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120网    > 心得体会 >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15篇

时间:2022-02-24 08:50:17  来源:网友投稿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15篇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篇1

庚子鼠年伊始,一场没有硝烟的遭遇战不期而至,面对这场战“疫”,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强调严明政治纪律,严肃工作纪律,要求严格落实“七个零”,明确责任,强化工作落实。

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在家中还是父母眼里的孩子,到了工作岗位就要扛起守护人民平安的重任。从家中返回单位,迅速转变角色,进入状态,疫情当前,展现了新时代年轻党员的风采。

“召必回,回必战!奔赴工作岗位”,牛帅同志在返回工作岗位前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被划分到综合协调组中担任副组长一职,上传下达、汇总动态、整理档案成了他近几天的日常。每天数不清的电话、微信,甚至凌晨一两点群里有任何消息也马上去办,吃饭更是没点。工作的繁重并没有让他退缩,他只想着快点再快点,数据统计越及时,全镇老少才能越安全。

“站好岗,把好关,尽好责”,张绰是2019年应届选调生,兼任龙王庙村村官,他坚持每天到龙王庙沟口检查点与村干部一同值班,规范卡点工作纪律,对必要进出人员严格登记,把住第一个关口,守护更多人健康。

“没事别出门,出门戴口罩”,巡逻车走过了天生桥镇的每一个角落,许伟宁就是巡逻队中的一员。他每天与其他队员一起上街巡逻,劝散聚集村民的同时还会向村民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自从有了他们,镇里聚集人员由多到少,由少到无,村民都“宅”在家中,他们的心里才能踏实。

“风雨无阻,准时送达”,赵一柱每天下午两点前都要将日报表从镇里交到县妇幼保健院,往返四十多公里的距离,他毫无怨言,疫情虽重,但总要有人为万家灯火负重前行。

“巾帼不让须眉,责任永扛肩上”。面对疫情阻击战,刘景美负责起了全镇人员防控物资的保障工作,为一线人员分发食品、军大衣、口罩、袖标等,在关键时刻坚守岗位,全力解决一线人员的后顾之忧。疫情面前,别人延长假期,但他们始终奋战在一线,远方的家成了他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

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就是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向前向前,离前线近一点,后方安全就多一分。为了守住全镇“北大门”,在交警未接管高速口之前,许伟宁、赵一柱、张绰来到疫情抗战第一线,成为高速路口的“守关”人,戴着口罩穿着军大衣,从未有一刻停歇;为了守好疫情防控的“主阵地”,几人来到单位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白天做好本职工作,晚上在万家灯火团圆时,他们还奔走在各个检查点,督查值班人员工作情况,同时叮嘱他们注意身体,看似无情却有情;为了保障镇政府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几人不怕脏不怕累,带头清洁打扫镇政府卫生,不放过每一个死角,减少病毒传播。

党旗飘在最前线,众志成城抗疫情。自从天生桥镇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党员积极响应县委“十个带头”倡议,该镇机关尤其是这几位90后年轻党员,他们牺牲了难得的团聚时刻,也顾不上疫情的可怕,告别家乡、告别亲人,毅然“逆向而行”。他们从其他县区来到这里,似乎与家人见面的时间远远不及与同事在一起的时间多,共同努力也是为了让这里越来越好,天生桥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第二个家。国难当头,90后们站起来了,17年前的非典,全世界都在守护90后,17年后的今天,90后来守护世界!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篇2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中,你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依然坚守在一线,守护着一个个亟待救助的患者。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放弃了休息,舍弃了亲情,积极响应着党和人民的号召,不畏艰辛,驰骋疆场。谢谢你们辛苦的付出,谢谢你们温暖的付出。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是患者的守护神,是人民的希望,而我们则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我们将永远支持你们。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妈妈、老师常督促我好好学习,可我总是爱贪玩,学习没有动力。在这次疫情面前,我才真正感受到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钟南山爷爷八十多岁高龄,用智慧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你们也在用精湛的医术救治病人。有篇文章《为什么而读书》说得多好呀,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仅使自己受益,而且在国家危难之时,可以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我要以你们为榜样,努力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和人民。

我想对你说,虽然我们相隔万里,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虽然我现在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我会守在家中,好好学习,不添乱。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的话,便能创造奇迹。

在这里我还要由衷地说一句:你们辛苦了!历史将永远记住你们,人民将永远感谢你们。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篇3

