满怀信心地说道。

__,2006年成为__县__镇城山村的“当家人”,2015年被该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6年被县委授予“党员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他不仅是一位好党员,更是一位带头致富的好支书!

主动担责贫困村发展难题

改善基础设施。近年来,因为党的好政策和政府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山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人均农田少、资源匮乏等因素仍然制约着村子的发展。面对这些难题,__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多方奔走,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为本村争取项目,对下协调群众,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经过他的多方努力,2017年,村里97亩坝地进行了覆土、修排水渠,恢复780亩水毁农田和300亩撂荒果园,维修了村部党员活动阵地。目前,全村耕地面积达到了2421亩,人均2.4亩。

筹措扶贫资金。成立互助资金协会,__任理事长,每户入股500元作为会费,可以贷款3000至5000元用于发展产业,优先贫困户贷款发展产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协会不认可,不愿意入股,__带头入了股,并说服自己的亲戚全部入了股。发放了第一笔贷款后,村民才相信了这个组织。现在全村互助资金已达21.8万元,会员发展到了436户,全村累计发放贷款10万元,为6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资金15万,使贫困户发展产业有了资金保障。

返乡青年创业。__爱才也惜才,吸引众多在外能人回乡创业,且把他们都发展成党员,作为村上的后备发展力量。在他的感召下,这几年在外干得风生水起的杨占金回到村里,流转了15亩闲置土地,加上自家5亩土地,新建了20亩苹果园。畜牧防疫专业的__大学毕业后,回村养了50头猪20头肉牛,闲暇时给周边多个县区的牲畜看病,仅这一项净收入就多达十余万元。__说:“家乡和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创业环境好。而且回来创业实现自己致富梦的同时,还能为家乡作点贡献。”

主动服务贫困户增收难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城山村有精准扶贫户9户27人,张召花、刘世勇、王海丽等3户最困难的贫困户也是他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他组织村“三委”班子多次走访调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为每户制定了脱贫办法和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建成了长效发展产业,确保逐步增收,实现脱贫致富。

改善人居环境。面对扶贫工作,__先从人居环境入手,争取人居环境改造项目,为9户贫困户进行了室内、围墙、双瓮式漏斗厕所粉刷、房屋置顶、配备了窗帘、沙发等。为张召花、刘世勇两户还配备了米面柜、衣服柜、洗衣机等。张召花、刘世勇两户属于兜底户,家人都带有弱智,这儿的人管叫愣汉,家里原来脏乱不堪,经过人居环境整治后,家里有了大的改观,市县主要领导也多次来访调研。贫困户胡有桂没有安全住房,__多方筹措资金争取危房改造项目,亲自监督建造房屋,现在已经住进了新房。胡有桂总对人说:“没有李支书,我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发展苹果产业。按照县上政策,__选定了苹果产业作为全村的的主导产业,现在全村已实现户户有果树,每户至少有1人懂果树管理技术。村上成立了果树技术服务队,来回督导培训,按时组织参加县镇果树技术培训会。张召花家有3口人,张召花和三儿刘世岩智残,刘世勇家有5口人,儿媳腿残,两户家所有人几乎都带有弱智倾向。为了发展长效产业,防止返贫,2017年__帮助张召花家和刘世勇家以每亩300元的价格分别流转了5.1亩、9亩土地,种植5年生初挂果果树。考虑到这两家劳力少,__带领村果树技术服务队帮忙套袋、打药、摘袋。何平贵今年80多岁,独居老人,家中4亩果园无人管理,__先是帮助代管,又上门做女儿的工作,现在由女儿和村上共同帮助管理。何平贵常念叨:“共产党好,村支部好,没有他们我也活不到今天,每年给我米面油,房子漏水给免费置顶,还领上免费看病,代管果园,就跟自己的亲儿子一样。”

扶志与扶智。__每周都要到贫困户家中和他们拉家常,开导心智,帮他们树立致富信心。他还提倡贫困户每家必须有1人学会果树管理技术,村果树服务队手把手教,直至学会为止。

拓展增收渠道。在发展苹果产业的同时,为了保障收入,增加增收渠道,__又为张召花家和刘世勇家各申请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在本村公路沿线打扫卫生,每人一段300米距离,每月工资600元。他还雇佣贫困户给村集体干活,在逢年过节时给予提供米面油和时令衣服,保证了他们日常生活所需。

