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120网    > 专题范文 > 疫情防控 >

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12篇

时间:2022-02-22 20:25:22  来源:网友投稿

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12篇

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篇1

昨日,昆明市延安医院、昆明市儿童医院、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云南昆钢医院(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4家医院举行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仪式,共有40余名医护人员将赴湖北咸宁进行支援。

昆明市延安医院有5名医生、7名护士,共12人参加援鄂抗疫医疗队。其中7人是共产党员,3人是高级职称专家,学历方面,5人是博士、硕士学历。涵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专科、感染性疾病科。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心内科党支部书记周旭是此次昆明市延安医院出征医疗队的队长,也是医院第一个提交请战书的人。“我参加过2003年非典医疗队,积累了相对完整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经验。这次疫情有部分确诊患者有心血管疾病,我去到当地能更好地为这部分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周旭说。

“昆明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昆明市儿童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启程仪式上,12名队员喊出口号。担任医疗队医师组组长的高瑾说:“我们将在湖北疫情一线,发挥自己的专业医疗特长,全力抗击疫情。”1月29日,昆明市儿童医院经过认真筛选,从几百名自愿报名医护人员中精挑细选出17名医护人员,组成援助湖北医疗队,并对17名队员进行疫情防控方面的专业培训。最终,确定了12名医护人员援鄂名单,其中有4名呼吸科、感染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还有8名护士。

“爸爸加油,注意安全。”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深情的拥抱,是孩子送给张广斌的离别祝福。2月12日,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妇一科副主任医师张广斌将和9名同事赴湖北进行医疗援助。在出征仪式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震介绍,疫情当前,院里的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纷纷主动请战支援湖北。最终经过遴选,在符合条件的200多名护理人员和100多名医务人员中,挑选了2名医生和8名护士。

2月11日晚7点,安宁市医共体举行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仪式。来自云南昆钢医院(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的10名医护人员将作为医共体派出的首批医疗队驰援湖北咸宁。这支医疗队包括2名医生、8名护理人员,其中党员2人,队员们分别来自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肾内科等科室。同时,安宁市医共体紧急召开会议,医共体内的云南昆钢医院、安宁市人民医院、安宁市中医医院通力协作组建队伍并筹集物资。

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篇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一盘棋,同时间赛跑,与病魔斗争,在抗疫一线涌现出了无数可敬、可爱的“你们”,也正是因为“你们”的无私奉献和舍小家顾大家,这场战“疫”胜利可期。

“你”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展现了大爱逆行者的无悔担当。医者仁心,造就人间大爱。“你”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带着无悔信念舍小家奔赴一线,成为最美“逆行者”,谱写着一个个感人故事。“担心弄花护目镜,强忍泪水不哭的90后护士朱海秀”“行走不便,依旧坚守岗位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哭过之后,一如既往奋战在前线的医生胡明”“为节省防护服,值班期间只吃一顿饭、只上一次厕所的医护人员”等等事例比比皆是,“你”用无疆大爱与患者共克时艰,用“我将无我”见证医者仁心,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救死扶伤,不辞艰辛”“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无悔誓言。

“你”是勇挑重担的人民军队,彰显了人民子弟兵的初心本色。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选调军队优秀医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到全面接管火神山医院救治任务;从组建抗击疫情动力支援部队,到保障武汉各网点生活物资配送运输,再到调运物资支援“方舱医院”建设,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以最高站位迅速动员部署,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第一时间向组织递交请战书,“抗击疫情,首战用我”,“坚持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去”……子弟兵们用实际言行构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向人民群众传递出必胜信心和强大力量。