2月9日凌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附属医院内科护士长刘涛随山西省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截至目前,中核集团已派出24名医护人员在武汉支援抗疫。

战役已经打响,疫情就是命令。在接到太原市卫健委紧急通知的第一时间,中辐院附属医院立即动员,内科医护人员积极响应,踊跃报名,申请书、请战书、决心书纷纷送到医院领导手中,坚决要求到防疫第一线参战,“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共青团员”……请批准让我上,为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面对大家的请战要求,附属医院决定,选派共产党员、曾参与2003年抗非典战役、护理技术精湛的内科护士长刘涛同志出战。

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刘涛同志领到任务后,没有迟疑,立即开始整理行装,准备驰援武汉。

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当前最紧迫的重要政治任务。在刘涛同志即将出征之际,院党委书记王志恒代表院领导班子向刘涛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并叮嘱刘涛同志坚守职责、不辱使命,坚定信心、沉着应战,保护自己、早日凯旋。刘涛同志表示,一定全力以赴完成任务,平安归来,请大家放心!

刘涛的家人对她的决定表示支持,认为在疫情面前,一线比我们更需要她。希望她能够保护好自己,一定要安全回来,我们在家等她。

附属医院领导、内科所有医护人员,以及刘涛的爱人、哥哥、女儿前往机场为她送行!

面对疫情,

她毫不犹豫去选择当一名逆行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

她无私无畏、勇敢前行,

令我们每一个人肃然起敬!

据悉,刘涛已平安抵达武汉,将前往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篇4

抗疫英雄一赠送口罩的乘警

在疫情期间,有许多感人的事迹震撼着人们的内心。我作为一个未成年人,有许多人保护我,我却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是跟一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鼓掌,内心为祖国祈福。

前几天我无聊地翻开手机上的新闻,无意中看到了这样一条信息——在一辆火车上,一位老奶奶用衣服紧紧捂住口鼻,撇过头止不住流眼泪,周围有冷眼旁观的人,有漫不经心看手机的人,也有人向这位可怜的人投来了同情的目光。这时,恰好被例行检查的乘警看到了,老奶奶有些慌了,甚至有点害怕,她害怕乘警会因为她没有口罩而无情的把他赶下车,这样她就无法回家。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年轻的乘务员小伙弯下身子关心的询问老奶奶的情况,老奶奶告诉乘警,她看见大家都戴着口罩,自己却买都买不到,很着急。这个时候,乘警二话不说拿出自己的备用口罩,递给了老奶奶。一边细心地帮老奶奶戴上,一边安慰老奶奶:“别怕有我们在。”老奶奶收到口罩的那刻,再次流下了泪水。第一次,她是绝望地哭,这一次她是感激的哭。此刻,这位老奶奶的内心肯定暖暖的。看到这里,我想,可能不止是我,更多的人都会为这个列车员的行为感到动,为他点赞,为这个场景所流眼泪……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像他这样的人,比如武汉捐款的清洁工,主动站岗的志愿者……有些人可能觉得他们不是英雄,可在我心目中,他们就是英雄。他们虽然不像终南山等院士一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在我看来,他们依然伟大,他们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祖国做着不平凡的贡献———英雄非他们莫属。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篇5

抗"疫"英雄——申书平

在春节来临之际,疫情席卷了神州大地,病毒无情,我们看见同胞承受病痛,我们看见昔日小城,变得安静孤独,可我们也看见有一群逆行者成为我们的英雄。但是她不是人们口中,心中的白衣天使,她也不是电视媒体报道的抗疫英雄,她只是泽医感染科保洁员——申书平。

春节前夕,疫情逐渐蔓延扩大,医院便指定两人轮岗,如果出现病例,吃睡便与医护人员同步。接到这一指令,申书平以及王戍桃毫不犹豫,主动请战,她说:“本来就没人愿意来这里,现在又有疫情,还是让我们上吧!这几句简短的话语,没有过多的想法,却彰显出她们的担当与勇气,她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疫情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每天卫生打扫的比往常更仔细,更干净。