发展特色养殖。富汉崾岘村王海丽家有6口人,由于男人犯法被判了3年有期徒刑,留下5个娃,其中最大的才六岁,还有一对双胞胎,2个已上幼儿园,3个还在家里,光娃娃都让王海丽一人忙不过来了,收入无从谈起。面对这种情况,2017年,__协调信用社给王海丽贷款扶贫资金5万元,帮助她养起了8头牛,并说服王海丽老人帮忙代管8头牛和3亩苹果,县上又给补助5000元产业发展资金,现在已发展到了20头了,每头牛至少能产肉350斤,按市场价每斤35元算,每头牛收入可以过万元,抛过本,每头牛也可挣大几千元,脱贫不成问题。为了帮助张召花和刘世勇两户贫困户脱贫,__加大投入力度,自己出资为两户每户各买3头猪,帮助发展养殖业。

主动出击村集体经济空白难题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2016年,__代表村集体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流转了303亩被荒废的耕地,流转期限为25年。目前,已经栽上了苹果树苗198亩,其余的正在覆土增肥。

2017年7月,城山村还成立了__清润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集体经济的各项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__算了笔账:前3年,通过在果园里套种黄豆,每亩基本能赚300元,把流转费稳稳就包住了。等苹果见利特别是进入丰产期后,每亩至少能卖1万元,刨除给村民30%的分红和其他各项投入开支,村里至少还能落下五六千元。现在村集体还有740亩林地,集体拆迁征地款21万元,全部用于发展苹果产业。

有这样一个当家人、引路人,城山村连续两年被__镇党委、政府评为综合发展先进村、脱贫攻坚先进村,2017年又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__说:“当村干部不能敷衍,说干什么就干,不干就放下让别人干,不要把位占住,一味的嫌麻烦,你干上十年麻烦十年,最后什么都给老百姓干不下,你还占着位,所以,咱干一天像一天,要干成个样子!”

贫困户个人脱贫事迹篇3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脱贫攻坚工作分队长、贫困村六合村挂村组长__,勇于涉险,迎难而上,深入疫情一线。积极协调帮助贫困村立项目稳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干部群众共克时艰,坚决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大战役,真正做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两不误双促进。

强化排查,有效阻断传播源。__是__市八步区人,富川城北镇贫困村六合村的驻村工作组长。疫情发生以来,大年三十晚,他就回到村里组织村“两委”干部全面排查涉武汉返回人员,第一时间掌握了村内涉武汉返回的人员情况,加强对人对户的隔离管控。在村里,__组建了村内疫情防控工作体系,按自然村分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片区村干即是网格长、村小组长即是网格员,对涉__返回人员及发热、咳嗽病人,全部纳入视线管理,每天监测身体健康状况。

2月7日,接到新田自然村网格长报告,称已过14天隔离期的涉__返回人员有发热、咳嗽症状,在卫生院忙不过来的情况下,__稍作个人防护后,立即进村为患者测量体温,动员其消除心理恐惧,及时到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就医。

__经常带领扶贫工作组和村委干部,挨家挨户排查疑似病例,利用村委大喇叭、宣传车,在村寨张贴悬挂疫情防控横幅、标语900多条,确保群众对疫情防控安全知识“看得见、听得见、能了解”,营造全员知晓、全员重视、全员参与的宣传氛围,增强村民的防范意识,教育劝导群众自觉取消聚餐、聚会、传统节日及红白喜事宴席等29场,有效阻断病毒传播源,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因疫情来得突然,很多商铺关闭,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全镇物资匮乏。__除了一方面为全镇防疫出谋划策,另一方面主动寻找社会力量捐款捐物,并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急时买回30把体温枪,解决了全镇民众体温测量燃眉之急。

投入春耕,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疫情防控工作,__都是贫困村六合村的主心骨。原计划决定在六合村,投资200万建立的30亩香菇种植基地,因为受到春节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停工停产。__仍不忘脱贫攻坚的使命,充分认识到此次突发疫情对贫困户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为保障贫困户收入不受影响,他及时动员六合村村民各自分散到农田做好春耕备耕恢复生产,同时寻找村民群众滞销的农产品销售途径和渠道。