“你”是坚守初心的共产党员,诠释了党旗下宣誓的铮铮誓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来了,我不上谁上?”“只要有困难,党员就应该第一时间冲在前面!”“‘战疫’不打赢,我们决不收兵!”……疫情面前,广大党员没有片刻迟疑,纷纷主动放弃与亲人团聚机会,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这场全民战役中,用爱与责任构筑起一道携手抗击疫情、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固长城,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哪里有疫情隐患,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在荆楚大地,有3次主动请缨冲在最前线的“老将”彭志勇,有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胡龙霞,有与时间赛跑的广大党员突击队……因为“你们”的存在,党徽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越发“耀眼夺目”。

“你”是众志成城的人民群众,凝聚了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论是1998年的抗洪,还是2003年的非典,亦或2008年的抗震救灾,具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神州大地历来如此。庚子鼠年的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地纷纷驰援武汉,医护人员、救援物资、爱心捐款不断向一线集结,“武汉”你并不是独自在战斗,全国人民始终与“你”同心同向。“你”看,满载爱心蔬菜的货车从各地驶出,各阶层人士的爱心捐款向武汉汇聚,海外华侨自筹的医疗物资抵运国内……不仅如此,为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扩散,全国人民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各项举措,大街小巷显得格外“宁静”,庚子鼠年春节过得别样不同,全民总动员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正如歌曲中所唱的那样:“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谢谢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丽”。我相信,有“你”和“你们”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篇3

与死神赛跑,他们不眠不休坚守一线

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专科医院,观察区、隔离区、“红区”,这些名词,让普通人望而生畏。但是,武汉市6万名医务人员在繁重工作中坚守岗位,1.5万余名“白衣战士”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武汉市七医院发热门诊负责人说,自1月22日开诊以来,医院开辟了6个诊室24小时接诊,安排9名医生同时为门诊患者服务,每天平均接诊患者在千人左右。

1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护士王源媛,主动请缨成为医院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动作再麻利一点,就能再多诊治一个病人。”防护服穿脱一次需要近半小时,为了将时间全部用在病人身上,她8个小时不吃不喝,护目镜泛满水珠,手汗湿到皮肤发皱。

随着各地“援军”陆续到来,武汉部分医护人员得以暂下火线轮休。

1月28日,听说女儿奋战一个多月后“安全回来了”,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感染科护士柴应兰的父亲给医院写了一封感谢信:“她们的工作任务重,病房收治危重病人多,她们每天工作时间长!她们的工作环境艰苦危险,……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每天如此高强度、高压力的连轴工作!这是她们的常态。但是,她们没有胆怯、退缩,她们没有叫苦、叫累,她们时刻都陪伴在患者身边……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她们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从四面八方赶来紧急驰援的医护人员,来不及休整,就立刻冲入一线。

1月29日,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施娟美随浙江医疗队驰援武汉,按照领队宋栩彬的叮嘱,为了不污染防护服,节省时间,护士们一下车,就立刻剪掉长发。

1月29日零点到4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刘亮协同医生医治4名危重患者。前线医务工作者穿着足足5层厚的衣服,来完成抽血、血气分析、打针等各项护理措施。休息一段时间后,她紧接着上当天16点到20点的排班,“在厚厚的防护服下,一切细小的动作都变得如此困难,4个小时没有停歇,汗水早已经湿透衣服。”

到达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才几天,江苏援鄂医疗队队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副主任孙立群已经嗓音沙哑。连日来,她每天上午和本地医生们一起查房,指导制定治疗方案,下午2点才顾得上吃午饭,饭冷了便用开水泡一泡,对付一下。

危险无处不在。“一个斗士倒下了,我们还有无数的斗士冲锋在前,一如既往地坚守阵地,去迎接未知的挑战!”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赶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支援的护士黄艳清,看到一名武汉医生被感染后依然坚强的眼神,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广大医务工作者以近乎不眠不休的工作热情抗击疫情,救治病患。连日来,武汉越来越多的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篇4

华科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护人员:

必须冲锋在第一线

“姑娘,是你吗?感谢你送我的盒饭!我快康复了,来跟你道别!”那一瞬间,田洁的心里暖暖的。

田洁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主管护师,是最早奔赴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之一。一天晚饭时间,她注意到,远处一个年轻人推着一位坐着轮椅的老爹爹,两人手中没有吃的。于是她把还来不及吃的盒饭送给了他们:“这是干净的,我们的员工餐。”

没想到年轻小伙感动得连声道谢:“我和父亲感谢你,我们现在正缺吃的。”听到他们诚挚的话语,田洁之前所有的疲惫,在那一刻化为乌有。没想到,几天后,这位老人又通过防护服上的名字认出了正在为病人输液的田洁。

1月25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接到通知,需改建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接收医院。医院25日连夜开始进行病人转运清空病区工作,26日开始通宵施工改建,27日晚上6点开始接收病人,28日成立临时党支部。“现在我们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里面90%都是党员,还有许多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冲锋在第一线。”临时党支部书记祝文涛说。

赵利波医生年前值完普通病房的最后一个夜班后,和同为医生的妻子把刚6个月的孩子送回老家照顾,连夜返回武汉,2月1日来到病房。为了节约防护服,他每次都穿着一次性纸尿裤,尽可能延长工作时间。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党员,虽然还在哺乳期,也第一时间报名,时刻准备上抗疫的最前线。

成为定点医院后,中法新城院区开通3个病区,接收的病人80%都是急危重症病人。截至2月5日,中法新城院区已收治700多例急危重症患者。2月5日,院区再扩充建设550张床位,目前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改建,预计4天后开始收治重症病人。

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篇5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初读时不禁疑惑,仓颉创字而已,何以让天地恸哭、神鬼惊惧?张彦远这样解释:“造化不能藏起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意思是,文字出现后,上天终于可以传达心意、记载秘密,所以感动得下粟雨;而文字由于有巫术,鬼怪再也不能隐秘,所以惊惧大哭。可见,当有血有肉的现实生活,化作最真实情感的文字时,它的震撼力将无以衡量。

蓦然想到,在这场悄然而至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除了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突击队员冲锋一线,也有大量文艺工作者坚守后方,真实书写,向社会和人民传递着共克时艰的信心力量。

我在后方战“疫”,我看到每一名文艺工作者都在努力奔跑。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没有白大褂、也没有绿军装,但是他们依然奋战一线,发挥耳目喉舌作用,用不灭的灯为战友们点亮归家的路,用如椽的笔撑起同志们疲惫的肩。他们牢记嘱托、响应号召,及时传播疫情防控知识,客观记录前线点点滴滴,深入挖掘一线感人事迹。他们,用镜头定格感动,让我看到了“国士”南山眼中饱含的深情热泪;他们,用画笔描绘温暖,让我看到了“逆行者”雪夜登机战病魔的感人场景;他们,用各种各样方式,让我们看到一张张满是压痕的脸、一双双满是血丝的眼。他们用心书写着时代的精神图谱,精心创作着平民的英雄赞歌。

我在后方战“疫”,我为每一位奋战在前的朋友点赞。我们手虽不能相握,心却紧紧相连。您的“请战书”,您的“与妻信”,您在抗击疫情中的每一次逆行、每一份温情,都是我最朴质的创作元素。正如您所言:“既然从事了这个职业,这就是我的责任,虽然心里也有不舍,但疫情面前,不能退缩。”我将始终坚守文艺初心,在这狂风骤雨中以笔战“疫”,记录感动、鼓舞士气,讴歌真英雄,传播正能量,用文字向白衣战士致敬,向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抗疫英雄致敬。

有人说:在这个古老国度每一寸土地上,成片的花在大地上“摇摆”。每一朵都那么渺小,当他们连成一片,风也要驻足,云也要致敬。这种力量聚沙成塔,集孤弱为伟力;这种精神自强不息,使困地发新芽。我在后方战“疫”,让我们一起用爱歌唱、以笔战斗,众志成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篇6