就这样,在满怀希望的“晋城守住,武汉加油”声中,她们站上了前沿阵地,可是怕什么来什么。在一天下午,有一位确诊病人住院治疗,正好当时是申书平值班,所以只能被一起隔离,原本以为她会焦躁,会抱怨,可是,她却平静的说:“遇上了,那就不回了,没事!"申书平义无反顾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不退缩。不仅如此,还每天与患者近距离的接触,她面对的最大困难不是辛苦繁重的工作,而是有可能被感染病毒的恐惧和焦虑,虽然,每天都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但她依然毫无动摇地坚守岗位,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她就是多日奋战在抗“疫",诊疗一线,身着防护服,护目镜,手握拖把,拿着毛巾的英雄——申书平。像申书平默默无闻的人有很多,他们与常人无异,但他们有一个异于常人的心,一颗坚强,善良心系他人的纯洁之心。她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致敬逆行者,敬畏自然,守护生命是她们用执着和坚守诠释着爱的奉献,我们由衷的向她们致敬。隔山,隔水,不隔爱,封城,封路,不封心。虽然我每天在家里上课,可我时刻关注着疫情,憧憬着未来,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定攻克疫情,迎来美好的春天。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篇6

抗“疫”英雄白衣天使

武汉疫情爆发以后,迅速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此次疫情比十几年前的非典发展得更迅猛,也因为此次疫情,让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让我对医生这个词有了更深的敬意。

有多少像彭银华那样的年轻医生因治疗病人过程中遭感染而壮烈牺牲,让人悲痛不已。可他们没有畏惧,因为他们是医生,现在祖国需要他们!

我看到那一张张军令状,想到他们不畏生死,明知前路艰辛却依然决绝地走上前线,前仆后继,不禁感叹“江山代有才人出”,也坚信此次疫情不久后便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病房如战场,稳定“军心”何其重要!当钟南山院士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一边劝诫民众不出门,一边冲锋前线,还拖着疲惫的身体出现在新闻,我们便知道,希望一定会如期而至。离上次非典已经有十几年之久,钟南山院士依旧心怀大众,毅然的说“既然国家需要,那就要去!”如此坚强的话语,如何不叫人感动?

要想打赢此次“战役”,光靠信心和勇气显然是不够的,还需物资,医疗器械……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少企业和个人捐款捐物,为此次的无烟战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还有许多外国也支援了中国。通过此次疫情,我重新认识了“江苏”,这个在我心里一直是经济代名词的江苏,在疫情面前江苏也毫不犹豫地倾囊相助,大概是大海给了他们那份担当和慷慨。疫情开始前不久,江苏就已经有四十家企业捐款达8.9亿。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中华民族本就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疫情当前,我们更应该有责任,有担当!

冬天已过,春天不远,让我们一起等待春暖花开!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篇7

2月16日,广西第五批赴湖北抗疫医疗队飞抵武汉。队员们到达驻地酒店已是凌晨1点多,武汉市江汉区审批局和江汉区企业服务中心的保障组全体人员依然等候在驻地,还为队员们准备了热乎乎的晚餐。初到武汉,城市街道空荡,空气湿冷,队员们的心里却已然升腾起一股别样的暖意。

小小的举动背后是深切的关心

“离我远一点,不然传染给你就不好了。”医疗队初到医院,患者们都会主动和医疗队员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还不忘时刻将这句叮嘱挂在嘴边。

回想起刚到病房的那段时间,医疗队里来自贺州市人民医院的护师邱丽霞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凌晨给一位发热的爷爷测体温,我轻拍他的背,告诉他要测体温了,他点点头便转过脸去。”在常人看来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小小动作,当时却重重地拨动了邱丽霞的心弦。

新冠肺炎患者通常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戴上口罩之后,呼吸会更艰难。尽管如此,病区里的患者们还是会非常自觉地互相提醒要戴好口罩。

一次,有一位患老年痴呆的婆婆,一直在病区里来回走,不愿意回病房,也不愿意戴口罩,医疗队员们只好陪着婆婆在过道里边走边聊天劝导。这时,一位同是病患的大姐走过来加入了劝导婆婆的行列:“医生护士从大老远的地方跑来帮助我们,我们也要戴好口罩,保护好他们。”出人意料的是,婆婆居然听明白了这句话,乖乖回到病房戴上了口罩。

在病房里,戴口罩、背过身、转过头,已经成了患者们在面对医护人员时的“标准动作”。尽管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患者依然时刻记挂着他们的安全。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叮嘱、一个小小的动作,从中传递出的却是患者们对医护人员深切的爱护与关心之情。