接到该县可复工复产的通知后,__立即联系外地客商到城北镇帮助贫困户家收购冬菜。村民种植的香芋南瓜,香味浓郁、软糯可口,然而销路不畅,收购价格低。__利用__市总工会组建的“__市职工服务平台”等电商平台,为香芋南瓜等农产品开辟线上销路,单“__市职工服务平台”一次就帮助农户销售滞销的农产品达5000多吨。

复工复产,保障产业如期开工。2019年8月,__带领驻村队员、村“两委”干部以及村民代表,赴八步区桂岭镇、福建省龙岩市考察香菇种植产业。回来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引进发展香菇种植产业。为确保引进项目顺利落地,__跑遍__市内所有食用菌种植大户,深入调查研究,积极联系相关单位,请求支持六合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启动资金。在六合村后盾单位的协调下,最终争取到了20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2019年底,六合村香菇种植示范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按计划第一季30万棒香菇菌棒,于正月十五前后下地种植,因疫情影响,项目迟迟未能复工。目前,村里内强监控、外防输入工作取得成效,疫情防控形势向好。__连忙与村干部商议,组织前期汇总的贫困户劳动力有序复工复产,抢时间覆膜挖地,抢种首季香菇菌棒,全力保障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的双增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贫困户个人脱贫事迹篇4

__是__市委政策研究室派驻铁山港区南康镇__村驻村工作队员。驻村以来,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脱贫、推动乡村建设、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五大职责,大力推动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致富,扎实开展驻村扶贫各项工作,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__村脱贫46户181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4.45%下降至2019年底的0.87%。

加强调查研究,掌握村情民意

驻村以来,__不断通过查阅资料、访谈、实地查看、入户调查等方式摸清村情,遍访全村所有贫困户掌握民意。对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致贫原因、子女上学情况、务工情况了熟于心,主动协调精准解决贫困户面临的实际困难。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按照分片管理原则,__与村委文书一起对管片的缸瓦窑村、海路村、广和村、仓面垌村等4个自然村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综合管理,多次遍访该片区所有贫困户,对每一户贫困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做到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撰写《关于__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__村多措并举力啃“硬骨头”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加快创建“三员新九有”示范村打赢__高质量脱贫攻坚战对策研究》等多篇调研报告;参与撰写了《2019年南康镇__村开展“三员九有”创建活动实施方案》、《__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发展规划(2018-2020)》、《__村2019年度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规划》、《南康镇__村委关于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总结》等文稿,为谋划推动__村整村脱贫提供参考。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认真履职尽责

__村是__市唯一的深度贫困村,__深知__村基础设施落后、“两不愁、三保障”等方面的短板。一是积极协调推进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投资50万元修建手巾冲村村中道路910米,投资19.8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36盏,分别投资71.5万元、42.68万元修建深冲村机耕道路1.3公里和手巾冲村机耕道路776米。2019年投资62.27万元修建戴屋村道路0.958公里,投资65.52万元何屋村道路1.008公里。二是大力推动精准脱贫。聚焦突出问题,补齐工作短板,较好地完成年度脱贫摘帽目标任务。2018年实现34户161人脱贫,2019年实现46户181人脱贫。三是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集中发力,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四包”工作机制,跟踪落实全村176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上学情况,确保全村无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辍学。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全村基本医保参保率98.22%。其中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100%。组织全村150多名疑似患慢性病贫困对象到医院进行慢病筛查鉴定,共认定贫困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93人并发放了慢病卡。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对全村贫困户房屋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并主动协调住建部门予以解决相关问题。2017-2018年全村落实48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并通过验收,2019年落实10户贫困户实施危改。2019年,__和驻村工作组完成220户贫困户的以奖代补项目验收工作,每户贫困户获得以奖代补资金900-1300元。

多方筹措资金,真情为民服务

2018年,__向后盾单位市委政策研究室争取资金1.2万元支持__村委亮化工程建设,为__村委购置太阳能路灯2盏;2019年,协调后盾单位市委政策研究室出资约2万元修缮__村委缸瓦窑村和瓦窑冲村两段破损严重的道路,排除安全隐患,方便群众出行。此外,__还联系市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等帮扶单位,协调解决贫困户危房改造资金困难。同时,__积极通过“农事网通”“阳光红页”等平台为民办事服务,认真把让“信息跑路”代替“群众跑腿”落实到位,提升了办事效率,得到了群众认可。