与死神赛跑,他们不眠不休坚守一线

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专科医院,观察区、隔离区、“红区”,这些名词,让普通人望而生畏。但是,武汉市6万名医务人员在繁重工作中坚守岗位,1.5万余名“白衣战士”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武汉市七医院发热门诊负责人说,自1月22日开诊以来,医院开辟了6个诊室24小时接诊,安排9名医生同时为门诊患者服务,每天平均接诊患者在千人左右。

1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护士王源媛,主动请缨成为医院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动作再麻利一点,就能再多诊治一个病人。”防护服穿脱一次需要近半小时,为了将时间全部用在病人身上,她8个小时不吃不喝,护目镜泛满水珠,手汗湿到皮肤发皱。

随着各地“援军”陆续到来,武汉部分医护人员得以暂下火线轮休。

1月28日,听说女儿奋战一个多月后“安全回来了”,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感染科护士柴应兰的父亲给医院写了一封感谢信:“她们的工作任务重,病房收治危重病人多,她们每天工作时间长!她们的工作环境艰苦危险,……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每天如此高强度、高压力的连轴工作!这是她们的常态。但是,她们没有胆怯、退缩,她们没有叫苦、叫累,她们时刻都陪伴在患者身边……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她们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从四面八方赶来紧急驰援的医护人员,来不及休整,就立刻冲入一线。

1月29日,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施娟美随浙江医疗队驰援武汉,按照领队宋栩彬的叮嘱,为了不污染防护服,节省时间,护士们一下车,就立刻剪掉长发。

1月29日零点到4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刘亮协同医生医治4名危重患者。前线医务工作者穿着足足5层厚的衣服,来完成抽血、血气分析、打针等各项护理措施。休息一段时间后,她紧接着上当天16点到20点的排班,“在厚厚的防护服下,一切细小的动作都变得如此困难,4个小时没有停歇,汗水早已经湿透衣服。”

到达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才几天,江苏援鄂医疗队队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副主任孙立群已经嗓音沙哑。连日来,她每天上午和本地医生们一起查房,指导制定治疗方案,下午2点才顾得上吃午饭,饭冷了便用开水泡一泡,对付一下。

危险无处不在。“一个斗士倒下了,我们还有无数的斗士冲锋在前,一如既往地坚守阵地,去迎接未知的挑战!”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赶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支援的护士黄艳清,看到一名武汉医生被感染后依然坚强的眼神,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广大医务工作者以近乎不眠不休的工作热情抗击疫情,救治病患。连日来,武汉越来越多的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篇7

与死神赛跑,他们不眠不休坚守一线

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专科医院,观察区、隔离区、“红区”,这些名词,让普通人望而生畏。但是,武汉市6万名医务人员在繁重工作中坚守岗位,1.5万余名“白衣战士”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武汉市七医院发热门诊负责人说,自1月22日开诊以来,医院开辟了6个诊室24小时接诊,安排9名医生同时为门诊患者服务,每天平均接诊患者在千人左右。

1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护士王源媛,主动请缨成为医院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动作再麻利一点,就能再多诊治一个病人。”防护服穿脱一次需要近半小时,为了将时间全部用在病人身上,她8个小时不吃不喝,护目镜泛满水珠,手汗湿到皮肤发皱。

随着各地“援军”陆续到来,武汉部分医护人员得以暂下火线轮休。

1月28日,听说女儿奋战一个多月后“安全回来了”,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感染科护士柴应兰的父亲给医院写了一封感谢信:“她们的工作任务重,病房收治危重病人多,她们每天工作时间长!她们的工作环境艰苦危险,……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每天如此高强度、高压力的连轴工作!这是她们的常态。但是,她们没有胆怯、退缩,她们没有叫苦、叫累,她们时刻都陪伴在患者身边……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她们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从四面八方赶来紧急驰援的医护人员,来不及休整,就立刻冲入一线。