志愿者无私奉献传递浓浓温情

护士长刘海娟尤记得第一天上夜班的时候,队员们要为6个转院患者准备床铺。床垫非常重,刘海娟和另一位女队友合力扛起来很是吃力。有位奶奶看到了,便主动跑过来帮忙,还不时给她们加油打气:“孩子,慢点。先喘一下气,歇一歇再装,我们不着急,慢慢来……”亲切的话语,听得人心里暖融融的。

医疗队物资组的组长何芳也碰到过医院的一名“特殊”志愿者,负责医院病区的清洁卫生。他告诉何芳,自己住在医院附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便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我和女朋友一起报名来的,下午她接我的班。”

此外,还有来驻地帮队员们剪头发的理发师。当队员们问他:“我们可是接触过患者的医护人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呢。你怕不怕?”他笑了笑,随即答道:“不怕!相比你们在最危险的一线与疫情斗争,我们所做的也只是尽一点绵薄之力而已。”

平日里,大家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他们毅然伸出援手,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湿冷的冬日里温暖着医疗队员们的心。

驻地后勤保障有求必应

抗疫前线,医护人员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医疗队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保障医护人员的吃、住、行等后勤工作也尤为重要。

医疗队驻地酒店离医院不远,但无论什么时间,都有公交车、出租车司机接送队员们上下班。不论队员们什么时候上下班,都不会饿着肚子。早上早起,早餐都已备好;深夜下班回到酒店,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为了尽量照顾队员的饮食习惯,每天的菜品都会迎合着队员们的口味来准备。

在驻地,还有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贴心自助小超市”的地方,里面准备了各种水果、泡面、零食和饮料。担心有队员吃盒饭上火,还备有凉茶和蜂蜜。深受女队员喜爱的,还有酒店精心准备的银耳羹。有的队员胃疼,酒店的厨师大哥便熬粥、煮面,面条里还会加两个荷包蛋。他说:“只要队员们想吃,我就煮。”在这里,毛巾、洗漱用品、常用药物甚至秋衣秋裤等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

此外,细心的保障组还会挨个记下队员的身份证号,早早地计划着为过生日的队员准备蛋糕。只要队员们有需要,保障组都会想尽办法满足。队员们能够心无旁骛的投入到战“疫”工作中,离不开他们对抗疫情的决心,更离不开无微不至的后勤保障。

医疗队员们身在异乡,却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家一般的温暖。武汉,是一座温暖有情的城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封一座城,是他们的姿态;护一国人,也是他们的愿望。在疫情面前,爱从来都不会只是一份的孤单,武汉人民与全国各地前来援助的人们一同携手抗疫。盼望医疗队员们能够早日还家,更是武汉和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篇8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尽管疫情肆虐江城,尽管黄鹤楼笼罩乌云,但我们依然相信,太阳一定会升起!”

昨天,一首由上海推么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上海人民大舞台国际文化娱乐有限公司出品的抗疫歌曲《四月去武大看樱花》在腾讯视频、好看视频和西瓜视频等各大网络媒体上线后即迅速被转发,引起热议。新浪微博上,《四月去武大看樱花》一个小时达到过万阅读,朋友圈有近百条转发。

“早晨出门的时候,我看到门前的樱花已经开放,它告诉我们,冬天已过去,春天来了,我想大家期待的那一天不会太远。”3月6日,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在回答“武汉什么时候解禁?”时这样回答道。

丁向阳这一席话道出《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火了原因:期待武汉封城解禁,期待抗疫取得全面胜利,全国人民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秩序,能够自由出行(去武大看樱花),是大家的共同心愿。

“我曾经也是一名军人,还是一名军医,这次抗疫没有机会去前线,我们在后方要为抗疫加油鼓劲,文艺抗疫。”歌词作者、上海推么推文化传媒创始人涂建设如是说。据涂建设介绍,在《四月去武大看樱花》这首歌的创作过程中,从作词、谱曲、演唱、制作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人们的鼓励和支持,这其中,有在武汉的老师、同学、战友,还有许多从未谋面的全国各地写手、歌手和音乐人。其中最令他感动的是原武汉大学学生合唱团团长李泉和上海东方医院援鄂医疗队领队雷撼,他们不但亲自参与了这首歌的隔空录唱,还动员了校友和小伙伴们参与。