策动产业发展,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__一直心系产业发展,一是落实“以奖代补”政策推进特色产业脱贫。2019年,和驻村工作组完成220户贫困户的“以奖代补”项目验收工作,每户贫困户获得“以奖代补”资金900-1300元。二是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村集体经济主要有分布式光伏电站、肉牛养殖、农贸市场、梦想创业孵化基地(大棚种植)等项目。截止2019年11月,__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86万元,同比增长16.2%。首先,共有217户贫困户获得光伏发电项目分红总计9.07万元,平均每户400多元,村委投入光伏项目股金10万元,每年获得股金分红约6000元。其次,肉牛养殖场通过场地出租、入股合作经营方式获得股金分红3万元;此外,__村委利用自治区财政投入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建设占地5亩的村级农贸市场,共有铺面6间,2019年通过铺面出租获得收入0.9万元。此外,__村梦想创业孵化基地于2019年11月份启动,基地建设总投资534万元,建设有面积为200亩的果蔬大棚,可带动60多户贫困户创业,直接带动就业150人。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创业孵化基地+金融+贫困户”模式运转,入驻的贫困户每户可获得3亩的大棚使用权,享受两年的国家创业补助资金,还可以学到科学的大棚种植技术,带动年纯收入提高3万元以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__和驻村工作组的共同努力下,__村的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和增收的渠道进一步拓宽,日子越过越红火,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贫困户个人脱贫事迹篇5

“每一个贫困户就好比一辆正在上陡坡的手扶拖拉机。没油了、轮子没气了、发动机坏了,政府帮你们加油、维修、打气,还有帮扶干部在后面使劲地推。但最终要攻上这个陡坡,度过难关,还是需要拖拉机自己能发动起来。”这是__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党委书记__在每一个村开展“扶贫感恩教育”时都会讲的一段话,在台下聆听的贫困户和村民代表频频点头。据统计,近年来,那楼镇深入各村开展“感恩教育”30余场次,参加人员3000余人次。当地贫困户的思想观念和感恩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改变,激发了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

最精准的示范书记讲给书记听

为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及非贫困户“眼红病”的思想,鼓励贫困户提高自身发展能力,找准出路,争取早日脱贫。那楼镇先后召开班子成员、全体镇、村干部、扶贫队员干部会议,决定每个乡领导蹲点一个村,利用乡村大课堂为载体,面对全体村民、贫困户开展精神扶贫:即思想教育和感恩教育活动,增强贫困户自强、自立、感恩意识。

__率先垂范,结合开展贫困户集中遍访活动,亲自向所遍访的1250户贫困户开展感恩教育,不仅仅面向农户,更是要求所有村的村党支部书记、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到场聆听。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传国家惠农助农政策,鼓励贫困户克服困难,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通过自身努力奔小康,过上幸福生活。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深切帮扶,感恩党在扶贫路上一个不落,让他们在思想上走出“深山”,消除极少数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学会感恩,抓住机遇,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创收致富。目前,那楼镇组织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已覆盖所有行政村(社区)。

最朴实的语言群众讲给群众听

在那楼镇那盆村的“感恩教育”宣讲活动中,因为前来听讲的村民人数太多,原先预计在村委会议室召开的宣讲会改在村委会楼前的小广场举行。脱贫户杨泽登在听完书记的宣讲后自告奋勇的拿起来话筒,分享他生活的美好变化。他说:“之前我家里真的很穷,前几年好不容易取上了老婆,生下了两个儿子,小儿子才刚满两岁,前妻因为嫌我太穷就走了,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儿子……”这时,在座的几位年纪稍大的妇女,眼眶已经湿润。“精准扶贫来了,党和政府不仅帮助我发展产业,帮扶干部介绍我到镇上的龙头企业去打工,教育资助解决了我小孩上幼儿园的问题。通过产业帮扶资金发展鱼养殖,种植甘蔗、水稻、板栗南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每月打工有2000多元。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又娶上老婆啦!”此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贫困户用他们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漏雨的房子住了大半辈子,感谢我的帮扶干部,为了危房改造的事情帮我不知道跑了多少趟,让我现在住上了新房子。”“我要感谢政府,有了教育帮扶资金,解决了我小孩上学问题,现在也毕业找到工作了。”道路通了、住房好了、产业多了、辍学少了,群众感受到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吃水不忘挖井人。忆往昔比今朝,一句句朴实的“感谢”发自肺腑,溢于言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最有力的带动群众带着群众干

