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120网    > 心得体会 >

百年党史先进经验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22-04-26 17:20:09  来源:网友投稿

  百年党史先进经验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1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2021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1

  我们党历来有着光荣的传统,这些光荣传统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3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指出“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强国兴军强大力量。”

  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源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井冈山时期,我党我军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形成了“真正的铜墙铁壁”,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长征途中,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留下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穿越时空,成了人民群众对共产党领导下军队最直观的印记和最朴素的牵挂;鄂豫皖苏区能够28年红旗不倒,高高飘扬,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付出;刘邓大军能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敌人的心脏”站住脚、扎下根,离不开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老百姓一辆又一辆的“小推车”;渡江战役的胜利离不开老百姓一艘又一艘的“小渔船”……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只要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就能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

  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人民,更不能脱离人民,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否则,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要牢牢记住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勤务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新时代长征路更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在革命战争年代是胜利之本,在和平年代同样是胜利之本。”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干人民之所盼,党的事业才能坚如磐石、保持旺盛活力。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在前进征途上,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021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2

  是什么让中国共产党拥有持续的旺盛生命力?又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到强,始终勇立时代潮头?翻开历史的长卷,在百年巍巍党史找寻中国共产党的智慧结晶,汲取以民为本、艰苦奋斗、担当作为的精神力量,秉持一颗为民初心、奋斗恒心、担当决心,做为民服务的“贴心人”、拼搏奋进的“带头人”、锐意进取的“领路人”。

  汲取百年党史中“以民为本”的力量,秉持为民“初心”,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做为民服务的“贴心人”。回首百年征程,在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身上,我们读懂了他带领兰考人民,奋力改变贫困面貌的亲民爱民和无私奉献;在“一腔热血洒高原”的孔繁森身上,我们看到了他克服艰苦条件,心系藏区人民疾苦的担当和为民初心;在“半条被子”的故事中,我们从徐解秀老人那句“共产党人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话中感悟到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本色。“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前提和根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于人民,与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血肉联系,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学习作风,将百年党史的精髓学深学透学到手,做为民服务的“继承者”。

  汲取百年党史中“艰苦奋斗”的力量,坚守奋斗“恒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做拼搏奋进的“带头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无论是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抱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烈火焚烧岿然不动的邱少云,还是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的铁人王进喜、发扬“螺丝钉”精神为人民的最美奋斗者雷锋,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们都能学习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回望我们党过去一百年的奋斗征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书写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数以千万的共产党人,用热血、青春乃至生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顽强拼搏、担当作为,他们是历史的英雄,也是时代的典范。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我们党一百年来的历史,在百年党史中汲取拼搏奋进的力量,将学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效,做拼搏奋进的“带头人”。

  汲取百年党史中“担当作为”的力量,坚定担当“决心”,敢于牺牲、奋发有为,做锐意进取的“领路人”。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秀品格,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走过100年的峥嵘岁月,从十四年艰苦抗战到用“小米加步枪”解放全中国,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到带领百废待兴的旧中国取得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用担当扛起了历史的责任。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到慷慨就义时“写给宁儿一封信”的赵一曼……他们用行动践行了入党的初心,用牺牲换来了今天的繁荣。在过去的一年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群群白衣天使、一队队党员志愿者,始终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用顽强不屈、英勇无畏和守望相助,凝聚成了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构筑起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铜墙铁壁”,这是新时代党员的感召,也是百年党史中必须浓墨重彩的担当体现。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学习党史为契机,传承好我们党担当作为的优良传统,敢于牺牲、奋发有为,做锐意进取的“领路人”。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习我们党一百年的辉煌历史,心潮澎湃、倍感振奋,让我们始终秉承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逢山开路的开拓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2021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3

  读史以明智,知古而鉴今。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奋进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筚路蓝缕的历程史,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记录史。我们当多品读党史故事,从百年党史这座“富矿”中汲取养分,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朱德的扁担,挑出了与群众的鱼水情

  面对敌人的经济封锁,朱德等一批老革命家带头挑粮,40多岁年龄仍挑着100多斤粮食上井冈山,为了不让战士们照顾,毅然决然地在扁担上刻下“朱德的扁担”五个字。朱德的扁担,挑出了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不搞特殊化、愿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见证。这种“同甘共苦”干群关系、“患难与共”的革命友谊、“风雨同舟”的奋斗精神,让党和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让星星之火成了燎原之势,将革命事业引向了胜利。星移斗转,沧海桑田,即便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生活条件和物质水平与当年井冈山时期已有天壤之别,但骄奢淫逸的行为不可为,纸醉金迷的状态不可取,与人民同甘共苦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不能丢。正是因为始终与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我们党在发展过程中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前进的道路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军需处长的死,点亮了信仰的灯火

  皑皑白雪中,刺骨寒风拂过,一位老战士冻死在一棵枯树旁。他是部队的军需处长,处在离棉袄最近的岗位上,为了不让战友挨冻,宁可牺牲自己,屹然成为皑皑大雪中的一座伟大丰碑。从建党之初到新中国成立,前后有300多万名共产党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用信仰点亮人生,用生命诠释信仰。信仰是什么?是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是傅烈的“革命者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是共产党员的精神之基和政治灵魂,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不惜献出自己生命的崇高信念。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如今,革命的薪火传承到我们手里,我们更应当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练就出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焦裕禄的执着,唱响了实干的赞歌

  微弱的煤油灯下,焦裕禄拖着疲倦的身体在日记本上写道:“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18个月如一日的奋斗,他带领着兰考人民将黄泛区变成了万亩良田,将盐碱地变成了大粮仓。幸福不是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然成真。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要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切实干出成效来。”空谈误国的警示音在耳边隐隐作响,实干兴邦依然是时代的主旋律,从“高炉卫士”孟泰、“两弹元勋”邓稼先,到“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的吴大观,一批批实干家用自己的行动托起了伟大的中国梦,一次又一次的突破生动诠释了“实干是一切成功的必经路”的道理。如今,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昂首阔步,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员干部更应当拿起实干之笔,绘就担当奉献青春底色,描绘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推荐访问:党史 心得体会 先进


[百年党史先进经验学习教育心得体会]相关文章