文艺抗疫,是位于“演艺大世界”的上海人民大舞台自疫情防控以来一直的行动。抗疫期间,人民大舞台的万众编剧上线了五部抗疫广播剧,受到了听众的好评。

这次参与抗疫歌曲《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的制作,上海人民大舞台合唱团的团员们全部公益行动,男声主唱余争平是中央电视台军旅歌曲大赛金奖获得者,女声主唱李杰曾经随团赴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过新年音乐会演出。他们都是戴着口罩出门参加公益演唱录制的……

“真的很感动,这么多歌手、音乐人和网友都义务参加这首歌的制作,不辞辛苦,不计报酬,他们让我看到了人性发光的一面,让我受到了教育。”《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统筹、90后推么推文化传媒音像部小编欧阳丹感慨的说。

“这歌越听越好听,越听越有劲!”

“这个MV听得我浑身充满力量!”

“身在武汉的我,这首歌既让我泪流满面,又让我感到温暖和充满信心,我期待着大家能来武汉……”

“做着社区防疫工作,又参与了公益歌曲的制作,这个春天有点忙,只为每个人心中的樱花都能绽放……”

“一首歌温暖一座城,每个音符都是不能复制的感动,愿这一段段旋律,能凝聚一座城的信念,集合整个中国的力量,鼓舞士气、形成合力,全力以赴、众志成城。”

网络上、微信群、朋友圈许许多多的留言,与其说是对《四月去武大看樱花》的赞誉,不如说传递了一个共同心愿:苦疫久矣,抗疫必胜!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篇9

2月6日,孝感市中心医院,5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看着他们手捧鲜花走出医院,翁中会很开心:所有辛苦都值了!

翁中会是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护士,1月27日凌晨,她随重庆援鄂医疗队紧急驰援孝感。与她同行的143位医护人员,分别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11所重庆三级甲等医院。

孝感,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目前确诊病例仅次于武汉,急需支援。

“我们申请到确诊患者最多、重症患者最多的一线去!”重庆援鄂医疗队主动请战,进驻危重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汉川市人民医院。

夫妻接力援鄂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长刘煜亮来孝感之前,他的妻子已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刘煜亮是呼吸内科医生。1月22日,他向单位主动申请,希望能到湖北一线去支援。“我是呼吸科医生,应该来。”

担心医院不批准,妻子徐瑜安慰他说:“呼吸科医生不去,谁去?”

徐瑜也是一名医务人员,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工作。可能是一种默契,徐瑜后来也向单位提出了到湖北支援的申请。

让刘煜亮没想到的是,妻子徐瑜先接到通知。除夕夜,徐瑜随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出发,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

1月26日,徐瑜开始接诊患者时,远在重庆的刘煜亮也接到通知。不过,他要去的地方是孝感。他第一时间查了孝感的位置,发现与武汉很近。后来得知,孝感也是武汉返乡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出行前,刘煜亮把7岁的儿子交给父母,又将父亲的电话发给几个关系最好的朋友,拜托他们帮忙照顾父母和孩子。

1月27日凌晨,重庆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转乘大巴赶往孝感。下飞机不久,刘煜亮便接到妻子电话。几句简单问候之后,两个人就开始讨论疫情。徐瑜把几天来一线的医疗心得告诉丈夫,提醒他注意事项。

走上战场前,刘煜亮和妻子约定:“每天报一个平安。”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篇10

庚子鼠年伊始,一场没有硝烟的遭遇战不期而至,面对这场战“疫”,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强调严明政治纪律,严肃工作纪律,要求严格落实“七个零”,明确责任,强化工作落实。

舍小家为大家,他们在家中还是父母眼里的孩子,到了工作岗位就要扛起守护人民平安的重任。从家中返回单位,迅速转变角色,进入状态,疫情当前,展现了新时代年轻党员的风采。

“召必回,回必战!奔赴工作岗位”,牛帅同志在返回工作岗位前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他被划分到综合协调组中担任副组长一职,上传下达、汇总动态、整理档案成了他近几天的日常。每天数不清的电话、微信,甚至凌晨一两点群里有任何消息也马上去办,吃饭更是没点。工作的繁重并没有让他退缩,他只想着快点再快点,数据统计越及时,全镇老少才能越安全。

“站好岗,把好关,尽好责”,张绰是2019年应届选调生,兼任龙王庙村村官,他坚持每天到龙王庙沟口检查点与村干部一同值班,规范卡点工作纪律,对必要进出人员严格登记,把住第一个关口,守护更多人健康。