同样在那盆村,脱贫户周其包演绎着一个不仅自己脱贫致富,更要带动乡亲脱贫致富的精彩故事。周其包的两个儿子都在上大学,仅靠种地供他们上学让周其包的负担十分沉重。2016年初,政策的帮扶给了他希望。扶贫教育资助解决了两个孩子上大学的问题,让他放下心来发展产业。2016年,他第一次领到了5000元的产业帮扶资金,他全部用于购买西瓜种苗、地膜、化肥等农资,种上了10亩西瓜。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周其包当年的收入就有近5万元。因为种西瓜,第二年他就建起了新房。不仅如此,附近的村民都看到了他种西瓜赚了钱,在他的带动下纷纷加入西瓜种植大军。目前,周其包带动了12户农户一起种植,其中有一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近两年,这12户都陆续新建、加建了房子,大家都亲切地将这些房子称为“西瓜楼”。

那楼镇党委宣传委员李焕鳞说:“周其包对于政府的帮扶非常珍惜,他没有等靠,而是用自己努力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他还不忘反哺乡亲,带领了一批村民一起走上了产业致富的道路。”2019年,周其包的家里又传来了好消息,他的大儿子大学毕业在深圳的一家高新企业找到了工作,每月的工资有1万多元,他们家也真正走上了小康之路。

贫困户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感恩,更学会了珍惜。党委、政府宣传党的扶贫政策,鼓励贫困户克服困难,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润物细无声,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消除了,“想脱贫”的干劲更足了,“会脱贫”的能力增强了,“争脱贫”的氛围更浓了,那楼镇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初的14.9%降至2019年底的0.15%。

贫困户个人脱贫事迹篇6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富川瑶族自治县城北镇脱贫攻坚工作分队长、贫困村六合村挂村组长__,勇于涉险,迎难而上,深入疫情一线。积极协调帮助贫困村立项目稳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干部群众共克时艰,坚决打好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大战役,真正做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两不误双促进。

强化排查,有效阻断传播源。__是__市八步区人,富川城北镇贫困村六合村的驻村工作组长。疫情发生以来,大年三十晚,他就回到村里组织村“两委”干部全面排查涉武汉返回人员,第一时间掌握了村内涉武汉返回的人员情况,加强对人对户的隔离管控。在村里,__组建了村内疫情防控工作体系,按自然村分片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个片区村干即是网格长、村小组长即是网格员,对涉__返回人员及发热、咳嗽病人,全部纳入视线管理,每天监测身体健康状况。

2月7日,接到新田自然村网格长报告,称已过14天隔离期的涉__返回人员有发热、咳嗽症状,在卫生院忙不过来的情况下,__稍作个人防护后,立即进村为患者测量体温,动员其消除心理恐惧,及时到乡镇卫生院发热门诊就医。

__经常带领扶贫工作组和村委干部,挨家挨户排查疑似病例,利用村委大喇叭、宣传车,在村寨张贴悬挂疫情防控横幅、标语900多条,确保群众对疫情防控安全知识“看得见、听得见、能了解”,营造全员知晓、全员重视、全员参与的宣传氛围,增强村民的防范意识,教育劝导群众自觉取消聚餐、聚会、传统节日及红白喜事宴席等29场,有效阻断病毒传播源,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因疫情来得突然,很多商铺关闭,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全镇物资匮乏。__除了一方面为全镇防疫出谋划策,另一方面主动寻找社会力量捐款捐物,并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急时买回30把体温枪,解决了全镇民众体温测量燃眉之急。

投入春耕,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疫情防控工作,__都是贫困村六合村的主心骨。原计划决定在六合村,投资200万建立的30亩香菇种植基地,因为受到春节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停工停产。__仍不忘脱贫攻坚的使命,充分认识到此次突发疫情对贫困户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为保障贫困户收入不受影响,他及时动员六合村村民各自分散到农田做好春耕备耕恢复生产,同时寻找村民群众滞销的农产品销售途径和渠道。