1月29日,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施娟美随浙江医疗队驰援武汉,按照领队宋栩彬的叮嘱,为了不污染防护服,节省时间,护士们一下车,就立刻剪掉长发。

1月29日零点到4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刘亮协同医生医治4名危重患者。前线医务工作者穿着足足5层厚的衣服,来完成抽血、血气分析、打针等各项护理措施。休息一段时间后,她紧接着上当天16点到20点的排班,“在厚厚的防护服下,一切细小的动作都变得如此困难,4个小时没有停歇,汗水早已经湿透衣服。”

到达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才几天,江苏援鄂医疗队队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副主任孙立群已经嗓音沙哑。连日来,她每天上午和本地医生们一起查房,指导制定治疗方案,下午2点才顾得上吃午饭,饭冷了便用开水泡一泡,对付一下。

危险无处不在。“一个斗士倒下了,我们还有无数的斗士冲锋在前,一如既往地坚守阵地,去迎接未知的挑战!”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赶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支援的护士黄艳清,看到一名武汉医生被感染后依然坚强的眼神,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广大医务工作者以近乎不眠不休的工作热情抗击疫情,救治病患。连日来,武汉越来越多的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篇8

华科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护人员:

必须冲锋在第一线

“姑娘,是你吗?感谢你送我的盒饭!我快康复了,来跟你道别!”那一瞬间,田洁的心里暖暖的。

田洁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主管护师,是最早奔赴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之一。一天晚饭时间,她注意到,远处一个年轻人推着一位坐着轮椅的老爹爹,两人手中没有吃的。于是她把还来不及吃的盒饭送给了他们:“这是干净的,我们的员工餐。”

没想到年轻小伙感动得连声道谢:“我和父亲感谢你,我们现在正缺吃的。”听到他们诚挚的话语,田洁之前所有的疲惫,在那一刻化为乌有。没想到,几天后,这位老人又通过防护服上的名字认出了正在为病人输液的田洁。

1月25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接到通知,需改建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接收医院。医院25日连夜开始进行病人转运清空病区工作,26日开始通宵施工改建,27日晚上6点开始接收病人,28日成立临时党支部。“现在我们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里面90%都是党员,还有许多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冲锋在第一线。”临时党支部书记祝文涛说。

赵利波医生年前值完普通病房的最后一个夜班后,和同为医生的妻子把刚6个月的孩子送回老家照顾,连夜返回武汉,2月1日来到病房。为了节约防护服,他每次都穿着一次性纸尿裤,尽可能延长工作时间。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党员,虽然还在哺乳期,也第一时间报名,时刻准备上抗疫的最前线。

成为定点医院后,中法新城院区开通3个病区,接收的病人80%都是急危重症病人。截至2月5日,中法新城院区已收治700多例急危重症患者。2月5日,院区再扩充建设550张床位,目前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改建,预计4天后开始收治重症病人。

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篇9

华科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医护人员:

必须冲锋在第一线

“姑娘,是你吗?感谢你送我的盒饭!我快康复了,来跟你道别!”那一瞬间,田洁的心里暖暖的。

田洁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主管护师,是最早奔赴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之一。一天晚饭时间,她注意到,远处一个年轻人推着一位坐着轮椅的老爹爹,两人手中没有吃的。于是她把还来不及吃的盒饭送给了他们:“这是干净的,我们的员工餐。”

没想到年轻小伙感动得连声道谢:“我和父亲感谢你,我们现在正缺吃的。”听到他们诚挚的话语,田洁之前所有的疲惫,在那一刻化为乌有。没想到,几天后,这位老人又通过防护服上的名字认出了正在为病人输液的田洁。

1月25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接到通知,需改建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接收医院。医院25日连夜开始进行病人转运清空病区工作,26日开始通宵施工改建,27日晚上6点开始接收病人,28日成立临时党支部。“现在我们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里面90%都是党员,还有许多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冲锋在第一线。”临时党支部书记祝文涛说。