“没事别出门,出门戴口罩”,巡逻车走过了天生桥镇的每一个角落,许伟宁就是巡逻队中的一员。他每天与其他队员一起上街巡逻,劝散聚集村民的同时还会向村民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自从有了他们,镇里聚集人员由多到少,由少到无,村民都“宅”在家中,他们的心里才能踏实。

“风雨无阻,准时送达”,赵一柱每天下午两点前都要将日报表从镇里交到县妇幼保健院,往返四十多公里的距离,他毫无怨言,疫情虽重,但总要有人为万家灯火负重前行。

“巾帼不让须眉,责任永扛肩上”。面对疫情阻击战,刘景美负责起了全镇人员防控物资的保障工作,为一线人员分发食品、军大衣、口罩、袖标等,在关键时刻坚守岗位,全力解决一线人员的后顾之忧。疫情面前,别人延长假期,但他们始终奋战在一线,远方的家成了他们想回却回不去的地方。

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就是一代又一代人向前向前向前,离前线近一点,后方安全就多一分。为了守住全镇“北大门”,在交警未接管高速口之前,许伟宁、赵一柱、张绰来到疫情抗战第一线,成为高速路口的“守关”人,戴着口罩穿着军大衣,从未有一刻停歇;为了守好疫情防控的“主阵地”,几人来到单位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白天做好本职工作,晚上在万家灯火团圆时,他们还奔走在各个检查点,督查值班人员工作情况,同时叮嘱他们注意身体,看似无情却有情;为了保障镇政府良好的公共卫生环境,几人不怕脏不怕累,带头清洁打扫镇政府卫生,不放过每一个死角,减少病毒传播。

党旗飘在最前线,众志成城抗疫情。自从天生桥镇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党员积极响应县委“十个带头”倡议,该镇机关尤其是这几位90后年轻党员,他们牺牲了难得的团聚时刻,也顾不上疫情的可怕,告别家乡、告别亲人,毅然“逆向而行”。他们从其他县区来到这里,似乎与家人见面的时间远远不及与同事在一起的时间多,共同努力也是为了让这里越来越好,天生桥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第二个家。国难当头,90后们站起来了,17年前的非典,全世界都在守护90后,17年后的今天,90后来守护世界!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篇11

2月16日,广西第五批赴湖北抗疫医疗队飞抵武汉。队员们到达驻地酒店已是凌晨1点多,武汉市江汉区审批局和江汉区企业服务中心的保障组全体人员依然等候在驻地,还为队员们准备了热乎乎的晚餐。初到武汉,城市街道空荡,空气湿冷,队员们的心里却已然升腾起一股别样的暖意。

小小的举动背后是深切的关心

“离我远一点,不然传染给你就不好了。”医疗队初到医院,患者们都会主动和医疗队员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还不忘时刻将这句叮嘱挂在嘴边。

回想起刚到病房的那段时间,医疗队里来自贺州市人民医院的护师邱丽霞在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凌晨给一位发热的爷爷测体温,我轻拍他的背,告诉他要测体温了,他点点头便转过脸去。”在常人看来只是再普通不过的小小动作,当时却重重地拨动了邱丽霞的心弦。

新冠肺炎患者通常会有呼吸困难的症状,戴上口罩之后,呼吸会更艰难。尽管如此,病区里的患者们还是会非常自觉地互相提醒要戴好口罩。

一次,有一位患老年痴呆的婆婆,一直在病区里来回走,不愿意回病房,也不愿意戴口罩,医疗队员们只好陪着婆婆在过道里边走边聊天劝导。这时,一位同是病患的大姐走过来加入了劝导婆婆的行列:“医生护士从大老远的地方跑来帮助我们,我们也要戴好口罩,保护好他们。”出人意料的是,婆婆居然听明白了这句话,乖乖回到病房戴上了口罩。

在病房里,戴口罩、背过身、转过头,已经成了患者们在面对医护人员时的“标准动作”。尽管医护人员都穿着防护服,患者依然时刻记挂着他们的安全。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叮嘱、一个小小的动作,从中传递出的却是患者们对医护人员深切的爱护与关心之情。