接到该县可复工复产的通知后,__立即联系外地客商到城北镇帮助贫困户家收购冬菜。村民种植的香芋南瓜,香味浓郁、软糯可口,然而销路不畅,收购价格低。__利用__市总工会组建的“__市职工服务平台”等电商平台,为香芋南瓜等农产品开辟线上销路,单“__市职工服务平台”一次就帮助农户销售滞销的农产品达5000多吨。

复工复产,保障产业如期开工。2019年8月,__带领驻村队员、村“两委”干部以及村民代表,赴八步区桂岭镇、福建省龙岩市考察香菇种植产业。回来后,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引进发展香菇种植产业。为确保引进项目顺利落地,__跑遍__市内所有食用菌种植大户,深入调查研究,积极联系相关单位,请求支持六合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启动资金。在六合村后盾单位的协调下,最终争取到了20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支持。2019年底,六合村香菇种植示范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按计划第一季30万棒香菇菌棒,于正月十五前后下地种植,因疫情影响,项目迟迟未能复工。目前,村里内强监控、外防输入工作取得成效,疫情防控形势向好。__连忙与村干部商议,组织前期汇总的贫困户劳动力有序复工复产,抢时间覆膜挖地,抢种首季香菇菌棒,全力保障村民和村集体经济的双增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贫困户个人脱贫事迹篇7

“每一个贫困户就好比一辆正在上陡坡的手扶拖拉机。没油了、轮子没气了、发动机坏了,政府帮你们加油、维修、打气,还有帮扶干部在后面使劲地推。但最终要攻上这个陡坡,度过难关,还是需要拖拉机自己能发动起来。”这是__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党委书记__在每一个村开展“扶贫感恩教育”时都会讲的一段话,在台下聆听的贫困户和村民代表频频点头。据统计,近年来,那楼镇深入各村开展“感恩教育”30余场次,参加人员3000余人次。当地贫困户的思想观念和感恩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改变,激发了贫困户的脱贫内生动力。

最精准的示范书记讲给书记听

为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及非贫困户“眼红病”的思想,鼓励贫困户提高自身发展能力,找准出路,争取早日脱贫。那楼镇先后召开班子成员、全体镇、村干部、扶贫队员干部会议,决定每个乡领导蹲点一个村,利用乡村大课堂为载体,面对全体村民、贫困户开展精神扶贫:即思想教育和感恩教育活动,增强贫困户自强、自立、感恩意识。

__率先垂范,结合开展贫困户集中遍访活动,亲自向所遍访的1250户贫困户开展感恩教育,不仅仅面向农户,更是要求所有村的村党支部书记、贫困村的第一书记、村“两委”干部到场聆听。宣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宣传国家惠农助农政策,鼓励贫困户克服困难,激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通过自身努力奔小康,过上幸福生活。同时让他们感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深切帮扶,感恩党在扶贫路上一个不落,让他们在思想上走出“深山”,消除极少数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学会感恩,抓住机遇,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创收致富。目前,那楼镇组织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已覆盖所有行政村(社区)。

最朴实的语言群众讲给群众听

在那楼镇那盆村的“感恩教育”宣讲活动中,因为前来听讲的村民人数太多,原先预计在村委会议室召开的宣讲会改在村委会楼前的小广场举行。脱贫户杨泽登在听完书记的宣讲后自告奋勇的拿起来话筒,分享他生活的美好变化。他说:“之前我家里真的很穷,前几年好不容易取上了老婆,生下了两个儿子,小儿子才刚满两岁,前妻因为嫌我太穷就走了,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儿子……”这时,在座的几位年纪稍大的妇女,眼眶已经湿润。“精准扶贫来了,党和政府不仅帮助我发展产业,帮扶干部介绍我到镇上的龙头企业去打工,教育资助解决了我小孩上幼儿园的问题。通过产业帮扶资金发展鱼养殖,种植甘蔗、水稻、板栗南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收益,每月打工有2000多元。再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又娶上老婆啦!”此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贫困户用他们自己的经历,自己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漏雨的房子住了大半辈子,感谢我的帮扶干部,为了危房改造的事情帮我不知道跑了多少趟,让我现在住上了新房子。”“我要感谢政府,有了教育帮扶资金,解决了我小孩上学问题,现在也毕业找到工作了。”道路通了、住房好了、产业多了、辍学少了,群众感受到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吃水不忘挖井人。忆往昔比今朝,一句句朴实的“感谢”发自肺腑,溢于言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最有力的带动群众带着群众干