赵利波医生年前值完普通病房的最后一个夜班后,和同为医生的妻子把刚6个月的孩子送回老家照顾,连夜返回武汉,2月1日来到病房。为了节约防护服,他每次都穿着一次性纸尿裤,尽可能延长工作时间。他的妻子也是一名党员,虽然还在哺乳期,也第一时间报名,时刻准备上抗疫的最前线。

成为定点医院后,中法新城院区开通3个病区,接收的病人80%都是急危重症病人。截至2月5日,中法新城院区已收治700多例急危重症患者。2月5日,院区再扩充建设550张床位,目前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改建,预计4天后开始收治重症病人。

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篇10

重症监护室新婚护士黄艳清:

缺医护人员 我义不容辞

“当我说要报名去参加援助武汉的医疗队时,他不太相信。”黄艳清回忆,丈夫看到了她的决心,没有多劝,支持她的决定,虽然眼神里流露出许多不舍。

黄艳清是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主管护师,目前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支援,护理着30多名确诊患者,其中绝大多数病情较重。

“我瞒着公公婆婆,说自己科室紧急加班,赶紧收拾行李就出发了。”黄艳清说,“后来婆婆知道我去武汉了,一直在担心我的安全。”

出征时,黄艳清结婚才20多天。她和丈夫本来打算春节期间休婚假,去云南度蜜月。“旅游的路线,我和老公计划了好久,只能以后再去。现在来了武汉,我们通过微信视频缓解思念。”黄艳清说。

“疫情发生后,急缺医护人员。我本来就是学医的,去武汉支援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当朋友问她为什么新婚后就来武汉时,她如此回答。

黄艳清每天在重症监护室里事无巨细地照顾患者:为患者翻身,戴着3层手套给患者打针采血,为病房打扫消毒……黄艳清与很多来支援的护士姐妹一样,在家里有亲人的宠爱照顾,但在武汉,她变成了英勇的战士。

“把整套防护装备穿戴好那一刻,感觉喘不过气,需要使劲呼吸。”不久前,黄艳清收到了一批黄色防护服。她穿上后去病房,坚持了20分钟,实在受不了。在走廊上调整了10分钟,她咬牙回到病房,一直坚持到下班。

每天面对那么多确诊患者,难道不害怕吗?

黄艳清在日记里写道:当我亲眼看到一名医生不慎被感染住进了金银潭医院5楼监护室时,我还是忍不住心疼。但我看到他毫不畏惧的眼神,心里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我们还有无数斗士冲锋在前,一如既往地坚守阵地。

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篇11

为了守护患者生命,他们与家人主动隔离

这些“白衣战士”,也是父母的孩子,孩子的父母。时值春节,谁不盼望与家人团圆,共进一顿年夜饭?

“亲人们勿念”“不畏惧不退缩”“我是医生”“我们坚守”……除夕夜,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身穿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手举这样的纸条,给亲人拜年。

1月31日晚,一张两鬓斑白的医生坐在楼道吃饭的照片出现在朋友圈,令不少网友心疼不已。这位医生名叫朱少华,是江夏区中医医院内科主任。疫情发生后,每天“白+黑”连轴转,经常忙到深夜才回宿舍休息,没有回家吃过一顿饭。31日,家人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烧了一桌饭菜,煲了汤,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回家吃顿饭。为了安抚家人,朱少华答应了。为避免交叉感染,朱少华到家后,坚持不肯进门,他让家人拿来一高一矮两把凳子,就坐在楼道里吃起饭来。吃完饭,朱少华没有停留片刻,马上离开了家。