志愿者无私奉献传递浓浓温情

护士长刘海娟尤记得第一天上夜班的时候,队员们要为6个转院患者准备床铺。床垫非常重,刘海娟和另一位女队友合力扛起来很是吃力。有位奶奶看到了,便主动跑过来帮忙,还不时给她们加油打气:“孩子,慢点。先喘一下气,歇一歇再装,我们不着急,慢慢来……”亲切的话语,听得人心里暖融融的。

医疗队物资组的组长何芳也碰到过医院的一名“特殊”志愿者,负责医院病区的清洁卫生。他告诉何芳,自己住在医院附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便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我和女朋友一起报名来的,下午她接我的班。”

此外,还有来驻地帮队员们剪头发的理发师。当队员们问他:“我们可是接触过患者的医护人员,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呢。你怕不怕?”他笑了笑,随即答道:“不怕!相比你们在最危险的一线与疫情斗争,我们所做的也只是尽一点绵薄之力而已。”

平日里,大家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他们毅然伸出援手,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湿冷的冬日里温暖着医疗队员们的心。

驻地后勤保障有求必应

抗疫前线,医护人员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为了医疗队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保障医护人员的吃、住、行等后勤工作也尤为重要。

医疗队驻地酒店离医院不远,但无论什么时间,都有公交车、出租车司机接送队员们上下班。不论队员们什么时候上下班,都不会饿着肚子。早上早起,早餐都已备好;深夜下班回到酒店,也能吃上热乎乎的饭菜。为了尽量照顾队员的饮食习惯,每天的菜品都会迎合着队员们的口味来准备。

在驻地,还有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贴心自助小超市”的地方,里面准备了各种水果、泡面、零食和饮料。担心有队员吃盒饭上火,还备有凉茶和蜂蜜。深受女队员喜爱的,还有酒店精心准备的银耳羹。有的队员胃疼,酒店的厨师大哥便熬粥、煮面,面条里还会加两个荷包蛋。他说:“只要队员们想吃,我就煮。”在这里,毛巾、洗漱用品、常用药物甚至秋衣秋裤等生活用品也一应俱全。

此外,细心的保障组还会挨个记下队员的身份证号,早早地计划着为过生日的队员准备蛋糕。只要队员们有需要,保障组都会想尽办法满足。队员们能够心无旁骛的投入到战“疫”工作中,离不开他们对抗疫情的决心,更离不开无微不至的后勤保障。

医疗队员们身在异乡,却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家一般的温暖。武汉,是一座温暖有情的城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封一座城,是他们的姿态;护一国人,也是他们的愿望。在疫情面前,爱从来都不会只是一份的孤单,武汉人民与全国各地前来援助的人们一同携手抗疫。盼望医疗队员们能够早日还家,更是武汉和全国人民共同的心愿。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篇12

2月6日,孝感市中心医院,5名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看着他们手捧鲜花走出医院,翁中会很开心:所有辛苦都值了!

翁中会是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护士,1月27日凌晨,她随重庆援鄂医疗队紧急驰援孝感。与她同行的143位医护人员,分别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11所重庆三级甲等医院。

孝感,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目前确诊病例仅次于武汉,急需支援。

“我们申请到确诊患者最多、重症患者最多的一线去!”重庆援鄂医疗队主动请战,进驻危重患者定点救治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汉川市人民医院。

夫妻接力援鄂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长刘煜亮来孝感之前,他的妻子已进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刘煜亮是呼吸内科医生。1月22日,他向单位主动申请,希望能到湖北一线去支援。“我是呼吸科医生,应该来。”

担心医院不批准,妻子徐瑜安慰他说:“呼吸科医生不去,谁去?”

徐瑜也是一名医务人员,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工作。可能是一种默契,徐瑜后来也向单位提出了到湖北支援的申请。

让刘煜亮没想到的是,妻子徐瑜先接到通知。除夕夜,徐瑜随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出发,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

1月26日,徐瑜开始接诊患者时,远在重庆的刘煜亮也接到通知。不过,他要去的地方是孝感。他第一时间查了孝感的位置,发现与武汉很近。后来得知,孝感也是武汉返乡人数最多的地区之一。

出行前,刘煜亮把7岁的儿子交给父母,又将父亲的电话发给几个关系最好的朋友,拜托他们帮忙照顾父母和孩子。

1月27日凌晨,重庆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转乘大巴赶往孝感。下飞机不久,刘煜亮便接到妻子电话。几句简单问候之后,两个人就开始讨论疫情。徐瑜把几天来一线的医疗心得告诉丈夫,提醒他注意事项。