同样在那盆村,脱贫户周其包演绎着一个不仅自己脱贫致富,更要带动乡亲脱贫致富的精彩故事。周其包的两个儿子都在上大学,仅靠种地供他们上学让周其包的负担十分沉重。2016年初,政策的帮扶给了他希望。扶贫教育资助解决了两个孩子上大学的问题,让他放下心来发展产业。2016年,他第一次领到了5000元的产业帮扶资金,他全部用于购买西瓜种苗、地膜、化肥等农资,种上了10亩西瓜。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周其包当年的收入就有近5万元。因为种西瓜,第二年他就建起了新房。不仅如此,附近的村民都看到了他种西瓜赚了钱,在他的带动下纷纷加入西瓜种植大军。目前,周其包带动了12户农户一起种植,其中有一半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近两年,这12户都陆续新建、加建了房子,大家都亲切地将这些房子称为“西瓜楼”。

那楼镇党委宣传委员李焕鳞说:“周其包对于政府的帮扶非常珍惜,他没有等靠,而是用自己努力发展生产,脱贫致富。他还不忘反哺乡亲,带领了一批村民一起走上了产业致富的道路。”2019年,周其包的家里又传来了好消息,他的大儿子大学毕业在深圳的一家高新企业找到了工作,每月的工资有1万多元,他们家也真正走上了小康之路。

贫困户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感恩,更学会了珍惜。党委、政府宣传党的扶贫政策,鼓励贫困户克服困难,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润物细无声,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消除了,“想脱贫”的干劲更足了,“会脱贫”的能力增强了,“争脱贫”的氛围更浓了,那楼镇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初的14.9%降至2019年底的0.15%。

贫困户个人脱贫事迹篇8

“我从党员的投票中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更从村民的眼神中感到了期盼和压力,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时刻,我一定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彻底摘掉贫困村帽子。”2018年4月,__再次当选为城山村支部书记时,满怀信心地说道。

__,2006年成为__县__镇城山村的“当家人”,2015年被该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6年被县委授予“党员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他不仅是一位好党员,更是一位带头致富的好支书!

主动担责贫困村发展难题

改善基础设施。近年来,因为党的好政策和政府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山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人均农田少、资源匮乏等因素仍然制约着村子的发展。面对这些难题,__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多方奔走,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为本村争取项目,对下协调群众,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经过他的多方努力,2017年,村里97亩坝地进行了覆土、修排水渠,恢复780亩水毁农田和300亩撂荒果园,维修了村部党员活动阵地。目前,全村耕地面积达到了2421亩,人均2.4亩。

筹措扶贫资金。成立互助资金协会,__任理事长,每户入股500元作为会费,可以贷款3000至5000元用于发展产业,优先贫困户贷款发展产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协会不认可,不愿意入股,__带头入了股,并说服自己的亲戚全部入了股。发放了第一笔贷款后,村民才相信了这个组织。现在全村互助资金已达21.8万元,会员发展到了436户,全村累计发放贷款10万元,为6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资金15万,使贫困户发展产业有了资金保障。

返乡青年创业。__爱才也惜才,吸引众多在外能人回乡创业,且把他们都发展成党员,作为村上的后备发展力量。在他的感召下,这几年在外干得风生水起的杨占金回到村里,流转了15亩闲置土地,加上自家5亩土地,新建了20亩苹果园。畜牧防疫专业的__大学毕业后,回村养了50头猪20头肉牛,闲暇时给周边多个县区的牲畜看病,仅这一项净收入就多达十余万元。__说:“家乡和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创业环境好。而且回来创业实现自己致富梦的同时,还能为家乡作点贡献。”

主动服务贫困户增收难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城山村有精准扶贫户9户27人,张召花、刘世勇、王海丽等3户最困难的贫困户也是他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他组织村“三委”班子多次走访调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为每户制定了脱贫办法和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建成了长效发展产业,确保逐步增收,实现脱贫致富。