“抗击疫情,保卫这座城市,就是保护自己的家人。”采访中,很多医护人员都这么说。

来自四面八方的援鄂医疗队,放弃本可以与亲人团圆的春节,不远千里来到这里。

43岁的李连香是陕西省人民医院感染控制科副主任,就在几天前,她的父亲刚刚过世,忍着悲痛,她主动报名加入支援湖北的医疗队。李连香说,对于自己的选择,家人虽然担心,却也支持,只是要瞒着年迈的母亲。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卢毅荣有个“贴心小棉袄”,他来武汉支援后,妻子给他发信息:“女儿每晚都哭着要爸爸,不肯睡觉。”一天晚上他终于抽空和女儿视频时,女儿一直哭着说:“爸爸你去哪了?什么时候回来啊?”卢毅荣告诉女儿:“爸爸和很多叔叔阿姨在打怪兽,打完怪兽很快就回来了!”女儿这才放心地去睡觉。他在日记中写道:“是啊,这里有无数的爸爸妈妈在打怪兽,而且,很快就胜利了,真的,很快!”

在武汉,在全国,许许多多“白衣战士”舍小家为大家,直面疫情,英勇奋战。他们决心已定:不获全胜,誓不收兵!

祝最美“白衣战士”们平安凯旋!

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篇12

与死神赛跑,他们不眠不休坚守一线

发热门诊、定点医院、专科医院,观察区、隔离区、“红区”,这些名词,让普通人望而生畏。但是,武汉市6万名医务人员在繁重工作中坚守岗位,1.5万余名“白衣战士”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武汉市七医院发热门诊负责人说,自1月22日开诊以来,医院开辟了6个诊室24小时接诊,安排9名医生同时为门诊患者服务,每天平均接诊患者在千人左右。

1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护士王源媛,主动请缨成为医院第一批进入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我们的动作再麻利一点,就能再多诊治一个病人。”防护服穿脱一次需要近半小时,为了将时间全部用在病人身上,她8个小时不吃不喝,护目镜泛满水珠,手汗湿到皮肤发皱。

随着各地“援军”陆续到来,武汉部分医护人员得以暂下火线轮休。

1月28日,听说女儿奋战一个多月后“安全回来了”,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感染科护士柴应兰的父亲给医院写了一封感谢信:“她们的工作任务重,病房收治危重病人多,她们每天工作时间长!她们的工作环境艰苦危险,……随时都有被感染的风险!……每天如此高强度、高压力的连轴工作!这是她们的常态。但是,她们没有胆怯、退缩,她们没有叫苦、叫累,她们时刻都陪伴在患者身边……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她们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从四面八方赶来紧急驰援的医护人员,来不及休整,就立刻冲入一线。

1月29日,浙江省桐乡市中医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施娟美随浙江医疗队驰援武汉,按照领队宋栩彬的叮嘱,为了不污染防护服,节省时间,护士们一下车,就立刻剪掉长发。

1月29日零点到4点,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刘亮协同医生医治4名危重患者。前线医务工作者穿着足足5层厚的衣服,来完成抽血、血气分析、打针等各项护理措施。休息一段时间后,她紧接着上当天16点到20点的排班,“在厚厚的防护服下,一切细小的动作都变得如此困难,4个小时没有停歇,汗水早已经湿透衣服。”

到达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才几天,江苏援鄂医疗队队长、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副主任孙立群已经嗓音沙哑。连日来,她每天上午和本地医生们一起查房,指导制定治疗方案,下午2点才顾得上吃午饭,饭冷了便用开水泡一泡,对付一下。

危险无处不在。“一个斗士倒下了,我们还有无数的斗士冲锋在前,一如既往地坚守阵地,去迎接未知的挑战!”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赶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监护室支援的护士黄艳清,看到一名武汉医生被感染后依然坚强的眼神,在笔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赛跑,广大医务工作者以近乎不眠不休的工作热情抗击疫情,救治病患。连日来,武汉越来越多的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推荐访问:肺炎 疫情 感人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的感人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感人的事迹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感人的爱情故事 新冠肺炎战疫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的英雄故事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 令你感动的人物和事迹有哪些? 围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抒写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成长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新冠肺炎抗击疫情感人故事简短篇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感人故事12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