走上战场前,刘煜亮和妻子约定:“每天报一个平安。”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篇13

抗“疫”英雄张定宇

在2020年1月份,在本应家家团圆的春节,在辞旧岁迎新年的中国,一场储蓄已久的疫情爆发了,它像一只贪婪的大手,把幸福与快乐挥散,把人类拉向痛苦的深渊,它以飞快的速度在全国蔓延,它吞噬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市,它让一个又一个人陷入了绝望。它就是形式SARS,但却比SARS更加恐怖,残忍……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白衣天使迎难而上,抗疫英雄层出不穷,在可怕的新冠肺炎面前,中国人如同觉醒的雄狮,咆哮着,奔跑着与疫情战斗。

张定宇,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的伟大或许是司马迁口中的“重于泰山”吧。张定宇,1963年12月出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疗系,1986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湖北省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

在忙碌的金银潭医院中,总有一个佝偻的背影,他就是张定宇院长,年过五旬的他身患渐冻症,妻子在好几十公里外的医院因感染新冠病毒隔离治疗。每天凌晨两点入睡,凌晨四点有起床工作,在急诊楼中,他穿着白大褂穿梭于各个病房之间,眼镜上沾着水珠,混着雾气。他那已经发病的双腿,走路颤颤巍巍地;脱下口罩,脸上的勒痕清晰可见;他那被消毒水浸的一块一块往下掉皮的双手;他坚守抗疫一线的背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默默无闻工作后的汗水,是人民幸福与快乐的源泉。

张定宇院长在记者采访中笑着说:“我为什么不歇?我以后有的是时候歇,那么为什么不现在多做一些呢?我看着你们做,我会很难受的。”身患绝症的张定宇院长跟记者打趣。

张定宇,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个名字!

他,是疫情克星,他,是抗疫先锋!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篇14

“也许,你的武器只有手中一纸一笔。也许,你的战衣只有那薄薄一层。也许,你的工作只是统计分析汇总。但是,你一定要微笑着挺住,因为你就是人民心中的逆行英雄!”2020年除夕夜,来自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封书信获医疗圈点赞。信的作者是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苏佳。

对于苏佳来说,2020年的春节显得有点特殊,因为他要和自己的400多名疾控同仁一起,坚守工作岗位,与肆虐的疫情打一场硬仗。

相比临床医护人员的冲锋陷阵,疾控人的付出可能有些“不显眼”,在全省86万医疗卫生健康从业者中间,疾控人仅占1万左右,然而他们所做的工作却丝毫不亚于一线医者。从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的技术支撑,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队伍培训;从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幕后英雄”的责任担当。

作为一名曾在传染病所奋战10年的“老兵”,苏佳对一线工作深有体会,“疾控人员随时都有职业暴露的风险。实验室检测人员要直接接触送检标本,其中很多都呈阳性、浓度高、危险性大。而且,不管白天黑夜,标本何时送来,实验室人员都要第一时间检测、第一时间出结果。而在现场调查处置时,面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群,疾控人员需要付出的更多。”

在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期间,一定要注意工作安全、消防安全、家人安全、自我安全。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篇15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中,你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依然坚守在一线,守护着一个个亟待救助的患者。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放弃了休息,舍弃了亲情,积极响应着党和人民的号召,不畏艰辛,驰骋疆场。谢谢你们辛苦的付出,谢谢你们温暖的付出。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是患者的守护神,是人民的希望,而我们则是你们最坚强的后盾,我们将永远支持你们。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你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妈妈、老师常督促我好好学习,可我总是爱贪玩,学习没有动力。在这次疫情面前,我才真正感受到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钟南山爷爷八十多岁高龄,用智慧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你们也在用精湛的医术救治病人。有篇文章《为什么而读书》说得多好呀,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不仅使自己受益,而且在国家危难之时,可以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我要以你们为榜样,努力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和人民。

我想对你说,虽然我们相隔万里,但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虽然我现在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我会守在家中,好好学习,不添乱。虽然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是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的话,便能创造奇迹。

在这里我还要由衷地说一句:你们辛苦了!历史将永远记住你们,人民将永远感谢你们。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英雄事迹


[抗疫英雄事迹的心得体会600字1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