改善人居环境。面对扶贫工作,__先从人居环境入手,争取人居环境改造项目,为9户贫困户进行了室内、围墙、双瓮式漏斗厕所粉刷、房屋置顶、配备了窗帘、沙发等。为张召花、刘世勇两户还配备了米面柜、衣服柜、洗衣机等。张召花、刘世勇两户属于兜底户,家人都带有弱智,这儿的人管叫愣汉,家里原来脏乱不堪,经过人居环境整治后,家里有了大的改观,市县主要领导也多次来访调研。贫困户胡有桂没有安全住房,__多方筹措资金争取危房改造项目,亲自监督建造房屋,现在已经住进了新房。胡有桂总对人说:“没有李支书,我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发展苹果产业。按照县上政策,__选定了苹果产业作为全村的的主导产业,现在全村已实现户户有果树,每户至少有1人懂果树管理技术。村上成立了果树技术服务队,来回督导培训,按时组织参加县镇果树技术培训会。张召花家有3口人,张召花和三儿刘世岩智残,刘世勇家有5口人,儿媳腿残,两户家所有人几乎都带有弱智倾向。为了发展长效产业,防止返贫,2017年__帮助张召花家和刘世勇家以每亩300元的价格分别流转了5.1亩、9亩土地,种植5年生初挂果果树。考虑到这两家劳力少,__带领村果树技术服务队帮忙套袋、打药、摘袋。何平贵今年80多岁,独居老人,家中4亩果园无人管理,__先是帮助代管,又上门做女儿的工作,现在由女儿和村上共同帮助管理。何平贵常念叨:“共产党好,村支部好,没有他们我也活不到今天,每年给我米面油,房子漏水给免费置顶,还领上免费看病,代管果园,就跟自己的亲儿子一样。”

扶志与扶智。__每周都要到贫困户家中和他们拉家常,开导心智,帮他们树立致富信心。他还提倡贫困户每家必须有1人学会果树管理技术,村果树服务队手把手教,直至学会为止。

拓展增收渠道。在发展苹果产业的同时,为了保障收入,增加增收渠道,__又为张召花家和刘世勇家各申请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在本村公路沿线打扫卫生,每人一段300米距离,每月工资600元。他还雇佣贫困户给村集体干活,在逢年过节时给予提供米面油和时令衣服,保证了他们日常生活所需。

发展特色养殖。富汉崾岘村王海丽家有6口人,由于男人犯法被判了3年有期徒刑,留下5个娃,其中最大的才六岁,还有一对双胞胎,2个已上幼儿园,3个还在家里,光娃娃都让王海丽一人忙不过来了,收入无从谈起。面对这种情况,2017年,__协调信用社给王海丽贷款扶贫资金5万元,帮助她养起了8头牛,并说服王海丽老人帮忙代管8头牛和3亩苹果,县上又给补助5000元产业发展资金,现在已发展到了20头了,每头牛至少能产肉350斤,按市场价每斤35元算,每头牛收入可以过万元,抛过本,每头牛也可挣大几千元,脱贫不成问题。为了帮助张召花和刘世勇两户贫困户脱贫,__加大投入力度,自己出资为两户每户各买3头猪,帮助发展养殖业。

主动出击村集体经济空白难题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2016年,__代表村集体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流转了303亩被荒废的耕地,流转期限为25年。目前,已经栽上了苹果树苗198亩,其余的正在覆土增肥。

2017年7月,城山村还成立了__清润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集体经济的各项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__算了笔账:前3年,通过在果园里套种黄豆,每亩基本能赚300元,把流转费稳稳就包住了。等苹果见利特别是进入丰产期后,每亩至少能卖1万元,刨除给村民30%的分红和其他各项投入开支,村里至少还能落下五六千元。现在村集体还有740亩林地,集体拆迁征地款21万元,全部用于发展苹果产业。

有这样一个当家人、引路人,城山村连续两年被__镇党委、政府评为综合发展先进村、脱贫攻坚先进村,2017年又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__说:“当村干部不能敷衍,说干什么就干,不干就放下让别人干,不要把位占住,一味的嫌麻烦,你干上十年麻烦十年,最后什么都给老百姓干不下,你还占着位,所以,咱干一天像一天,要干成个样子!”

推荐访问:贫困户 脱贫 事迹 贫困户自我脱贫事迹 贫困户脱贫典型事迹 脱贫致富个人典型事迹贫困户 贫困户脱贫先进事迹 贫困户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材料 贫困户脱贫致富先进个人主要事迹 贫困户脱贫事迹范文 优秀贫困户脱贫主要事迹 贫困户自主脱贫事迹 贫困户励志脱贫事迹


[贫困户个人脱贫事迹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